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家山汉墓竹简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位于湖北省江陵县(今荆州市荆州匾)城外西南一点五公里处的江陵磗瓦厂内,因取土而发现,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由荆州博物馆配合准行发掘。它是一座土坑木榔墓,墓坑上部已遭破壤。葬具是一椁一棺,榔室内分成头箱和棺室。随葬品置于头箱中,主要有漆耳杯、漆奁、漆盒、漆盘、木俑、铜鍪、铜蒜头壹、竹筒等。各种漆器的形状和纹饰,舆江陵地匾屋年来发现的西漠早期同颊文物如出一辙;铜鍪、蒜头壸,剐舆江漠平原秦人墓中的同颊文物的凰格相似。襞掘者推断墓葬的年代是西漠早期(莆参兄《江陵眼家山三座漠墓出土大批竹简》,《文物》一九八五年第一期)。据墓中所出历谱可知,墓主人去世当在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一八六年)或其后不久。从葬具和随葬品判断,墓主人身份并不高,随葬的各种古害也暗示墓主人生前是一名低级官吏,通晓法律,能计算,好医术、导引。 从残存的竹编可知,竹筒原置于竹笥中。由于受到淤泥及其它文物的挤压,竹筒已有损壤,卷束已散开,并有不同程度的移动。从竹筒的堆积状况可以判断,各种书籍是各自成卷,然后堆放在一起的。依从上至下的顺序是:历谱、《二年律令》、《奏谳害》、《脉害》、《算数书》、《盖庐》、《引书》;遣策另置它处。全部竹简计一千二百三十六枚(不含残片)。整理时参照竹简堆积情况,按竹简形制、字体和简文内容分篇、表联,也只能恢后各书的大致编联次序。除历谱和遣策的篇名是整理者拟加之外,其馀各害均原有害题。 上述各种古书涉及西汉早期的律令、司法拆讼、医学、导引、数学、军事理论等方面,内容十分三富,是极其重要的屋史文献,封研究西漠社会状况和科学技术的发逵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二年律令》的发现使亡佚已久的汉律得以重现,不仅使秦、汉律的封比研究成为可能,而且是系统研究漠、唐律的关系及其封中国古代法律影响的最直接的资料。《奏谳书》则是秦、漠司法诉讼制度的直接记录,从中也可了解到秦、汉法律的实施状况。《脉害》可以碓证马王堆帛害《五十二病方》卷前佚书应是由《足臂十一脉灸经》和《脉害》棒成,并可补充帛害《脉法》中不少缺字。简本《脉害》中一些疾病的名稻,也可与《五十二病方》封应。《引书》是尃门讲述尊引、飬生和治病的著作,部分内容舆马王堆帛害《导引图》可相互印证。《盖庐》是年代较早的兵家著作,也是一部佚书,其中有明显的阴阳家思想。《算数书》是早于《九章算术》的一部数学著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数学发展的水平,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China's Early Empires
Recen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cluding manuscripts, have shed new light on China's history, in particular Qin and Han (221 BCE–220 CE), this volume's main focus. They make possible a deeper account of the growth of cities and of the spread of Chinese influence over distant areas. This book provide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recent developments, evaluating the newly-found evidence in the light of earlier conclusions from China, Japan, Europe and America. Through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s and a close study of both the excavated and received literature, new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 with respect to relatively understudied topics, such as gender, history of science, and modes of persuasion, while challenging the 'common wisdom' in such fields as Buddhism, Daoism and social history. Thus the volume provides a supplement to Volume 1 of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1986) and shows how subsequent archaeology has enriched our perception of China's history in this period. -
汉代郡县制的展开
本书为纸屋正和先生多年两汉制度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全书结合文献记载与出土史料,对两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结构、展开过程与运作实态做了全面、精细和扎实的分析考察。全书以何种机关在什么样的制度下处理实务的问题为中心,重点考察了西汉和东汉共计四百年间,郡、国和县、道、列侯国、邑的统治形态及吏员组织所发生的变化,并涉及了上计、考课制度的变迁。其中不少研究是国内研究鲜有涉及的方面,是汉代制度史研究的必读著作。 -
漢帝國的制度與社會秩序
《漢帝國的制度與社會秩序》是2012年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合辦的「漢帝國的制度與社會秩序」國際學術會議的交流成果,內容涵蓋漢代行政、經濟、戶籍、信仰、名物制度及江湖盜賊等不同範疇的探討。 編者黎明釗表示,每篇論文都針對主題提出個人的見解,而且各有風格和特色,反映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和韓國各地專家的學養和研究方法。其次,論文展示帝國的統治思想、統治機制、支配制度、文書管理等諸方面的現象和特點。第三,部份學者引用西方收集輿論的理念、經濟學的觀點以及大戰略的戰爭理論,是一種新的嘗試。第四,集中研究新資料,特別是秦漢的簡牘文書及律令條文,成熟的文書制度顯示各級官署系統化的執行政策。百姓有恥且格,是維持社會安穩的一種手段,正如漢宣帝所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因此分析出土的律令條文,例如張家山《二年律令》,可以加深我們對漢承秦法的認識。 -
先秦秦汉史史料学
《先秦秦汉史史料学》不仅介绍古书和古文字资料的性质和主要内容情况,同时还介绍这些古书和古文字资料的年代或大致时代情况。《先秦秦汉史史料学》重视并特别介绍了战国秦汉时期特别是诸子中有关传说时代的资料,《先秦秦汉史史料学》对古文字资料和古文献资料并重,同时对一些比较重要的考古资料也作了一些介绍。 -
漢代的巫者
這是一本以宗教社會學的角度研究中國古代靈媒的史學作品。作者一方面竭盡所能,將各種材料搜羅殆盡,另一方面則運用諸法,細密的分析相關的記載,清晰的勾勒出漢代巫者的面貌。全書探討了漢人對於巫者的認識和態度,評估了巫者的政治社會地位、社會功能和社會影響力,描繪了巫者在「社會空間」和「地理空間」中的分佈情景,並具體說明巫者在漢社會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