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策、貿易、戰爭
國策貿易戰爭-北宋與遼夏關係研究-論文類,ISBN:9789577394125,作者:廖隆盛 -
經略幽燕
-
南宋高宗偏安江左原因之探討
-
朝堂之外
本书以北宋东京的具体时空为依托,立足于朝堂之外,探讨士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交游活动及其与都市空间的互动。本书围绕地方士人融入东京社会这一主线,选择拜谒、走访、宴饮、雅集、送别等五种最有代表性的交游,并联系这些活动所依存的朝廷制度、社会习俗等历史背景,分析各种人际关系的生成与维系。本书的讨论虽也涉及名公巨卿、达官显贵,但研究角度则是从宏大叙事到日常取向的转变,重点关注士人群体在朝堂之外的那些以往不被重视的生活内容,以期对士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士人社会的诸多现象获得更为丰富、立体而深刻的认识。 -
中国转向内在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美)刘子健著,赵冬梅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北宋与南宋之间,中国文化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型,即从外向的汉唐文化转向内向的宋明文化。对这个转型,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不同的诠释,美国宋史研究学者刘子健教授在他的《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一书中,对转型的诸多问题作了新的诠释。首先,关于两宋之际文化转型的性质。美国早期汉学家曾普遍把宋代中国成为“近代初期”,其根据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欧洲近代前夜的一些特征,如大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形成、市民文化繁荣、手工业发展、贸易发达、纸币出现、文官制度成熟等。但作者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形同而实异,那些被描述为近代化的东西不仅没有导出近代化,而且新的意识形态——新儒家文化凝结为一种顽固的文化类型,成为后期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宋代以后的中国文化只是在旧的基础上发生新变化,这本身又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其次,关于两宋文化转型的根据。作者对两宋文化的转型不满足于仅作思想史、文化史的分析,而是从历史变化的层面寻找其根本原因。他认为,两宋文化转型的基本原因是专制权力的扩张与强化,而这种扩张和强化是通过君相关系的一系列变化来实现的。在北宋及以前,君主专制往往通过被称为股肱大臣的宰相团队来实现,但是,这种情形在南宋高宗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女真人的入侵面前,主降派首领秦桧把另一位宰相赵鼎搞下台,而使自己成为唯一的宰相,由他一人向高宗负责。这样,君主的权力空前膨胀,体制上不再有任何形式的约束。从此,知识分子意识到,政治必须从影响君主开始,其余皆为其次。所以,新儒家的泰斗朱熹对皇帝强调“格物”以“致知”,进而达到“正心”、“诚意”。既然君主绝对专制的局面已经形成,君主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就决定一切,在这种情形下,为了实现治国、平天下,就只有让君主皈依儒家学说“内圣”的一面。这样,中国的文化逐步转向内向。 再次,关于两宋文化转型的影响。新儒学原本是少数知识分子挣扎和奋斗的产物,它经历了争论、被宣布为异端、最终上升为国家正统思想意识的过程。但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新儒家的胜利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由于新儒家从“外王”转向了“内圣”,造成了他们对现实的隔膜与生疏,“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成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与真实写照。伴随着这种变化,在宋以后,宗法、贞节、孝道等观念大行其是,科举时文占据了士人的精神生活,这些导致中国政治文化长期处于稳定与停滞状态。也正因如此,起于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成了一股文化解放思潮,在主流文化的压抑之下艰难地发展着,以致早期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都要上溯顾(炎武)、黄(宗羲)。 由于刘子健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诠释两宋文化的转型,对发生这种转型的内在文化理路较少顾及,宋代民族矛盾导致文化的巨大顿挫也是构成文化转型的重要因素。北宋以儒治国,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但北宋被异族逐出中原、皇帝被异族所掳、割地输银的惨酷现实不能不在儒士心理上发生巨大震撼,对所信奉的儒家文化作出深刻的反省,其结果走向内向。 这点与该书结合起来看,对两宋文化的转型就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刘子健认为不是专制政体而是新儒家提供的改变社会的方式——个人的道德修养构成两宋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的观点,改变了惯常的有关中国文化的叙事方式,其学术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本书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 (王保顶) -
南宋都城临安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 序言 前言 宋室定都临安 第一节 宋室南渡及定都临安 第二节 宋室定都临安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的相对安全 二、发达的都市经济 三、便利的水陆交通 四、优美的山水风光 第三节 宋室南迁后中原文化对临安的影响 一、商业 二、手工业 三、城市建设 四、社会风俗 五、文学艺术 六、文化娱乐 七、宗教信仰 第二章 都城的规划与营建 第一节 都城的规划布局 一、“南宫北市”的城市布局 二、现实主义的城市生态区划 第二节 宫城 一、宫城的建造过程与宫城门 二、宫殿 三、坛庙 四、御前宫观 第三节 府城 一、外城城墙的建造 二、城门的设置 第三章 都城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一、临安府治 二、组织机构和主要职责 三、历任知州、知府及其任职时间 四、任职特点 第二节 治安管理 一、几种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 二、治安管理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措施 三、城内外各厢坊的设置与分布排列 第三节 消防 一、历年火灾状况 二、火灾频发的原因 三、防火措施 第四节 环境卫生 第四章 市政建设 第一节 街衢 一、御街 二、城内大街 第二节 运河 一、城内外的运河 二、运河的疏浚与管理 三、漕运、粮仓与码头 第三节 桥梁 一、桥梁的地区分布 二、桥梁的种类与特色 第四节 渡口 一、主要渡口 二、渡口的管理与制度 第五节 饮水设施 一、饮水设施的建设与维修 二、饮用水的供应与饮用水源的保护 第六节 钱塘江江堤 一、历年潮灾概述 二、钱塘江江堤的修筑 第五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总数的发展 一、南宋初年人口的增减 二、南宋后期人口的划时代增加 第二节 人口的构成 一、以官僚为主的上层社会 二、商人与工匠 三、市井小民 四、农民 五、僧侣与道士 六、军士 第六章 西湖 第一节 官府对西湖的治理 一、张澄治理西湖 二、汤鹏举治理西湖 三、周淙治理西湖 四、张杓治理西湖 五、赵与 治理西湖 六、潜说友治理西湖 第二节 西湖风景区的布局 一、南山路 二、西湖三堤路 三、孤山路 四、北山路 五、葛岭路 六、三天竺路 七、西溪路 第三节 西湖十景 一、“西湖十景”的形成 二、“西湖十景”的景色 第七章 都市经济 第一节 商业 一、城内外店铺遍设 二、市场经济发达 三、商品琳琅满目 四、经营特色鲜明 第二节 手工业 一、官私手工业发展概况 二、主要行业的手工生产 第八章 文化娱乐 第一节 教育 一、太学 二、武学、宗学和医学 三、府学、县学与乡校、家塾、舍馆、书会 第二节 绘画与书法 一、绘画 二、书法 第三节 科学技术 一、杨辉在数学上的成就 二、医药 三、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第四节 音乐与歌舞 一、音乐 二、舞蹈 三、歌曲演唱 后记 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