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普遍智识
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
教育大师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人的智识》是他1919年在斯图加特创办华德福学校时对教师进行的为期两周的培训讲座记录稿。近百年来,这部著作已经成为在全世界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华德福教育思想的宝典。
施泰纳的这个教育系列讲座作为书籍出版时名为“Allgemeine Menschenkunde als Grundlage der P?dagogik”,德文的意义是非常清晰的:“作为教育学基础的人的普遍智识”。然而,要翻译为言简意赅的中文书名,显然这就不合适了。这也是使本书翻译小组感到棘手的问题之一。有人曾经将此书名译为“人学”,固然易于指称,然而,细究之,“Kunde”一词移译为“学”,似可商榷。查阅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的《德汉词典》里面对此词的相关释义为“消息,音信,学科,知识”等,固然有学科一词,学科也可以简称为学。但是,显然,这不符合作者本意。作者是很谦虚的,用了Kunde一词,并非认为是自己创建了一种学科,而更多的是要作为一种实用的知识加以传授。所以,经翻译小组反复筛选排除,最后选用了《人的智识》。
译事难,译施泰纳尤难。施泰纳学贯东西,精通各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讲座中所涉学科繁多。诸如心理学,教育学,数学,逻辑学,地质学,医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学,神学,玄学等等。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专业术语,需要借助百科全书。同时,施泰纳在讲演中,思维慎密,逻辑严准,用词丰富,条分缕析。无论是从语词的性质到语气的轻重,或者是句式的排列,翻译起来都得加以反复推敲。因此,常常为了一个词的移译而绞尽脑汁。如果是个人之力,显然将会力不从心。
好在我们有一个翻译小组。每当笔者校译好一章,就会请住在成都的汉学家许星涵(Astrid Schr?ter)小姐,以及华德福教育专家李泽武先生一起到家里来,喝茶读书,讨论译作。每一次讨论,我们都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不仅仅是字斟句酌,更重要的是真实而易懂地传达出100年前的这位德语前卫教育学家的思想。尽管,其中不乏玄学之内容,令人云里雾里,不过,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我们三人合作愉快。每当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句式或者词语与原文对应时,都会开心不已,用欢声笑语表示庆贺,并分享施泰纳这位教育大师的智慧,从这一个方面看来,翻译又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施泰纳的《人的智识》,台湾的廖玉仪女士已经自德文版翻译了5章,成都华德福学校李泽武校长也从英文版里将之全部翻译了过来。然而,由于德文的逻辑严密,语法丝丝入扣,用词精准。英文与德文的表达方式各异:德文的一些同义词,在英文里只有用一个相同的词来加以对应。这样,就很难传达德文原著的精神。比如德文的“Wille”与“Wollen”,在英文里只有“will“,对译为汉语就只有“意志”。而直接从德文迻译为中文,就可以分别译为“意志”与“意愿”,以示原文不同之词的本义之细微区别了。
本书的翻译过程是这样的,廖玉仪从德文原著里翻译了致辞及前5讲,李泽武将英文译本的致辞及全部14讲转译为中文,芮虎从德文原著校译了廖玉仪所翻译的致辞及前5讲,并翻译了6-14讲及德文版编者前言与全部附录文字,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参考了李泽武自英文转译的译本。中文译稿由许星涵对照德文原著逐字逐句地加以审校,并由许星涵、李泽武与笔者所在的本书审校翻译小组对各个章节逐一加以详细讨论并定稿。然后,由李泽武对照英文译本加以校订。最后,再通过三人小组的最后审读,方得以成为送交出版印刷的书稿。
本书译稿最后审定所依据的原著为多纳赫,鲁道夫?施泰纳出版社2005年的版本“Allgemeine Menschenkunde als Grundlage der P?dagogik”。
芮虎
2013年10月2日
成都东湖
(注:本书即将由台湾财团法人人智学基金会出版)
施泰纳的教育学经典著作《人的普遍智识——作为教育学基础》在台湾出版了。近日,样书被带到成都。借此机会,施泰纳华文翻译小组负责人许星涵及成都华德福学校举办了新书发布会,此书的主要译者校者及读者出席了这次发布会。
发布会选在成都郊区荷塘月色村,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池塘里的荷叶一片碧绿,树木成荫,田间小径令人回忆古老的乡村。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来自遥远的施泰纳,相得益彰。
在发布会上,汉学家许星涵(Astrid Schroeter)女士首先致辞,她说:“施泰纳的这部著作距今已经95年了,这位教育大师的思想穿越时空,今天来到中国,呈现在读者面前,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这是我们这个翻译小组的同事们努力工作的结晶。要真正地理解施泰纳的思想,只有从德文原文才能达到。因为,施泰纳在自己的著作中所使用的词语非常丰富,其词汇的来源可以沿溯到古代希腊。然而,施泰纳的思想是如此独特,不是可以直接地用中国传统思想的现成词语来诠释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翻译校正过程中,在寻找对应的中文词汇时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我们的工作在此书出版之时只是宣告了一个段落,今后,要理解和阅读,花的时间会更长。正如吃德国的硬面包,要慢慢啃,慢慢消化,不过,营养也非常丰富。”
许星涵特别介绍了Rudolf Steiner这个名字的中文译法,鲁道夫. 施泰纳,这是中文的标准译法,她希望,今后国内别的译法都能够以这个译法为准,使这位德国教育大师的中文名字统一起来。
她还举出德文Eurythmie 的中文译法,坊间有人将其译为“优律诗美”或 “优律思美”,固然优美,富有诗意,然而,这种华德福学校的体操原意上没有这些意思,应译为 “优律司美”,因为“司”意为“司理”,有动作之意,而”Eu” 在古希腊文中是“美”的意思,而”rythmie” 表示节奏或韵律。在运动这种体操时,应该同时作用于人的星辰身、以太身和物质身。所以,“优律司美”比较切合施泰纳之原意。最后,许星涵还呼吁大家,为了更纯正地传播华德福教育思想,将施泰纳著作逐步翻译为中文,坚决抵制盗版。
这部著作的主要译者,旅德华人学者 芮虎先生在发布会上回顾了翻译校正的艰难过程。他同意许星涵所说的,并回顾了在翻译过程中,自己与许星涵,李泽武的愉快合作。正如许星涵所言,“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不过,芮虎认为,如果将施泰纳的智慧比作诸葛亮的话,凭这三人之力,还是很难企及的。不过,他认为,翻译小组成员应该是三驾马车,在理解传递施泰纳的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并肩前进,道路还非常遥远。他说,“施泰纳思想之博大精深,用语言实在难以传达。这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译本,只是我们所做的努力。还远远谈不上完善,请读者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为了让读者体会到施泰纳著作的中文语感,芮虎还特意从新书中选出两段,朗诵给在座的人们聆听。(见附文)
这部新书的另一位译者,成都华德福学校创始人,华德福教育专家李泽武先生在发布会上,也回顾了此书成文的过程,认为这是一部思想深邃,充满玄学玄理的著作。与世间所有的大道一脉相通。他展示了翻译小组在翻译过程中所做的记录,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小组成员对每一个词汇的反复推敲之过程。对于《神智学》与《人的普遍智识》的区别,李泽武认为,前者是施泰纳思想的精华,博大精深,而后者则带着情感意志去思考,思维更加精细。如果将前者比作方向盘,那么后者就是GPS,具体指导我们怎样达到教学之目的地。
发布会上,华德福学校的教师与家长们就各自从对施泰纳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对新书提出问题,都由许星涵,李泽武,芮虎等一一做了解答。此时此刻,荷塘月色畔,清风徐来,面包芬芳。
附:《人的普遍智识》选读二段:
一,我們必須明瞭,人的內在一定早已存在著某些力量,這是通過出生前實存的反射以及死後實存的胚芽存留(Im-Keime-Behalten)所發揮出來的力量。於是,此處我們將談論的是,對於實際狀況最為重要的一些心理學概念,那些你們從《神智學》這本書中已經認識到的映像:離斥感(Antipathie)與交融感(Sympathie)的映像。現在,我們要與第一個演講所談論過的內容做連結:因為我們無法再在靈世界中停留,所以將被下放到物質世界。在被下放至這個世界時,我們形成了反對所有靈性事物的量——離斥感。因此,我們將出生前的靈實存反射到一種自己無意識的離斥感之中。我們內在承載著離斥感的力量,並通過這力量而將出生前的元素轉變成一幅單純的表像圖畫。同時,作為意志實存在死後向著我們的存在放射出光芒,我們與之連結在一起就形成交融感。我們不會直接意識到交融感與離斥感這兩種東西,但是,它們卻不自覺地活躍於我們的內在;同時,它們意味著我們的感覺,而這是一種交融感與離斥感的交替演奏,以一種韻律(Rhythmus)形式持續著的感覺。(47页)
二,如果,離斥感變得足夠強大時,就會出現一些非常特別的東西。因為,若是我們未用特定的方式通過那源自出生前而保留下來的力量來行動的話,出生後即使是日常生活也不可能加以想像。今天,你們若以物質人的身分來想像,就不是以你們自己的力量來想像,而是以源自於出生前並仍在你們內在持續發揮作用的力量。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力量在被孕時已經終止;但是,它卻仍然一直在起著作用,而我們正是通過這總是一直照射我們內在的力量來想像。你們內在還持續擁有出生前活躍的東西,只是你們內在有力量將它反射回去了。它遭遇到你們的離斥感。如果你們現在想像,每一個表像都會碰到到這類離斥感,而且若是離斥感變得足夠強大時,就會產生回憶的圖像,產生記憶。所以,記憶無非就是主宰我們內在的離斥感發揮作用的結果。現在,你們把握了這兩方面的關聯:一方面是純情感以及不明確反射的離斥感,另一方面是在記憶中現在仍然以圖像方式從事接受行为的明確反射。記憶只是離斥感的提升。若你們對自己的表像有太多的交融感,從而將其“吞咽”(verschlucken)的話,就不可能有記憶了。只有當你們對表像有著一種所謂惡心的感覺,並將它拋回去,才會有記憶,——從而將它展現出來。這就是表像的現實狀況。(50页)
《作为教育学基础的人的普遍智识》,简称《人的普遍智识》,鲁道夫.施泰纳著,翻译:芮虎,李泽武,廖玉仪;校正:许星涵(Astrid Schroeter),芮虎,李泽武,350页,台湾财团法人人智学教育基金会出版发行,2014年4月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