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書通故(全六冊)
《十三经清人注疏:礼书通故(繁体竖排版)(套装共6册)》包括:《十三经清人注疏:礼书通故(1册)》、《十三经清人注疏:礼书通故(2册)》、《十三经清人注疏:礼书通故(3册)》、《十三经清人注疏:礼书通故(4册)》、《十三经清人注疏:礼书通故(5册)》和《十三经清人注疏:礼书通故(6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礼书通故(繁体竖排版)(套装共6册)》探讨的范围相当广,时限相当长,举凡经注史说,诸子杂家,上自秦汉经师,下逮当代学者,义有分歧,率皆甄绿,然后明辨是非,折衷至当。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研讨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不存门户之见。比如三礼之学,向以郑玄注为宗,而此书驳郑处不下百条,其申郑处亦复不少。对待历代数十百家的经师、学者也莫不如此,皆是采择其精言,发挥其胜解,匡补其不逮,纠正其误说,或申或驳,大都有根有据。黄氏通过这部巨著,将两千年来的古代礼制研究成果,做了出色的总结。 黄以周基础厚,读书精,功力深,钻研透。他的遣部礼书通故考辨详明,断制准确,澄清了许多问题,解决了不少纠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问世以来,在学术界一直享有盛誉。俞樾称此书「洵足究天人之奥,通古今之宜,视秦氏五礼通考,博或不及,精则过之气章炳麟赞此书「盖与杜氏通典比隆,其校窍异义遇之,诸先儒不决之义,尽明之矣气均推挹甚至。黄氏此书不仅是三礼学者和古制研究者不可不读的著作,对考古工作者来说,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三礼通论
-
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
吴飞教授研究兴趣广泛,但他关心的焦点问题一直是中国文明的现代处境。《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收入了作者近年来陆续写出的十一篇文化随笔。在目前复兴国学的各种声音极其嘈杂的状况下,吴飞教授既反对盲目的复古主义,也反对对传统思想的全面否定。他主张:在认同现代世界的基本价值的前提下,以古代文明的资源来平衡现代性的各种问题,从而使现代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这既是西方现代性的经验,也应该是现代中国文化的未来。 -
周禮注疏
《周礼》,原名《周官》,据说讲述的是周代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每官下又设若干下属,掌管国家的治教礼政刑事六典。但一般认为此书是汉代学者将周代制度理想化而撰成。《周礼》问世后,注家蜂起,门派林立,莫衷一是。东汉郑玄会通各家之说,作《周礼注》,一举取代了各家之说。唐代贾公彦又为《周礼》及郑《注》作《周礼疏》 ,成为《周礼》的又一功臣。后代读《周礼》者离不开这两家。但因流传年代久远,版本繁多,讹误日增,又无标点,今人读之,困难重重。此次整理,以国家图书馆藏宋八行本《周礼疏》为底本,参校《唐石经》、《蜀石经》以及历代善本,并吸收了国内外各家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新式标点,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可以说,整理后的《周礼注疏》是目前为止的最好的本子。 -
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
清代礼学复兴,对儒学思想而言,不只是理学转型,更是礼学转型。礼学成为十八世纪以降儒学思想的主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揭示了儒学思想的另一种型态:经验界的秩序。这种直指经验世界之秩序安排的思想,因其兼具理念与形式,故在展开时,与理学产生必然之歧异。礼与理对话,成为儒学思想的另类交锋。此一儒学型态的开拓,不仅能解答学界极为关切的“礼教议题”,更能呈现礼经、礼制和礼俗三度空间在历史时间脉络里交互影响的复杂互动,从而为儒学思想史展开人伦日用经验面向的另一章。 -
《礼记》研究四题
本书主要研究了围绕《礼记》的四个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礼记成书管窥》,通过考察西汉宣帝以前《记》的实际存在状况和西汉末年以前《礼记》的实际存在状况,利用扎实的十多篇调查报告,分析出了比求之于目录学途径的泛泛而论者更有说服力、更有新意的结论。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是对应的两个问题:《“刑不上大夫”旧解发覆》和《“礼不下庶人”旧解发覆》,通过与前人不同的两个研究切入点“刑”与“礼”的分析论证,得出了非常具有新意的结论。第四个问题,《“疏不破注”——一个亟待重新认识的概念》,用“以孔证孔”的方法,论证了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的三条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