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病学教科书
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社的《精神病学教科书》长期以来一直是业内的经典著作,是精神医学的百科全书,包括六大部分,涵盖各种临床精神疾患及其治疗;司法问题;暴力以及自杀的公共教育;文化与精神病理;基因以及环境的作用等。内容丰富,定位于临床,集思想性、权威性和学术性为一体,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参考书,代表了目前精神医学的最高编写水平。 本书是以临床实用为导向的。总论部分围绕与当下精神疾病病因机制研究相关的最新技术和测定评估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阐述,特别是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引人入胜;各论中对不同精神障碍的病因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娓娓道来,深入全面,专门章节详尽阐述各种治疗方法。与目前国内大多数教科书不同的是,除了药物治疗,紧贴临床实用性细述了各种心理治疗方法,无疑对临床医生的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操作指导作用。该书第五篇着重描述对不同人群(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性取向不同者)的精神障碍特点,与通篇呼应错落有致。最后,特别阐述了与精神科临床相关的文化、法律、伦理、自杀等问题,彰显了精神医学与社会文化的密切相关性。 -
DSM-IV 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是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使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 自从出版以来,DSM历经五次改版(II、III、III-R、IV、IV-TR)。 -
精神病理学模型
《精神病理学模型》:每一概念都是对现实的一种认识而忽视了其他的方面。由此我们可以将它们看作是一个片断的认识体系……或许最著名的生物一医学模型的批评者是精神科医生托马斯·萨斯。他指出精神疾病是一个荒诞的说法,因为只有我们的身体才能罹患疾病,而我们的心灵生病只是比喻性的。心理问题不像感冒一样是疾病。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的关系就像是出故障的电视机与讨人厌的电视节目的关系。当我们说心灵"生病"时,我们错把比喻当成了现实,就好像看电视的人因为不喜欢他正在观看的电视节目而准备去维修电视机一样。 -
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
《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在脑研究十年之后》致力于阐述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心理学机制。当一个听了我精神分裂症的讲座的学生告诉我这个讲座使她发生了改变时,我感受到这些观点蕴含有使人解脱的力量。那位学生告诉我:她的父亲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关于这种疾病的生物学知识曾使她确信她自己也将会不由自主地患上这种病,因此她一度对父亲很愤怒。而当她从我的讲座中了解到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成因后,给了她新的希望,使她知道患精神分裂症对她来说并不是必然的。她认为自己可以更加注重心理因素。这位学生告诉我:现在她对父亲的感情不再是愤怒而是怜悯。 -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
-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案头参考书)(第五版)
经过14年的准备,2013年5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推出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最新版本--DSM-5。它是现有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DSM-4的升级版。为了能进一步改进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和在所有临床工作者中产生一种共同语言,DSM-5对所有精神疾病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并制定了精确和具体的诊断标准。它采纳、吸取了数百位国际一流水准的精神心理疾病教授、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博士等各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因而极具科学参考价值。 中国现行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完成于2001年,已经严重落后。未来,无论是按照DSM-5来指导中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下一版的修订,还是两年后按照WHO制定的ICD-11来执行精神疾病的诊断,相关专业人员都必须迅速熟悉DSM-5,掌握精神疾病的最新分类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