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译著新编
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译著新编,ISBN:9787810960113,作者:(波)卓菲娅·丽莎[Zofia Lissa]著;于润洋译 -
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
本书对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史中(特别是18世纪中至20世纪中)一些重要的观念和问题进行了简明扼要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诠释。作者从历史中遗留下来的音乐观念入手,但在梳理过程中又带有明确的当下视角和个人创见,史论互证,夹叙夹议。书中所涉及到的观念和问题不仅是近现代西方音乐美学史发展中的一些关键范畴,而且在当下的音乐艺术实践和理论探讨中依然是人们思考和实践音乐时或显或隐的参考框架,因此,本书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可以帮助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深入思索音乐美学、音乐哲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
音乐的意义与表现
本书是一本关于音乐意义的书。全书主要包括音乐和语言、音乐与绘画、音乐与符号、作曲家与听众的感情、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对音乐表现的反应等几个部分。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音乐的表现力之所以引起哲学家们过多的关注,是因为表现力作为个议题,它带来的困惑急需概念性的分析。分析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困惑产生的速度,这种失衡的状态长期存在着。作者不想多谈创作、演奏和欣赏时的喜悦和困难,因为作曲家、音乐家和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都会研究这些问题。本书主要是为音乐哲学家而写,而不是音乐学家、作曲家、演奏家或听众。人们对由音乐引发的这些哲理性的问题饶有兴趣,不仅仅因为它们的重要性,还因为,毫无疑问,它们还是个难题。难题常常引发复杂的争论。作者所说的东西费解难懂,假如那些不是哲学家的人们依然对此感兴趣,那是因为这些讨论、倾听、分析、创作和演奏音乐的人多数都和哲学家‘样,为音乐所具有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吸引力而着迷。作者希望作者的论述能够澄清并阐明音乐家和哲学家们都碰到的那些难题。 在作者做这些解释的时候,作者应该补充几点说明。作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西方“古典的”器乐音乐。作者之所以关注西方音乐是因为作者估计作者的大多数读者对非丙方音乐不如他们对西方音乐那样熟悉。作者集中研究“古典的”音乐不仅仅是因为作者自己的学识和兴趣主要在这一方面,还因为传统给作者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其他的流行音乐也从中吸取营养。在过去两百年的西方“古典”传统中,器乐音乐,除了它自身所占据的中心地位之外,从哲学角度来看,即使它不处于主导地位,它的地位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就纯器乐音乐而言,哲理性的问题是最为尖锐的,因为这些作品所拥有的意义属于音乐的声音世界。作者想,只有当人们意识到音乐在其最抽象的状态中表现出的长处和短处时,音乐在歌曲、歌剧、电影等等方面的贡献才能显现出来。 -
纯音乐
《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 (Music A Jone)以一种启发性的方式探讨了有见地的音乐欣赏与肤浅的音乐欣赏之间的关系,音乐愉悦产生之原因,音乐的表现属性及其动人力量之间的关系,音乐分析的申克学派,还有音乐之理解、意义、深度诸概念的应用。基维对与音乐哲学相关的诸多方面有着非常敏锐的觉察,各种音乐实例信手拈来,论证深入浅出。全文清晰而简练,并且恰如其分地处理了或许是美学中最微妙和最耐人寻味的问题。 -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内容简介】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是当今国际音乐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教材完成撰写前,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尚无人开设此类课程,更无教材。到目前为止,在西方音乐学术界也尚未见到此类教材或专著,只是在西方音乐美学通史一类的著作(如美国学者E.Lippman的《西方音乐美学史》和意大利学者E.Fubini的《音乐美学史》中作为一个章节有所论述,但篇幅和内容都很简略和单薄。因此,本教材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意义。它既为我国高等音乐院校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了一部较高层次的教材,也为国际音乐学界提供了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系统研究现代西方音乐哲学的学术专著。 本教材的内容是对20世纪西方音乐哲学的重要思潮和流派进行系统的梳理、介绍和评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总体发展作出综合性的描述和批判性的阐释。这对我国未来高层次的音乐理论人材深入认识和批判地借鉴当代西方音乐哲学思想的某些合理内核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材涵概了20世纪西方音乐哲学发展的全貌,分别涉及了形式-自律论-现象学-象征-符号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等诸学派的基本理论观念。关于本教材的上述内容,作者在近20年间对其中的各个课题均进行过比较深入的专题性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我国重要的音乐理论刊物上,本教材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撰写完成的。 本教材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作为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同时为建构有中国学术特色的当代音乐哲学体系提供某种必要的理论参照和基础。 本教材出版后,2000年第1期《人民音乐》发表了张前教授撰写的题为《具有深厚功底的一部学术力作――读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的书评,对本书在学术上给予了高度评价。 【目录信息】 目录 第一章形式―自律论音乐哲学的确立和演进 第一节19世纪后半叶形式―自律论的确立 (一) “形式―自律”概念的提出 (二) 自律论面临的强大论敌和自身的哲学―壮大学渊源 (三) 形式―自律论的确立 第二节形式―自律论在20世纪的演进 (一) 20世纪西方形式文论的背景情况 (二) 形式―自律论在20世纪的演进 第二章现象学原理引入音乐哲学的尝试 第一节罗曼•;茵加尔顿的现象学音乐哲学观 (一) 哲学思想渊源 (二) 音乐作品与其演奏、感受、乐谱是否是同一的 (三) 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问题 (四)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问题 (五) 音乐作品的同一性问题 第二节阿尔弗雷德•;舒茨的音乐现象学观念 (一) 作为观念对象的音乐作品 (二) 音乐作品的时间构造 (三) 音乐体验问题 第三节杜夫海纳审美现象学中的音乐哲学问题 (一) 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 (二) 审美对象中的感性、意义、表现、形式 (三) 作为审美对象的被感知的音乐作品的本质特性 第三章释义学及其对音乐哲学的影响和启示 第一节近释义学的形成及其对当时音乐哲学的影响 (一) 释义学正式形成前的情况 (二) 近代释义学的产生――狄尔泰 (三) 近代释义学对当时音乐哲学的影响――克莱茨施玛尔 第二节现代释义学的兴起及其对音乐哲学的启示 (一) 现代释义学的兴起――伽达默尔 (二) 现代释义学对音乐哲学的启示 第四章语义符号理论向音乐哲学的渗透 第一节戴里克•;库克的情感语言理论 (一) 音乐――作为人类情感的语言 (二) 音乐的表情元素和音乐词汇中的基本术语 (三) 作为整体的音乐作品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第二节苏姗•;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中涉及的音乐哲学问题 (一) 哲学―美学渊源 (二) 作为情感符号的音乐 (三) 音乐中的“形式”概念,它与内容的关系 (四) 作为“时间幻象”的音乐 (五) 对向个相关的音乐问题的看法 第三节语义符号理论对东区音乐哲学的影响 (一) 阿达姆•;沙夫的语义学理论对音乐哲学家研究的意义 (二) 依拉奈克与玛雷舍夫的有关见解 第五章音乐哲学中的心理学倾向 第一节德国的能量论心理学派――库尔特 (一) 哲学渊源和自然科学基础 (二) 库尔特的能量论音乐观 第二节精神分析理论与格式塔心理学向音乐哲学的渗入――埃伦茨维希 (一) 埃伦茨维希所依据的理论参照系 (二) 埃伦茨维希的理论主旨 (三) 对音乐艺术的深层心理探索及其走向“完美格式塔”的过程 第三节音乐中的情感与意义的心理学阐释――迈尔 (一) 音乐中情感与意义问题的提出 (二) 对音乐的情感反应问题 (三) 期待、偏离和意义的生成 (四) 格式塔原理的运用 第六章社会学视野中的音乐哲学 第一节社会学派音乐哲学家的兴起 第二节阿多诺《新音乐的哲学》的解读 (一) 现代音乐的社会本质 (二) 现代音乐的精神内涵 (三) 现代音乐的形式、技法特征 (四) 现代音乐的内在矛盾、历史处境、社会功能和前途 第七章音乐哲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尝试 第一节尤里•;克列姆辽夫 (一) 艺术观的哲学基础 (二) 音乐的特殊本质 (三) 几个基本范畴――音乐音调、音乐逻辑、音乐形象 第二节卓菲娅•;丽萨 (一) 50年代――对音乐特殊性问题的探索 (二) 60―70年代――对音乐本质认识的深化 本书参考文献 后记 -
音乐哲学导论
《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是作者应牛津大学出版社之约,对音乐美学以及该领域重要问题所撰写的一本与众不同的“导论”著作。 在内容上,书中所包含的音乐哲学议题,基本可以分为六个大类,分别是:(一)术语及概念界定问题。(二)审美经验问题。(三)艺术本体问题。(四)虚构与叙事问题。(五)再现与表现问题。(六)艺术价值问题。 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本书对英美分析哲学家有关音乐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式和基本观点等方面,提供了较为全面和直接的理解范例。 在风格上,正如作者所强调的,本书是一部以罗素《哲学问题》为范式的“一家之言”的著作,是基维对自己曾经公开发表的各种重要哲学理论和观点的综合回应与明确阐述,在所论述的各个论题中,作者都以极富个性的方式(“一家之言”)做出了雄辩式的回应。而更富诱惑力的是,在清晰的论证与分析过程中,基维使所有的读者很快了解到分析哲学家普遍关心的艺术问题,并让人们充分感受英美分析哲学研究方法的信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