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病病例精粹
《精神病病例精粹》是一部临床病例荟萃,用来指导医学生、住院医师以及其他医护人员对精神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与其他疾病精粹系列相同,它能帮助资深全科医师磨炼临床技能,加深对这些疾病的认识。每个病例从患者的现病史及临床表现入手,简要描述相关细节,也包括既往精神病史、躯体疾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以便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阐述。同时,这些病例需要与许多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特别是伴有精神症状的躯体疾病,有助于引发读者的兴趣。 -
精神病理学
《精神病理学(第2版)》第1版于1993年6月面世,第1次印刷5000册,但几年后即已售完。1998年6月加印4000册,近几年来也难以从书市购得。可见,精神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对特定读者群还是相当需要的。第1版内容有些地方不很完整。由于考虑到尽可能避免重复和减轻读者经济负担,当时已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和《神经症》一书的有关内容就一律从简或完全不录。现在看来,这样做似乎欠妥。 在精神医学广阔的领域中,把精神障碍看作一个心理社会概念(psychosocial concept)似乎最为可取。看来,这也是唯一能够最广泛地(包括各种非医学专业)被接受的描述性概念。所谓描述,只限于对事实和现象的辨别和界定,它本身不涉及任何理论性假设,如精神障碍的根本性质、可能的原因、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等。描述性概念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讨论一开始就纠缠于谁也说不服谁的争论,又有利于不同专业之间发展共同的语言。如果我们看到,现在科学的发展有赖于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的互相影响和渗透,描述的价值便不容低估了。生物学家完全不必担心他们会丢失任何领地,因为用生物学的观点方法对精神障碍者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总是可能的。 简而言之,精神障碍从心理社会角度看是异常的和不可取的。分析起来,精神障碍的诊断包含心理学的和社会的两种标准,缺一不可。举例说,杀人是不好的,杀人者在人口中恐怕不到百分之一。可见,它也是异常的,但这只限于社会标准。如果杀人这一行为不与任何心理学的异常直接相联系,也就是说,杀人时没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智力等的任何明显异常和紊乱,那么,这种杀人便不构成精神障碍。这一点在司法鉴定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有人仅仅根据犯罪情节本身的异常便认为罪犯有精神障碍,审判员若给予驳斥和否定,那是有充分理由的。再举一例,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1993)规定,精神发育迟滞的确诊必须符合两项:①智力功能水平低下;②适应正常社会环境中日常要求的能力低下。前一项是心理学标准,后一项是社会标准。单纯智力低下(通常用IQ低于70作为指标)或者单纯社会适应能力低下(例如,不能自理生活、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或劳动能力)都不足以确诊为精神发育迟滞。 -
精神病学
本版教材在继承前5版经典内容的基础上,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强调从整体水平来看待精神障碍;特别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在取材范围上,更新了各章病因学、精神药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章节编排上进行了部分改动。精神病学(第六版本科临床七轮)(配光盘)共19章,严格按照教科书特定的内容与形式编写。参加编写的人员均是活跃在精神医学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专家学者。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精神病学(第六版本科临床七轮)(配光盘)、增加相关知识与技能、自我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还编写了本教材的配套教材,如《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与习题集》、《双语的精神疾病案例集》等。 --------------------------------------------------------------------------------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第四章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 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第八章心境障碍 第九章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 第十章应激相关障碍 第十一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第十二章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第十四章攻击行为、自杀与危机干预 第十五章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第十六章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第十七章躯体治疗 第十八章心理治疗 第十九章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 第二十章精神疾病相关法律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中英文名词索引 附录2《精神病学》教学大纲(试用版) -
精神科临床诊断
《精神科临床诊断》主要内容:精神科诊断犹如高手办案。寻找证据不放过蛛丝马迹,分析证据又需要去伪存真。当事人有时会过分渲染,令呈现的症状纷繁芜杂。但有时又会刻意掩饰,使人无从着手。 以精神和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既可能是大脑病变的结果,也可能是躯体疾病的表现,更有可能是重大生活事件、脑功能与脑结构损害与器官系统病变综合作用的产物。如何在纵向上将幼年生活经历、个人成长经历、所处的地理与文化语境、疾病史,在横向上把临床发现、检查所见以及本次疾病的发作形态有机整合,形成最终的精神科诊断,既需要知识,也需要技巧,还应该遵循一定的临床诊断方法。 自从一百多年前现代精神病学奠基以来,学科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这既得益于神经科学的巨大贡献,也受惠于众多临床精神病学家在临床方法学上的孜孜探索。 James Morrison是一位资深的临床精神病学教育家。他结合DSM系统编辑的若干本有关精神科临床实践的参考书,已经被美国精神科住院医师奉为圭臬。 李欢欢、石川两位青年精神科医生利用业余时间,精心翻译了这部书,译文准确流畅,可读性强。他们在翻译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这《精神科临床诊断》强烈的实用性和启发性,相信《精神科临床诊断》的读者也一定会深有同感。 -
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
本书是《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的第四版,现在这个版本提供了临床精神病学比较简明的叙述,其目的在于作为精神病学培训人员的基本教材,以及医学与临床心理学的学生,全科医生和其他在工作中需要精神病学知识的人员的高级教材。 全书的文本和参考资料都进行了大量修订,增另了循证精神病学和伦理与法律两章新的内容。后面这一章中加入伦理了新资料,以及有关法律的修订内容。以往法律的这部分是放在其他章节中讨论的。过去与解离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相关的课题分别放在不同的章节中,现合成为新的一章。第二章被重新命名为评估,扩充了篇幅,把社区精神病学和医院实践中的评估都包括了进来。我们试图保留原来几版的风格,较多使用列表以及其他方式使表述的资料较为简明。 -
精神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