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人颂
伊拉斯谟的《愚人颂》主要以“愚人”的口吻评论当时的世态世象,对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宗教权威和以君主制度为代表的世俗权威极尽讽刺之事,当然也没有忘了为法学家、哲学家之类不讨作者喜欢的人士捎上一笔,他很俏皮地称这些人为“贤人”,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而把普通人称为“愚人”,则满怀同情、大唱赞歌。除此之外,本书还选收了伊拉斯谟的其他文章、书信,以及后世学者们的评论。 -
密室
《密室》讲述了柯丽·邓·波姆一家人的在二战期间的真实经历。1971年英文本问世后,遂和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托马斯·肯尼利的《辛德勒方舟》(后改编为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一起,成为20世纪反映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三本独特的著作。 本书真实还原了沦陷中的荷兰的城市风貌和市民生活,许多犹太人“失踪”,继而受到肆无忌惮的公开迫害、大规模抓捕、转移直至屠杀。柯丽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勇气、智慧与忍耐,与她的家人以及其他荷兰地下工作者一起,收容、接济、转移这些犹太人。她因此被关入了集中营,而她的父亲嘉士伯和大姐碧西也死在集中营里。 《密室》的故事不仅关乎正义和帮助,也关乎爱和饶恕。战后的柯丽,广泛传讲她在集中营里的经历以及她从中学到的关于神的信息,她的故事抚慰了许多在战争中受创的荷兰人、美国人甚至那些德国人。这不仅仅是柯丽一个人或她一家人的生命经历,更是上帝在那个惨无人道的时代依然掌权的见证。因为柯丽在集中营里学到的最宝贵的信息正是:耶稣能将失败转变成荣耀。 -
记忆的风景
[ 编辑推荐 ] 人的回忆会被气味、触觉、视觉瞬间击中,从而勾起连绵不绝的往事。”——马塞尔·普鲁斯特 荣获4项荷兰国家大奖(2项文学奖+2项科学奖) 入围英国Aventis最受欢迎科普图书大奖 《自然》《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新科学人》 一致好评推荐 18种语言版本畅销全球,最具人文情怀的科普读物 普鲁斯特、纳博科夫、狄更斯、伍尔夫......多位文学大家现身畅谈记忆 [ 内容简介 ] 记忆中的某个场景,为什么会像照片一样清晰地印刻在脑海中?尘封已久的往事,为什么会让你觉得恍如昨日? 转瞬即逝的似曾相识感,是前世的轮回还是现世记忆的魔法?虚无缥缈、错综复杂的人类记忆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 秘? 在本书中,荷兰心理学家杜威·德拉埃斯马将带你进行一次记忆的探秘之旅,与你一起揭秘个体生命编年史“自传体记忆”的运作规则,并为你转动记忆的万花筒,展现“似曾相识”“闪光灯记忆”“普鲁斯特现象”“濒死体验”等各式记忆风景的奇幻瑰丽。作者笔下的记忆研究,既有着学者的客观严谨,又饱含浪漫的诗意和人文情怀。他一面信手拈来心理学史上有关记忆的各种理性研究,一面又招来普鲁斯特、纳博科夫、博尔赫斯、狄更斯、伍尔夫等文学大家现身感性说法,让你在为“记忆奇景”而感叹的同时,又为记忆的文学面向而心醉神迷。翻开本书,在作者温柔诗意的叙述中聆听记忆的回响,给自己一个机会放慢疾驰的脚步,回望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悠悠时光。 [ 推荐语 ] 生动地追忆往昔生活的残留片段似乎是我毕生怀着最大的热情来从事的一件事。 ——纳博科夫,《说吧,记忆》 它们是那么简单朴实,也许这就是所有童年记忆的特征,也是童年记忆的力量。 ——弗吉尼亚·伍尔夫 只要一闻到粘贴瓶子商标的浆糊味道,一种无法承受的力量就会唤回我儿时所有痛苦的回忆。 ——查尔斯·狄更斯 读完本书,读者将不只对人类记忆的错综复杂、变化无常有更清楚的认知,也会对遇上这么一本精妙、富娱乐性与启发性的记忆领域入门书籍,真心感到喜悦与满足。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LiterarySupplement) 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书中有很多风趣的轶事,写作风格也十分老道。 ——《卫报》(TheGuardian) 用诗意的笔触阐述了心理学史上和当前的研究成果。对记忆感兴趣的人,会得益于这本书扎实的内容,也会喜爱它丰富的隐喻。 ——《自然》(Nature)
-
流浪者旅店
“旅行是不断地和他人交错,而你又总是孤身一人。这就是矛盾之所在:你在世界上旅行,而世界却在他人掌握之中。” 威尼斯、慕尼黑、阿伦岛、撒哈拉沙漠……一次又一次抵达和离开,荷兰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旅行家、“现代乡村说书人”诺特博恩环游世界、寻找自我之作。 -
痴愚百科全书
马蒂斯·范博克赛尔认为,世上无人能够聪明到理解自己的痴愚。本书将告诉大家,痴愚是如何堂而皇之地存在于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身上,每一个时间点:痴愚是人类历史的根基。 范博克赛尔用幽默而带有反讽色彩的语言,记录了人类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痴愚,通过童话故事、动画片、凯旋门、园林建筑、巴洛克装饰、笑话、站不住脚的借口、科幻小说等不同切入点进行全方位剖析,探求这个颠倒的世界中的逻辑,提出了“痴愚是智慧的必要条件,进步需要以犯错为代价,失败是成功的基础”,“人类文明是对痴愚错误理解的产物”的观点。 -
亲爱的提奥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 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凡高娓娓述说着自己对艺术的独特见解、自己在艺术探索中的孤独寂寥,字里行间更渗透着浓浓的兄弟间的手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