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楼学短
《念楼学短:桃李不言》内容简介:《学其短》几年前在北京的报纸上开专栏,陆续刊出过若干篇,那时的序言中说过:“即使写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时省力,功德无量。”这当然是有感而发,因为自己写不好文章,总嫌哕唆拖沓,既然要来“学其短”,便不能不力求其短,这样稿费单上的数位虽然也短,庶可免王婆婆裹脚布之讥焉。此次应刘硕良老同学之请,把这个专栏续开起来,体例还是照旧,即只介绍一百字以内的文章,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也还想趁此多选些纯文学以外的文字,因为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常亲近文章,却未必敢高攀文学的。学其短,当然是学古人的文章。但古人远矣,“代沟”隔了十几代,几十代,年轻人可能不易接近。所以便把我自己是如何理解,如何读的,用自己的话写下来。这些只是我自“学”的结果,顶多可供参考,万不敢叫别个也来“学”也。 -
念楼学短
《念楼学短:之乎者也》是《念楼学短》合集的第四分册。本册“学其短”的文章全选笔记文,是从宋、元、明、清人的一十三种笔记中选录的。人们有时习惯将笔记称为笔记小说,其实从《汉书艺文志》起,杂家和小说家就是分开的。《四库全书》将《智囊》归于杂家,将《世说新语》归于小说家,虽然未必妥当,但至少总说明笔记和小说是不能合二而一的。 -
念楼学短
《念楼学短:月下》内容简介:“学其短”从文体着眼,这是文人不屑为,学人不肯为的,我却好像很乐于为之。自己没本事写长,也怕看长而论道的文章,这当然是最初的原因;但过眼稍多,便觉得看文亦犹看人,身材长相毕竟不最重要,吸引力还在思想、气质和趣味上。 “学其短”所选的古文,本是预备给自己的外孙女儿们读的。如今课孙的对象早都进了大学,而且没有一个学文的,服务已经失去了对象。我自己对于古文今译这类事情其实并无多大兴趣,于是便决定在旧瓶中装一点新酒。 -
念楼学短
《念楼学短:毋相忘》内容简介:《念楼学短》二千零二年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初版,只收文一百九十篇。此次将在别处出版和以后发表于各地报刊上的同类短文加入,均按《念楼学短》初版本的体例和版式作了修订,以类相从编为五十二组,分订五册,合集共计五百三十篇。抄录短文加以介绍的工作,事实上是从一九八九年夏天开始的,说是为了课孙,其实也有一点学周树人当年在绍兴县馆抄古碑的意思。一眨眼二十年过去,我已从“望六”进而“望八”,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真不禁感慨系之。 -
偶然集
-
走向世界丛书(全十册)
《走向世界丛书》是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一套湘版图书,它的出版在当时的出版界、文化界以及广大读者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的李一氓说它是“出版界的一巨大业绩”,又说“这确实是我近年来所见到的整理古文献中最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一套丛书”。对于这套丛书以及它的主编钟叔河所做的工作,钱钟书的评价是:“叔河同志正确地识别了这部分史料的重要,唤起了读者的注意,而且采访发掘,找了极有价值而久被湮没的著作,辑成《走向世界丛书》,给研究者以便利,这是很大的劳绩。” 丛书主编钟叔河先生,从1956年起,即着手搜集和研究旅行西方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记述,并于80年代择其尤要者数十种,整理汇编,陆续推出,即为岳麓书社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英译From East To West,Chinese Travellers Before 1911)。《走向世界丛书》专收1840至1911年间中国人到欧美日本通商、留学、出使、游历和考察等所留下的日记、笔记和游记,当时出版的第一辑计三十六种,十大巨册。该套丛书所收是鸦片战争失败后,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亲往西方进行接触和交流的记录。这些记录是近代中国人睁眼展望现代文明的第一次,是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的早期脚印。从此以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的状态才开始慢慢打破,人们才开始渐渐打开眼界,走向世界。而上世纪80 年代,正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再一次开始了“走向世界”的征途,《走向世界丛书》的出版可谓正当其时,因此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