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故论衡
《国故论衡》是蓬莱阁丛书中的一册。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相信这一设计,会比单出原著,或笼统抽绎当时学风特点,来得更切近可靠。 -
国故论衡
《国故论衡》由章炳麟(章太炎)撰。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小学,共十一篇。讨论语言、音韵问题,大抵根据声韵转变的规律,上探语源,下明流变,考证详核。中卷论文学,共七篇。首论文学界说,以为“有文字箸于竹帛”者皆属于“文”的范围:亦述历代散文、诗赋的优劣,大抵于论辩之文尊晚周、魏、晋,于诗赋薄中唐以降。下卷论诸子学,共九篇,通论诸子哲学的流变,于道家推崇特至,谓儒、法皆出于道家,而“经国莫如《齐物论》”。《齐物论》为《庄子》的一篇。 《国故论衡》于1910年初在日本刊行。书刊行时有广告云:此书“解说简明,字理湛深,诚研究国学折不可不读”。此言非虚,直至今天,如要选一本既精且广又能大致体现章氏学术思想的著述,仍非《国故论衡》莫属。其不多的11篇内容,基本涵盖了当时“国学研究”的各主要领域。 -
国故论衡疏证
《国故论衡疏证》是《国故论衡》的疏注,《国故论衡》是一部有关中国语言文学和哲学的概论性著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声音,根据声音转变的规律,上探语源,下明流变。共十一篇。中卷论文学,第一次提出文学界说,认为(有文字著於书帛)者均屬(文)的范围;並论及历代散文、诗赋的优劣。共七篇。下卷论诸子学说,通论诸子哲学的流变,尤重道家。共九篇。 -
国学述闻
《国学述闻》作者章太炎以通俗易懂、简略概括的方式,通过国学概论、国学略说两大主题对我国传统经学、史学、诸子、文学进行了精到而系统的简述。行文典丽古雅,使读者真正了解到国学并非西学的替代,并从中感受到寄托在国学身上的,凸现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正如章太炎所说:“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 -
国学概论
《国学概论》讲述章太炎早年潜心“稽古之学”,对中国古籍研读至深,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卓越的创见。他讲授的《国学概论》,比较系统地将我国的经学、哲学、文学进行阐述,中含不少真知灼见,可称之为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 -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先生是清学的殿军人物,也是现代学术的开创者之一。这份《笔记》,是章太炎研究《说文》的直接成果,反映了章太炎建立的以《说文》学为核心的中国语言文字学的思路与方法,并反映了三位整理者向章太炎学习《说文》的经历,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一部难得的原始资料,不仅具有文献学的价值,同时也具有学术史与文化史的意义。书末附字头索引,方便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