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北京大学罗新教授专业代表作修订再版
通过皇位继承仪式考察政治传统的连续与变异
以内亚视角重新思考中国历史
「编辑推荐」
★ 罗新教授专业代表作修订再版,新增《拓跋祭天方坛上的木杆》一章。
★ 抽丝剥茧分析北魏“举毡立汗仪式”与西郊祭天仪式。
★ 讲述辽太祖阿保机之死,洞察 内亚传统与华夏文化在权力传承危机中的碰撞。
★ 从北魏延伸至辽、蒙古、元与清,探索北魏政制与内亚政治传统的联系。
★ 示范如何用内亚视角重新阅读历史,赋予孤立史料以新的意义和历史纵深感。
「内容简介」
北魏皇帝,不仅是华夏帝制国家的皇帝,也是内亚游牧征服集团的可汗,他们的历史活动,是多种文化传统的碰撞、融合与新生。北魏的所谓“代都旧制”,分明就是内亚传统的一部分。
本书从北魏皇帝即位仪式的代北因素入手,推及北魏的祭天仪式、辽初的权力传承危机、清代的堂子祭天等,一方面观察拓跋鲜卑政治传统与华夏传统的遭遇、碰撞及变异,另一方面考察鲜卑旧俗(代都旧制)与内亚政治传统间的联系。
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那些内徙内亚人群,一方面固然深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多多少少继承和坚持某些内亚的文化传统。这些内亚传统中的相当一部分在史书记录中或遗忘或变形,依稀仿佛,难以辨认,所以清理这些残存的线索就成为一个足以显示历史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工作。以内亚视角重读历史,无疑具有巨大的空间。
-
敦煌民族史
敦煌古来为多民族经济文化交融的大都会,敦煌文化是古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既是他们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在敦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尤其是月氏、鲜卑、吐蕃、粟特、回鹘、党项、蒙古等族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敦煌诸族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既是敦煌学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中华文化研究的需要。本书是国内外首部敦煌民族通史,也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敦煌民族历史文化的学术专著,从某一角度说具有裨补阙漏的意义;以语言学、考古学与历史学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以深入研究敦煌民族历史文化的本质,进而深入探讨不同民族间的历史文化关系,重点阐述敦煌古代民族的能动作用。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
这本《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是根据《内蒙古历史文化丛书》的出版宗旨和要求而撰写的。既名“新论”,顾名思义,当以“论证”为主,而非以“叙事”为主。第二章之所以叙述古代北方民族变迁的事迹,为的是把北方各族的历史面貌先勾画出一个轮廓,作为论证各种问题的基础。 所谓“新论”,“新”在哪里?一方面是试图就当前国内外史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的若干问题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便向国内的史学工作者请教。另一方面,因为我已撰写和出版了《匈奴通史》、《突厥史》和《东胡史》三本专著,把古代北方民族三大系统(族系)各族的历史面貌,大体上叙述清楚。故这本《新论》,试图采用另一种写作方法,即不用《匈奴通史》等三本书以叙事为主的体裁,而是用以论证为主的体裁去进行写作,以期在内容上和方法上尽量避免与《匈奴通史》等三本书重复。其实,“新论”之所以“新”,主要在于写作体裁有别于我的“旧作”,非敢侈言内容有什么特别的新意,一得之见间或有之,“创新”则不敢自诩。 -
中国民族史纲要
本书作为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同时也兼顾到广大读者,以数十万字的篇幅对中国民族史作了提纲挈领的叙述,把中国民族史的基本内容描述了出来。本书力图站在学科发展的前缘,反映中国民族史学的主要成果和已经达到的水平。 -
中国民族史纲要
《中国民族史纲要》的编写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历史观的指导下,在借鉴有关教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博采众家之长,比较全面、系统、简要地阐述了自远古至民国时期中国各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全书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民族史学科相关理论问题加以论述,以后依据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分为九章,各章对该时段的民族及民族关系状况分别加以叙述。 -
新版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
《新版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中国北方诸族的迁徙能动力是无与伦比的;然而,许多它们的征伐活动都被移接到其他人种——民族的名下去了。《新版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作者从语言线索出发,探讨了若干与中国北方诸族相关的重要问题,即寻找它们的“源”和辨析它们的“流”,为这些甚至在史前期就远徙四方的人类集团找到了源头:他们是出自中原的北方诸族;不仅中华民族,世界上许多民族多融有他们的血缘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