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之一、其内容原为海德格尔的成名作《存在与时间》的写作计划之一部分 本书主要是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成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活动,其目的在于将形而上学疑难作为一种基始存在论的疑难展现出来。基始存在论就是对有限的人的本质作存在论上的分析工作,是人的亲在的形而上学,它与所有的人类学,甚至与哲学的人类学都保持着根本性的区别,出?何种意图和以怎样的方式对一个基始存在论的观念做阐释工作,在什么范围之内以及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之下提出“什么是人?”这一具体问题,海德格尔在书中论述得非常清楚,为我们深刻领会《纯粹理性批判》提供了难得的精神食粮。 -
永久和平论
《永久和平论:袖珍经典》表达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最重要的见解,及其关于议制政府与世界联邦的构想。康德对实现永久和平提出了必要的原则,并克服在实现和平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困境与解决方法。并最终超越没有法律的野蛮状态,建立一个各民族的联盟。在这个联盟中,每一个国家,甚至最小的国家,都可以不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自己的法律裁决,而只是依靠这个各民族的大联盟,依靠一个联合起来的力量,依靠以联合起来的意志的法律为根据所做出的决定,来获得自己的安全和权利。 -
逻辑学讲义
《逻辑学讲义》是一部由学生听讲笔记整理而成的康德著作,不过它在出版前曾经康德亲自审定过,因而比起其他版本来更具有权威性。在该书中,康德在传统的逻辑判断分类外,又创设了模态,开创了研究概念的内容实质的新局面,从形式逻辑发展到先验逻辑。康德对范畴表的旧类范畴,都用正、反、合方式来阐明,从而对辩证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
以作者所译、杨祖陶先生校的《判断力批判》为读本,采取逐节讲解的方法,尽量追踪和重现出康德本人在写作该书时的思路;而在某些困难的地方则根据需要进行逐句讲解,特别是最困难的序言和导言部分,全部都做了逐字逐句的解读。这些解读大都根据作者在大学的课堂演讲录音整理而成,保持了课堂讲解的现场感和生动感,同时配有课堂提问和即席回答。 -
纯粹理性批判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秋零主编、主译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科学院版”)为底本,全部直接从德文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则直接从拉丁文译出。科学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开发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经过了德文编辑者的详细校勘。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译本,同时也对一些名词、术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中译者以其在西方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方面的深厚学养,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信、可读的康德著作文本,对康德翻译与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本“康德著作注释本”系列是中译者将康德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进行详细注解后推出的单行本系列,对于专业人士的研究和非专业人士的学习,皆有极大助益。 -
纯粹理性批判
为了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康德的这部最重要的著作就在《康德著作全集》的汉译序列中脱颖而出,要预先出版了。 同样是为了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时间紧迫,这部《纯粹理性批判》单行本也就抛却了例行的“译序”和“注释”,纯粹以康德自己的文字问世了。这里谨就版本问题做一番交代。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于1781年,在1787年第二版时做了较大的修改。学术界对这两个版本的重视几乎是同等的。在出单行本时,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以第二版为基准,将第一版与第二版有异之处以注释或附录的方式标出。这部译文沿袭了上述通行做法。也就是说,根据1968年普鲁士王家科学院的“Akademie-Textausgabe”翻译,以第二版为基准,凡是第一版与第二版有异之处,文字较少者均以脚注的方式标出,文字较多者则附于合适的地方。当然,康德对第一版的一些纯然行文风格的改动,因不涉及汉译内容,就不一一标出了。 翻译难,翻译康德难,翻译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更难。难不仅在于康德的著作本身,不仅在于康德的语言和思想,更在于康德的这部著作为国人所熟悉的程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汉译版本,在诸多地方甚至直接吸取了这些版本的成功译法。对所有这些先行者已作出的贡献,译者始终保持着崇高的敬意,更因吸取了这些先行者的研究成果而特致谢意。译者力求能够在康德的翻译和理解方面有所创新,对一些术语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自知学养有限,“众口难调”,谨欢迎学界和读者提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