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懸崖上的人
易思婷
「從小,我只想著要給別人交代,但從未給過心底的聲音一次公平的機會……要當個乖孩子,在美國唸完博士,找個高薪工作?還是一個在攀岩區流浪的野丫頭?」——小Po
往上攀,繩子每打上一個繩結,她就更肯定自己一點;手指每扣住一塊大石,她心裡就更踏實些……
她在攀岩的途中,與山對話、跟自己對話,也跟自己的不完美和解。
「我要全麥麵包。」
「我要有葡萄乾的。」
在攀岩的路上,常常是刻苦的,因為經濟的不充裕,食物的來源之一就是超市後方那個幾乎與人同高的大藍色垃圾車。趁著月黑風高,抓緊時間在打烊後的第一刻就趕到,一個翻身,運氣夠好的話豈止一餐,接下來幾餐都有了著落。偶爾也會遇到「同好」,用手電筒的燈一照,乾脆直接高聲地指定要什麼口味的麵包。
每每在撿拾這些過期食物時,耳邊總會響起媽媽一向的質問,「待在家裡舒舒服服的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到外頭曬得像黑炭一樣?」
在拿到可以讓母親驕傲、人人稱羨的常春藤名校博士班證書後,小Po卻毅然決定放棄可預期的優渥生活,進入戶外運動的世界。她身無分文,但因為夢想使得她覺得自己巨大,即使需要餐風露宿,仍然甘之如飴。她泛舟、滑雪、登山,就連冰川攀登都嘗試過,每試一回就更篤定自己與大自然的緣分,最後小Po終於在攀岩裡面找到了那個最初的自己。
.夢想當飯吃?小Po放棄了高薪的工作,當起美國遊民,在垃圾桶翻食物吃
.遊民必備的專業知識?「喬賣家」(Trader Joe’s)的垃圾箱最美味
.其實很膽小?滑雪、登山,再到冰川攀登,什麼戶外運動都玩了,攀岩最安全
.差點沒命?在海拔超過5100公尺的冰川雪地,一滑就差點掉進深不見底的冰川裂隙
.原來攀岩就像挑蛋糕?裂隙、岩石種類都是學問,各有所好
.要攀岩要先學「墜落」?不是要努力往上爬,而是要懂計算攀岩風險
.山林裡的平安符?只要掛在三公尺高處,包你夜晚不會被「不速之客」打擾
.荒野裡的輔導課?在大自然連大小便都要重新學起,跟它鬧彆扭只是跟自己過不去
.爬得愈高,就愈安全?墜落的危險不是來自高度,而是來自撞擊
這是一本寫給大山與自己的情書,也是寫給她的母親,小Po一直希望可以讓自己的母親驕傲,但是是以自己的方式,而在此之前,她想先讓自己為自己感到驕傲。
沒有錢、也沒有後盾,所有的夢,都是從不可能開始!
這本書,也獻給所有的夢想,因為有你們,我們才能堅持下去。
關於攀岩,你不知道的是:
◎攀岩,是一種只跟自己比的運動
很多人問小Po,為什麼這麼喜歡戶外運動?因為它是一種只跟自己比的運動。它不像競技運動,有分數有輸贏,容易讓人在競爭的壓力下迷失。是一種很純粹地與以往的自己比較,去挑戰自己,見證成長的運動。
◎噓,攀岩要安靜
第一次在室內岩場上攀岩課的時候,教練只給了我們一份功課——安靜。初學者攀岩的時候只顧著看上方,對於腳該放在什麼地方,相當隨便,常常都不是準確地放到該放的地方,總是漫不經心地抬高,再試探性地落下,等碰到腳點了,再上上下下地微調到適合的位置。這個過程中,不但多做了很多不必要的步驟,浪費體力,也破壞攀岩應該流暢的韻律。過分的噪音,正代表了動作的未經思考。
◎修練墜落的禪
對攀岩者來說,認識墜落和判斷墜落的後果,是個很重要的課題,就好像初學柔道、合氣道的人,學招式之前先學摔一樣的道理。對攀岩一無所知的人,容易認為攀岩者是冒無謂風險的笨蛋,可是生命上主動被動的決定其實都有風險,而攀岩者冒的是精密計算下的風險。要懂得計算攀岩的風險,才能真正理解攀岩。
◎就連大小便也要重新學起
荒郊野地可沒有沖水馬桶,對於天天都得做的這檔事,該怎麼做還得重新學起。大便則需稍費心思,因為在保育的觀點上,需要挖洞掩埋,而理想的掩埋深度是十五到二十公分,在該範圍內的微生物活動最旺盛,可以加速分解。鵝卵石是最天然衛生紙的最佳選擇。戶外運動,讓人反思自己習以為常的一切,重新認識自己。
◎到荒野上課去
美國常利用戶外課程作為一種媒介,或是譬仿,來啟發人的成長和對生活的領悟。在大自然對人的磨練下,教會了人如何生活和維護人身安全的基本求生原則。戶外生活乾脆簡單,讓戶外從事者也變得乾脆簡單,更容易激發自我的潛能。在戶外,極快就可以理解和大自然鬧彆扭的無稽,回歸到一切盡其在我,而每個人有怎麼樣的領悟就是每個人的機緣。
【名家推薦】
丁雲芝 /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國際組組長
何中達 /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理事長
吳夏雄 / 《台灣山岳雜誌》總編輯
李美涼 / 登山嚮導
陳柏如 / 《戶外探索》副總編輯、《單車誌》副總編輯
彭樹君 / 名作家
黃一元 /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副理事長、亞洲山岳聯盟財務長
歐陽台生 / 登山救難專家
戴昌盛 / 小鬍子冒險學校負責人
台湾出手地址
http://www.cite.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24937&text=4#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