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巴斯剧院
“我写了一本邪恶的小说,但感觉它像羊羔一般纯洁。”
——罗斯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感言
《萨巴斯剧院》是菲利普•罗斯的早期代表作,获1995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本书的主人公米奇•萨巴斯曾是小有名气的木偶师,在曼哈顿拥有一家剧院,但如今六十四岁的他因病放弃事业、性丑闻缠身。他离经叛道,生活中重视的只有性,以此来反抗平庸的日常。情人德伦卡去世后,他在回望故人与故里的过程中,又引发了一系列的闹剧,现实生活成了他的舞台,萨巴斯的下流剧院再度开演。
1.现代版《失乐园》
昆德拉对罗斯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现代情色史学家”。继亨利•米勒等人对性爱给予抒情诗般的狂喜后,罗斯对性爱本身提出了质疑。它仍属于享乐主义,但问题重重,伤痕累累,令人啼笑皆非。他在描写性爱时,罕见地将忏悔与讽刺结合在一起。因真诚而无比脆弱,也因讽刺而深邃之极。
2.“撒旦”萨巴斯登场,下流剧院开演
“《萨巴斯剧院》让人联想到《玛尔菲女公爵》,舞台上躺满了触犯七宗罪的尸体。”米奇·萨巴斯无疑是罗斯笔下的头号恶人,他的恶肆无忌惮,像杰昆·菲尼克斯变装成小丑从132级台阶上舞下来那样,洋溢着纯粹的生命力。
-
海中白象
《海中白象》共收入九个中短篇小说,主人公均为移民美国的华人,写的是他们在美国生活的日常。其中,《海中白象》从女儿的视角讲述父母情感破裂的故事,父亲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奔波,母亲红杏出墙造成夫妻裂痕;《潮来》描绘一对闺蜜不同的命运轨迹,以双线形式讲述老病和毒品导致的复调悲剧;《陀飞轮》写出少男少女青春期的悸动,对异性的好奇和对性的探索,背后隐藏的是女主角对于存在状态的不满和反抗;《消失》与《陀飞轮》是姊妹篇,采取不同的视角,《消失》是以女孩的第一人称来讲述一个钢琴天才少女在父母离异后,决定不再忍受被安排的人生道路,以消失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反叛;《烟花冷》中,女主人公百合的“合伙丈夫”心脏病突发去世,她走出短暂消沉,在回忆和对现实的关切中,重拾人间的美好;《豹》通过一对小夫妻因流产而产生嫌隙又努力弥合的心路,揭示了生命的魅力;《时差》写了一个丧偶式育儿的主妇突然昏迷,丈夫在照护妻儿及深度自省的过程中,产生对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求;《萍聚》通过一次疫情期间的老友聚会,回顾了由一桩技术间谍案引发的官司,展现了华人间的互助与亲情;《四分之一英里》经由一位站街女的惨死,书写了华人女性间的惺惺相惜。小说集《海中白象》里描写的美国,是一个普通人的美国,一个更真实的美国;这些中短篇小说共同组成一幅移民浮世绘,个人的奋斗在生活的偶然性面前显得如此脆弱,人们求生的热忱又如此强烈,营造出一种命运的神秘感和悲壮感。
-
远大前程
后浪插图经典系列,名家名译名画
收录传世插画,精心打磨译本
《笨拙》杂志重要画师哈利·福尼斯×翻译家王科一
狄更斯晚期炉火纯青之作,BBC票选百部伟大英国小说第四名
穿越世纪的成长小说,道尽逐梦、逐爱的年少往事
编辑推荐
◎他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影响最大的英国作 家;他是托尔斯泰、纳博科夫、老舍、巴金等众多文学大师的启蒙者;早在一个世纪前,他就掀起过后来“哈利·波特”系列才能与之媲美的阅读狂潮,他就是一代文豪狄更斯。
◎狄更斯晚期炉火纯青之作,洞察世事,金句频出,震动人心,韵味悠长:
-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骗子,比起自骗自的人来,实在算不上一回事。
- 我们为人一世,往往就会这样,为了防范自己最看不起的人,结果干出了最最卑鄙恶劣的行径。
- 人生的长链不论是金铸的也好,铁打的也好,荆棘编成的也好,花朵串起来的也好,要不是你自己在终生难忘的某一天动手去制作那第一环,你也就根本不会过上这样的一生了。
◎穿越世纪的成长小说,道尽逐梦、逐爱的年少往事:天降巨额财产,爱人近在咫尺,铁匠铺男孩白日梦一夜成真。饱尝情伤苦痛,筹谋多年复仇,幻梦编织者将梦击碎,令悲剧轮回。
◎插图作者哈利·福尼斯是英国百年幽默杂志《笨拙》旗下重要画师,也是“卡通”(cartoon)一词的缘起。
◎翻译家王科一经典译本,被誉为“宛如田野上吹过的一阵清新的风”。
◎装帧亮点:封面灰蓝布纹烫银,上覆金属感异形腰封;附赠精美插图藏书票,尽显典雅英伦之风。
内容简介
《远大前程(插图珍藏版)》是狄更斯晚期成熟之作,搭配英国百年幽默画刊《笨拙》的重要画师哈利·福尼斯的26幅插图。小说讲述了孤儿匹普的成长故事,他从小在姐姐家的铁匠铺长大,因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贵族郝薇香,对她的养女艾丝黛拉心生情愫,对上流社会产生了向往。几年后他竟梦想成真,有一神秘人委托律师安排他去伦敦接受上等教育,成年后还可继承一大笔遗产。种种巧合令他以为是被郝薇香选中,从此将走向远大前程。然而命运却再次发生转折:神秘人的真实身份浮出水面,所谓的“远大前程”不过是匹普的黄粱一梦……
名家推荐
BBC票选百部伟大英国小说第四名。《西方正典》中的经典书目;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亚马逊网站“一生要读的100本书”;入选英国《卫报》评选的“人生的100本书”。
-
藏书ABC
本书一直被认为是关于图书收藏不可或缺的指南,也是了解藏书术语当前发展信息较丰富的参考书,本书包含700多个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条目,条目的解释可能从一行到几页,从中可以找到对藏书和书目技术术语的定义和分析,并且穿插着对拍卖、书品、复刻和赝品、稀有性等主题的正面讨论。全书的主题设定在一个范围内,对词条的诠释兼具个性和权威,行文风格简洁、直率且充满机智。
本次引进中国的为第九版,该版经过了尼古拉斯·巴克和西姆兰·撒达尼的编辑与修订,新增了一篇序言,较前版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和修正,同时首次配以插图进行讲解。
这不是一部百科全书,这是一本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词语汇编。这也不是书目汇编,抑或书籍印刷或装订或书籍 生产的术语汇总,尽管其中有很多来自这方面的词汇。这 是《藏书ABC》,给圈内新人,给潜在的收藏者,给那些对我们的圈子有兴趣但并不一定身在其中的读者们。——约翰·卡特
【编辑推荐】
这不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一部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关于藏书家、如何收藏的词条汇编。这也不是书目汇编,抑或书籍印刷或装订或书籍生产的术语汇总,尽管其中有很多来自这方面的词汇。这是《藏书ABC》,给圈内新人,给潜在的收藏者,给那些对书籍收藏有兴趣但并不一定身在其中的读者们。
-
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
【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书籍装帧大师道格拉斯•科克瑞尔的《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因其对手工装帧的工艺及过程的详尽描述而备受赞誉,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从九世纪至十九世纪西方书籍的装帧方式,简明扼要、步骤详尽地描述了手工装帧工艺的几乎每一个方面——从折叠书页、选择纸张、上浆清洗、书口烫金、扒圆起脊、装封板制作、堵头布制作到多种不同的装帧方式与形态以及最后的装饰。第二部分则主要介绍装帧后书籍的具体养护。书中简单明了的白描图画更添吸引力和实用性。《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问世一百年间,仍然是关于手工装帧工艺最具价值的手册之一,依然保持着它的畅销度和行业标杆地位,现当代英国美国的版本随处可见。如今,中文版的推出,是对它的成功的致敬。
【编辑推荐】
道格拉斯·科克瑞尔是二十世纪初著名的装帧大师。他的许多开创性技术今天仍然被手工装帧师和精美书籍的策展人所使用。在《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中,他详细介绍了手工装帧书籍的步骤、各种装饰技术,并提供了关于正确护理书籍的实用信息。这部简洁实用的经典作品,让人们从最伟大的从业者之一的独特角度看到手工装帧这一日益罕见的艺术形式的来龙去脉。
-
自由国度
“未来是一个洞,我正在往里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 S. 奈保尔代表作
入选布克奖五十周年五大杰作
最冷静的文学眼光与最清醒的作品。——《纽约时报》
------
水是黑的,船是白的,灯光闪烁。船上,很深的底层舱里,人人都觉得自己像个囚犯。灯光昏暗,每个人都躺在 自己的铺位上。早晨起来,海水是蓝色的,但看不见陆地。船到哪里你也到哪里,你再也不会是个自由的人。船里散发异味,像呕吐物,又像餐厅后门腐臭的味道。船日夜兼程。海水和天空都渐渐失去了颜色。
------
我以前随波逐流,不觉得自己是独立存在的。后来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决定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获得了自由之后,我不过是认识到一点:我有一张脸,有一副身体,我必须养活这身体,给这身体穿上衣服,年复一年,直至它消亡。
“命运总是这样欺骗我们,让我们错觉自己有能耐。”
------
内容简介
本书是V. S. 奈保尔以流离失所为主题创作的一组作品,包括一部以在非洲的英国侨民为主人公的中篇小说,两则关于印度移民在华盛顿、在伦敦的短篇小说,以及首尾两则作者在地中海和埃及期间书写的日记片段。
《自由国度》讲述了两个英国白人——原殖民政府的公务员鲍比与一位殖民官员的妻子琳达——从一个正处于部落战争中的非洲国家首都开车返回南方公署安全区的经历,途中两人目睹部族的屠杀、经济的瘫痪、社会的混乱无序。他们原本是享有特权的局外人,但也随时可能变成涉身危险的受害者,与此同时,他们对非洲的态度也在向往与恐惧、同情与厌恶之间摇摆不定。《合众为一》中,印度厨师桑托什随雇主来到华盛顿,取得了美国公民的合法身份,却陷入更大的失落和空虚。《告诉我,该杀了谁》则讲述了一个男人为了资助在伦敦读书的弟弟,从西印度群岛的乡村远渡重洋来到伦敦打工,最终发现弟弟的梦想只不过是一个令人心酸的谎言。
无论是从发达国家去往殖民地,还是从贫穷乡村来到繁华都市,几个故事的主人公背井离乡都是为了寻找自由,却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陷入了更深的迷惘。
各界评价
奈保尔的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人们从被压抑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奈保尔讲述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我们自身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他对语言的运用精准而优美。——《泰晤士报》
奈保尔的《自由国度》,像是昨天才写下的,譬如当中触碰的难民问题,一点不过时。——英国作家、编辑、书评人罗伯特·麦克拉姆
一部对形形色色的人精准而又清晰的观察报告。——Amazon读者
他的作品如此清晰和精确,如此契合人性在每一刻的细微差别,让你觉得自己像是吸入了某种物质,所有感官都一下子变得敏锐了。——Amazon读者
作家中的作家。——肯尼亚作家恩古齐·瓦·提安哥
托尔斯泰式的灵魂……在所谓的第三世界中再也没有比他更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了。——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