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社会史论考
汉代儿童的游艺生活、两汉的少年吏、秦汉时期的社会福利法规、汉代婚丧礼俗、汉代“客田”、汉代丝路贸易、汉代人饮食生活中的“盐菜”“酱”“豉”消费……这本论文集子收入关于秦汉社会史研究的论文23篇,资料充实,逻辑严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书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文库”中的一本。 -
新书校注
《新书校注》内容简介:《新书》十卷,汉贾谊撰。校注者认为传世《新书》为可信真本,依据明吉府本为底本,参校他本,详加校注,并附录《新书》未收文赋、佚文、本传、著录、序跋、集评、资料等,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完整的贾谊作品及资料总编本。 -
秦汉官僚制度
《秦汉官僚制度》内容简介:周代贵族君主制下的任官制度,深受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但以“世卿世禄”来概括周代整个任官制度也是不全面的。“世卿世禄”主要指爵位的承袭(也要周天子重新册命)和“得食父之故国采邑之地”,并不意味官职的必然世袭。《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20年)云:“王子朝因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与灵、景之族以作乱。”杜预注:“百工,百官也。”百官“丧职秩者”,就是官职丧失者,是职官未必世袭的明证。《国语·楚语下》云:“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王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也说明世卿与世官并没有必然联系。要获得世官,必频有功劳。《诗经·大雅·文王》云:“凡周之士,丕显亦世。”郑笺曰:“谓其臣有光明之德者,亦得世世在位,重其功也。”孔颖达《正义》进一步分析:“卿大夫以佐君,欲令非贤不可,所以不世也。其得世者,又违常法;以大功而许之耳。”《周礼·夏官》载司勋的职责是“掌六乡赏地之法,以等其功。王功曰勋,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司勋诏之。大功,司勋藏其贰。掌赏地之政令。凡赏无常,轻重视功”。周代功的类型与划z分是否如此细密尚可存疑,但选拔官吏,即使这种选拔是在世卿的范围之内,尚功的原则是肯定存在的,秦之祖先就因功而从“附庸”一直到被封为诸侯的。“轻重视功”原则在周代贵族政治下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 -
汉代官文书制度
内容提要 20世纪以来,新的史料大量发现,尤其是汉简、封泥等地下 材料的陆续出土,为汉代官文书制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 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献 和简牍、碑刻、封泥、官印等考古材料,对汉代官文书制度进行了 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研究,从功能、性质、结构程式、用语、抬头制 度等不同方面对汉代官文书的特点作了周密细致的考证,并对 汉代官文书的制作、用印、收发与启封、文书传递、保密禁伪、立 卷、保存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持论公允,创见甚多,对于秦 汉史、简牍学、文书档案学史、行政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填 补空白的意义。 -
汉墓的考古学研究
本书是以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为主轴来展开基础考察和分析的,全书内容共分十章,每章再分成诸小节,前后文章对照呼应来展开论述。第一章,回顾和展望汉墓的研究史,在强调统一墓葬概念和采取通用的专业术语重要性之同时,提出个人方案和见解。又从重视墓葬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角度出发,对累积成专业术语重要性之同时,提出个人方案和见解。又从重视墓葬结构的特点和变化角度出发,对累积成堆而又复杂多样的墓葬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之后,再抽出中国古代墓葬的形制特点来进行型式分类和分期。为系统分析和综合考察汉墓的划时代变革而铺石垫基。第二章,按各大文化区域分别整理了汉代以前,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墓制,进行比较详细的考察和论述,揭示中国古代墓葬形制的传统性及地域特点。第三章,依据本书提示的椁基和室墓的两大分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战国秦汉时代的大型墓,具休比较和详细进行型式分斯,系统把握汉墓在开成过程中存在的传统与革新的诸因素,总结并揭示出汉墓的变革来自传统的椁墓开制自身的阶段性发懚变化,进而转变为新兴室墓的。第四章,对各地发掘出的西汉中小型墓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并进行型式分期,然后,再对比西汉大型墓的形制特征,揭示西汉中小型墓制发掘资料为中心,明确椁墓向室墓转变过程中与大型墓之异同。第五章,以东汉墓发掘资料为中心,具体阐述室墓在各地确立和推广之后的形制及特点,指出室墓顶部构造的变化表达了汉墓变革的最大特点。第六章,以坟丘为代表的墓上建筑、陵园设施为中心展开资料调查和整理,特别注重版筑坆丘设施的形成和变化,系统观察了古来“不封不树”的传统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第七章,重点考察出土随葬品的组合特征和空间配置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等,从中探寻解释地下、地上的埋葬设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第八章,从墓葬中直接或间接出土的绘画、雕刻、文字资料入手,寻找解释汉墓变革的蛛丝马迹。第九章,综合前八章的论说内容,引用古文字、古文献的记录,附加经过考古发掘而得到的实物资料,探讨了由宗庙祭祀向坟墓祭祀转变的具体过程及重要内容,同时指出中国历史上祖灵祭祀的特点和意义。终章则全面概括和总结本书的议题,并强调指出汉墓(室墓)变革的历史意义。 -
帝国的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