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时笔记
《战时笔记》(1914-1917年)是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写于1914-1917年的战时笔记。记录了作者当时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同时也记录了作者对哲学问题所作的思考。《战时笔记》(1914-1917年)是了解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的重点文献。 -
普通认识论
普通认识论,ISBN:9787100068796,作者:(德)石里克 著,李步楼 译 -
论确实性
维特根斯坦的《论确实性》是对英国当代哲学家摩尔(G.E. Moore, 1873-1958)在其著名的论文《外在世界的证明》(1939年)中驳斥怀疑论所用方法的批判。摩尔在这篇文章中为了反对怀疑论而提出自己关于外界事物存在的“证明”。他通过举起自己的双手说“这里有一只手”和“这里还有另一只手”,从而得出心灵之外有事物存在的结论:摩尔知道某些哲学家不会对这种证明方法感到满意。他们要求对“这里有一只手”和“这里还有另一只手”这些前提给出逻辑上的证明。摩尔承认自己不能给出这种证明,但仍坚持说他确实能够知道这些命题为真。他认为有些真理是人们确实知道但却不能证明的。他也曾在较早的一篇论文《维护常识》(1925年)中列举一些命题,说他确实“知道它们为真”,比如说“我有身体”,“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人”以及“地球在我出生之前很久就已存在”等等。 《论确实性》是维特根斯坦在其一生最后18个月中对知识和确实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结果,实际上是他这一时期哲学思考过程的记录,读起来就像是作者的思想独白。每则笔记只是按日期把当时的思想记下来,前后顺序并没有照主题重新加以整理和安排。因此同一个讨论题目往往多次重复,前后论点有时也不免有相互矛盾之处。读者为了弄清作者在某个问题上的观点,常常不得不在几百则笔记中前后翻阅,反复查看,所以阅读这本书要有极大的耐心。但是这种努力是值得的。人们在阅读中不时会发现个别语句闪耀出思想形成时进发出的光亮夺目的火花,而层出不穷的新颖思想更是不断扩大和改变读者的视野,仿佛让他们也随着作者在新的思想天地中漫游。这是一位大思想家以全新的眼光探讨知识和确实性这些最困难的认识论问题的思想结晶。维特根斯坦在这里最有力地抨击了笛卡儿以来认识论只顾追求某种“完全确实”的东西这一错误方向。《论确实性》代表了20世纪哲学在认识论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 -
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
-
维特根斯坦全集(全12卷)
最近二三十年来,在西方哲学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维特根斯坦研究热”,连续出版了数十本研究他的哲学思想的专著,论文更是不计其数。在维特根斯坦逝世52周年之际,出版他的12卷本的《全集》,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出版西方哲学家的全集,这是继苗力田的《亚里士多德全集》之后的第二套全集。由于维特根斯坦对20世纪西方哲学思想界影响巨大,因此《全集》的出版在思想界、哲学界、出版界、翻译界都是值得庆幸的大事,它对于促进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1889 1951)是英籍奥地利裔学者,是20世纪西方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不仅直接促成了当代英美分析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当代欧洲大陆哲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
意义与真理的探究
《意义与真理的探究》经历了几年时间的逐渐写作,并在担任一系列学术职务的过程中得以完成。1938年,在牛津大学所作的《语言与事实》的系列讲座中,我探讨了这个主题的一部分。这些讲座形成了1938~1939年在芝加哥大学以及1939 1940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所开设的研究班课程的基础。在这两次研究班上的讨论大大拓宽了我对所涉及的这些问题的理解,并且减少了我原先对于这个主题的语言学方面的强调。我必须表达一种欠情,即欠那此教授和学生们的集体人情;他们通过细致而又友好的批评使我避免了一些差错和谬误(我希望如此)。更特别的是,在芝加哥时,卡尔纳普和莫里斯教授时常参加研究班,而且一些研究生表现出了很强的哲学研究能力,从而使这些讨论成为富有成果的争论性合作的典范。诺曼·道尔凯先生参加了两个研究班,后来阅读了全书的手稿,我非常感激他谨慎而又令人兴奋的批评。最后,在1940年夏季,我部分地从积累起来的材料中,部分地从对这个整个主题的重新思考中,准备了这些威廉.詹姆士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