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李白
飄然不群的少年李白,生在追逐聲名、喧嚷繁華的大唐。沒有科考資格、無緣順利仕途, 卻也因此不須迎合格律,寫出無人匹敵的詩句。 但改變了唐詩的李白,卻總需飲酒忘愁。究竟,他怎麼錯過了時代?整個 時代,又怎麼錯過了他? 少年李白,商人之子,家庭背景使他不能參加科舉考試,流連市井,不知未來。 隱者趙蕤,飽讀詩書、能醫能巫,看透唐代天下讀書人汲汲功名利祿,本已不問世事。收李白為弟子,意欲讓少年李白走出不同於時人之路。 李白是詩國裡的英雄,半個盛唐的最亮之星,不但文字、韻律有獨到之美,詩中透出的自由逍遙、蓬勃精神更是引人,詩句處處顯露李白鮮亮、純美的性格魅力,連世家出身、自視甚高的杜甫也要感嘆「白也詩無敵」。 但名滿天下的中國詩人李白,總是刻意含糊其身家來歷,身世如謎。唐朝人向來以喜歡攀附名門冒充世家出名,李白謎樣的身世,究竟原因為何?熱愛中國詩詞的張大春因鍾情李白,決定以小說為李白尋找身世、探其詩作不與時人彈同調之因、揭大唐盛世背後隱藏的成名焦慮與名利夢。 少年李白,尚未闖蕩長安,一個沒有顯赫家世、快意俠客的少年郎,如何改變唐詩,又如何被一個時代改變了人生…… -
城邦暴力團(上下)
《城邦暴力團》是武俠小說,一部傳奇又真實、一部奇門盾甲又兼說1949以來台灣近代一塊小歷史的、一部解個人身世之謎也解時代亂局之謎的好看小說。 表面看,這故事從頭到尾就是一個「逃亡」的故事。主角孫小六,一個有功夫的人,不斷逃亡的故事。在他逃亡期間,他一連遇到了七個老人。這七個老人就慢慢揭露了孫小六的身世。 孫小六這個人,是一個片斷歷史裡的時代人縮影。他雖然不斷透過特殊才能的學習和擁有來獲得生命力,可是這些都沒有用。時空的錯置與時代的乖離,讓他只有不斷地逃亡。 《城邦暴力團》也可以看成一部中國近代史。它包括了三組歷史:一是從漕幫老大萬硯方死後,他和他的朋友留下七部著作,拼湊起清代民間傳說中的江湖會黨的內部爭鬥史;二是從1937年二老(「老頭子」和「老爺子」)會面,漕幫八千子弟參加抗戰開始,一直到萬硯方流落臺灣,因暗中阻止「反攻大陸」計劃而被狙殺的風雨民國史;三是敘事人張大春為追尋歷史線索而搜集材料並逃亡的冒險史。 (上冊) 楔子 007 1 看不見的城市 019 2 竹林七閑 022 3 定案 051 4 送行之人 053 5石中書 068 6 我是怎麼知道的 073 7 老大哥的道具 080 8 潛龍勿用穴蛇飛 096 9 食亨一脈 136 10 殺出陣 141 11 天醫星來也 156 12 崩即崩耳 165 13 最是倉皇辭廟日 181 14 另一種生活 197 15 一闋艷詞 213 16 捲入 226 17 解謎 232 18 遇見百分之百的紅蓮 237 19 鐵頭崑崙 242 20 大歷史的角落 269 21 法輪功 273 22 入社 284 23 越活越回去 299 24 記得當時年紀小 311 25 最想念的人 328 26 第三本書 347 27 拼圖板上的一些問號 355 28 大迷藏 364 29 嫚兒的奇遇 373 30 聆聽之資格 397 31 啟蒙的夜 411 (下冊) 32 逃亡 005 33 學術問題 016 34 一個朋友和一個朋友 027 35 面具爺爺及其他 032 36 特務天下 052 37 背後的背後 077 38 飄花令主的秘密 097 39 名字 119 40 風雲渡海 142 41 回到寂寞的書房裡 188 42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210 43 小說的誕生 226 44 飛蛾撲火 234 45 殘稿 248 46 理想的讀者 314 47 我應該如此述說 323 -
城邦暴力團
“金庸之後,最精采的武俠小說“ - 倪匡 向在文壇以「頑童」著稱的小說家張大春,近年創作形式轉向「武俠」類型.這部全書字數長達36 萬字的《城邦暴力團》以其磅礡浩瀚的氣勢、繁複迷離的小說迷宮方式,將成為張大春近年來最具爆炸性的代表作。此书集結現代與武俠、現實與傳奇、暴力與愛情, 以繁複迷離的線索,構成一部空前絕後的奇異武林史。 -
公寓导游
《公寓导游》与《四喜忧国》为张大春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张大春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创作。这些小说多发表于八〇年代,震撼了当时的台湾文坛,是张大春最初的小说经典。简体字版重新编目,包括了获联合报第九届小说奖的《墙》、读后余味无穷的乡野童趣小说《蛤蟆王》、令人不禁玩起解读游戏的《公寓导游》、获科幻小说首奖的《伤逝者》等十六个短篇,另附有新版代序《书写的原罪是漫无目的的流徙》。 -
小说稗类
此书曾于2004年出版,引起小说界和学界的瞩目,更是受到广大小说爱好者的追捧。此次为修订版,作者亲自写了一篇精彩纷呈的长序《志怪应逢天雨粟》。 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应该能体贴胡适把明、清之际的许多小说家“拉拔”到和古文家等高甚至更高一等的地位上去。虽然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只写到中唐的元、白诗便戛然而止,压根儿没从小说上说明白:中国文学是如何“永永脱离了盲目的自然演化的老路,走上了有意创作的新路”的。然而,在《白话文学史》书成近70年后,胡适的意见乃至于诸多考证研究与观念的发明,不该只被看成是“奖掖小说”、“揄扬当代”而已。他所触及的课题倘若不被进一步发现、开展,喜欢读小说、写小说的人恐怕也“永永”不会明白:从施耐庵到吴跌人是如何…… 在《小说稗类》中,由庄子始,张大春炫技似地学舌马奎兹、戏仿司马中原……极尽耍痞嘲弄之能事。难得他如此杂学百家、博古通今,更难得有如此清晰的架构,梳理出独特的小说观。 -
聆听父亲
《聆听父亲》是张大春回忆父亲的散文。由于年迈的父亲意外摔倒,张大春于父亲生命进入末期的时候,开始给还未出生的孩子说故事,说的正是自己的父亲,以及从父辈那里听来的家族历史。 全书以与未出生的孩子对话的方式,从祖上五代开始,说到父辈,说到自己所处的时代。除了父亲的讲述外,更贯穿了六大爷所写的“家史漫谈”,另有友人的回忆与叙述。大春祖家——山东济南张家“懋德堂”,是一个有着五大院落、几百口人丁的显赫家族。祖规家训“诗书继世,忠厚传家”在世事变化中,悄悄改换成两副与“福”、“贵”相关的楹联,张家祖业便也从诗书功名转为经商富贵。当中国进入20 世纪中期抗战期间,全家更是在颠沛流离而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中见证了时代的动荡和变迁。作者在追忆中不断讲述家族故事,溯源中国文化,表达了忧郁而深沉的中国文化乡愁。 这是一部在时代变迁中触摸个人血脉的故事,让读者见到有血有肉的“历史”,也是“小说工匠”张大春的性情之作,还是张大春小说创作的精神源泉。作者以个人的家族史来抢救家族记忆,以文化溯源的方式拯救文化凋敝的意图,在书中表现得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