-
阿根廷史
拉美人常常讲一个关于阿根廷人的笑话:“你想一夜暴富吗?”他们问,“这很简单。只要按实际价值买一个阿根廷人,再按他自己认为值多少钱的价格卖出去。” 这个在阿根廷人内部也经常重复的笑话似乎概括了“阿根廷之谜”的一个方面。阿根廷曾经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1920年,与法国相比,阿根廷在经济财富和个人安康方面都处于优势。20世纪初,在伦敦和巴黎,阿根廷地主阶层的孩子被看作是最早乘坐喷气式飞机旅行的富人。现在,欧洲移民的曾孙们寻求把自己送回到他们曾祖父母的故乡。 《阿根廷史》为您解开阿根廷史的神秘面纱。有这样一个老笑话:在上帝创造地球后,他发现南锥体已经得到了所有的财富:辽阔的大草原、丰富的石油储量、雄伟的山脉、迷人的丘陵与湖泊、肥沃的河谷和多样的气候。于是,为了平衡,他让这个地区住上阿根廷人。 阿根廷人怎么了? -
大话拉美五百年
《大话拉美五百年:邀您领略地球另一端的风云变幻》内容简介:有人说他们是外星人的后裔,有人说,他们可以与神灵对话:他们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明,他们也预言了2012的世界末日。五百年的风云变幻、殖民,殖民、独立、革命、混战:曾经的新大陆,如今的金国,那里究竟发生过什么? -
简明拉丁美洲史
《简明拉丁美洲史: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的诠释(插图第8版)》从现代化的角度阐释了拉丁美洲自前哥伦布时代至21世纪初期的发展历程,重点聚焦于该地区的一个不解之谜——“富裕的土地上生活着贫穷的人民”。作者指出,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悖论,关键在于殖民地时代形成的为上层人士服务的体制结构,在独立后得到加强,并延续至今。因此,拉丁美洲的现代化,是一种“增长但不发展”的现代化,广大人民未能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在新的世纪,发展仍将继续成为拉丁美洲的主旋律。 -
回家的路
回家,就像是离开一场尚未结束的战争。——亚历杭德罗•桑布拉 《回家的路》中的一代人,在智利皮诺切特时期学会读写,而他们的父母,则是独裁年代的同谋犯或受害者。1985年圣地亚哥大地震中,九岁的男孩首次见到比他大三岁的珂罗蒂雅,后者竟让他帮忙监视她的舅舅劳尔。多年后,长大了的两人重逢,在一场无关爱情的交往中,终于明了当年的真相。九岁男孩眼中的圣地亚哥,成熟作家心念的还乡之路,在作者与角色、过去和现在、虚构与现实之中交织在一起,通过两个家庭的遭遇,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伤痛。本书荣获智利2012年度“阿塔索国家艺术奖”和同年全国图书理事会奖。 -
人类的诗篇
巴略霍是西班牙语诗坛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诗人之一,也是至今仍旧给予诗人阅读与创作以不息启迪的先锋诗人。著名翻译家赵振江老师历时十余年,精心翻译巴略霍的最杰出的诗作,包括《人类的诗篇》《西拔牙,我饮不下这杯苦酒》全稿、《黑色使者》《特里尔塞》精萃。 -
“边境”之南
本书在比较文学研究的视野中考察中国在1949-1999年间对拉丁美洲文学的翻译与接受,关注这一过程中翻译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揭示翻译与接受过程中的种种误读与错位、改写与挪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照当代中国的文学与历史。书分五部分: 近现代对拉美文学的零星翻译;1950-7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拉美文学翻译机制的建立;1980年代研究"魔幻现实主义" 的拉美文学热;1990年代以博尔赫斯为代表的后现代作家的译介;结语归纳前述历史过程中体现的中国自身文化定位与世界视野的变迁。 作者力图避免将翻译与政治、文学与政治相对立的研究思路,尤其警惕不加反省地移植"操控"理论观照本土翻译历史。相反,本书通过细密的历史考察,再现翻译与政治之间的复杂联结,并试图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恢复翻译/文学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可能性。当第三世界/南半球在中国视野中渐次消隐,当全球范围内财富疆界(南/北)渐次清晰时,重提一种第三世界/南半球文学,反观它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历史,再现中国与拉美/第三世界之间曾经紧密的政治/文化关系,这无疑是出于某种恢复完整的世界视野、探索多样性的未来道路的一种自觉努力,亦是作者希望在学术写作中带入的一种现实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