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左传》礼制研究
《春秋》、《左传》据事而书,所载春秋时人的言行,绝大部分是春秋时代社会生活的实录。书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典章制度、礼乐文化,如实地记录了各种礼典,包括冠、昏、丧、祭、饗、射、朝、聘,其中聘礼尤备,还有丰富的军礼。自汉迄清,各家注本对《春秋》、《左传》中的礼 -
两周射礼研究
本书对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射礼及相关问题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系统的研究,包括对文献、甲骨文、金文、考古、民族志中有关商周射礼的资料作了全面的搜集、甄别与梳理;对两周之前的射礼作了延伸性探索,;对两周射礼作了断代研究,基本究明了西周、春秋、战国射礼的种类、举行地点与场所、性质特点与异同、发展演变过程和各种射礼的流变;对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射礼发展演变的历史原因与社会背景、两周射礼所反映的社会等级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两周射礼的历史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过去研究较薄弱的方面;对一些疑难问题尤其是长期存有分歧意见的问题和关键性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
古礼新研
本书选录19篇论文,是作者近年利用出土简帛文献研究上古礼制问题的结晶,是“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成果。 作者杨华是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简帛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湖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1999年至2000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进行访问研究,并多次赴境外讲学。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尤其是中国古代礼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致力于利用出土的简帛资料研究中国古代礼制问题,将简帛文献与传世礼书进行对证解读。承担“出土简帛与中国古代礼制研究”、“中国古代丧祭礼制研究”、 “简帛所见楚地丧祭礼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科研课题。 -
礼乐中国
由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礼学会议的成果论文集。主要内容围绕经学之“三礼”。 中国人的价值观、生存方式,都在经典里面承载着,不读经典,就不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本次学术会议旨在正本清源,改变以往将礼教妖魔化的极端看法,公允地评价礼学,并由此培养一些精通《仪礼》的年轻人,恢复中华文明之根。本论文集从有关传统古礼的各个方面,包括礼制、礼仪、礼教观、礼文献、礼在海外之流传、礼在现代之存状等,显示出礼学研究之丰富与兴盛。极有学术价值。 -
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
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ISBN:9789570172553,作者:甘懷眞 -
三礼馆
本书以探究《三礼》学演进问题为入手,以乾隆初叶为重点考察时段,以清廷诏开三礼馆为核心议题,将其置诸清代社会由乱而治而盛的广阔历史背景之中,从清代学术发展的整体过程予以把握,通过对清廷诏开三礼馆的举措和缘由、纂修进程、人事变迁、《三礼义疏》的学术取向与架构、《大清通礼》等御纂礼书所发挥的政治文化功能、三礼馆开馆的历史意蕴等问题的详细梳理和阐发,力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解读清代学术与政治文化在清中期转型的契机与表现形态。通过梳理、剖析这一既具典型性又具转折意义的大型政治性学术活动,旨在揭示《三礼》学在清中期的演进走势,以及学术思潮与政治文化取向互动所形成的影响,进而彰显三礼馆在清代《三礼》学史和政治文化抉择转型过程中所具有的关键性和历史意义。 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章三礼馆的诏开及其原因 第一节三礼馆的诏开 第二节开馆之缘由 第二章三礼馆纂修整体进程 第一节三礼馆之进程 第二节《日讲礼记解义》的校刊 第三章三礼馆人事变迁与纂修条件 第一节三礼馆人事变迁 第二节纂修《三礼》义疏的条件 第四章《三礼义疏》的学术取向与架构 第一节《三礼义疏》的学术取向 第二节《三礼义疏》的架构 第五章《钦定大清通礼》等的政治文化功能 第一节《钦定大清通礼》与《皇朝礼器图式》 第二节《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 第六章三礼馆诏开的历史意蕴 第一节政治文化抉择的定型 第二节学术转向与礼学兴起 第三节三礼馆之启示余论 附录一 三礼馆编年 三礼馆儒臣一览简表 附录二 方苞三礼学论析 杭世骏与三礼馆 礼法之治:维系清代王权的一种政治理念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