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经》学术史考论
非考证,无以知事实;无阐论,难以明是非。本书通过考证,还原《山海经》作为原始自然与人文地理志的真实属性及其版本变迁的事实,纠正偏执的疑古主义观念;通过论述,把历代学者对《山海经》的不同认识归结为中国社会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结晶。《山海经》在不同时代呈现出的不同面貌,其实反映着那些时代特定的文化思想。一部《山海经》的学术史,就成为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 -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
本书是2005年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项目之一,是对费正清中心五十年间的发展和学术史的全面记录。本书通过文本研究和人物采访两种形式,以费正清中心成立以来十任主任的任期为线索,通过把握中心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学术事件,构建费正清中心学术发展史。 费正清中心作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最为卓著的现代中国研究机构,其学术发展史对广大现代中国研究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系统地披露了大量珍贵的学术文本信息和第一手访谈材料,对中国学者了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国际现代中国研究的整体情况和前沿进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可谓该领域的必读案头书。 在这本书中,薛龙教授以娴熟的文笔讲述了费正清中心的历史。这段历史中折射出美国和世界范围内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史。它反映了美国国内有关冷战的争论、由越战激发出的情绪、早年与中国台湾紧密的学术联系、1972年以后与中国大陆的学术合作的逐步恢复,以及过去五十多年费正清中心在大中华研究领域的学术盛况。 ——柯伟林 哈佛大学资深杰出成就讲座教授、哈佛中国基金会主席、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
中国离别诗形成论考
本书所概括的是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中期约六百年间的离别诗的历史。离别的主题,从历史上的萌芽,到后来成为形式多样的重要主题作品,再到最后离别诗形式的僵化,以及内容上的千篇一律,从而退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主要舞台。这些事实描绘出了离别的主题在文学史上萌芽、形成、确立、衰退的巨大消长的弧线。亦即在文学中,主题是固有模式的同时,也是历史的产物;离别主题自身所形成历史的轨迹,便是这方面的证明。 -
古籍稿抄本经眼录
黄裳先生是当代著名藏书家,学问渊博,文笔雅健,所撰藏书题跋尤见功力,为文献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所重视。黄氏来燕榭藏书中偶有宋元旧刻,足以傲人,但其藏书最重要的特色是稿钞本和明清稀少见刊本,其中稿钞本更是以拥有明末清初祁氏澹生堂数代著述,以及如张岱稿本等重要文献,而为世人所知。黄裳也极为重视其所藏稿钞本,大多数都撰有题跋,甚至写有专文,详述得书经过,并考证作者生平及版本源流,介绍稿钞本的基本情况。 稿钞本因其文本上的唯一性,文献及史料价值极高。来燕榭所藏稿钞本绝大多数仍秘藏家中,外人无以得见,因此黄裳所撰稿钞本题记成为藏书界和学界了解其基本情况的主要来源。但这些稿钞本题记和专文分散在黄氏各种著作中,检阅不便。因此,今拟将黄裳所撰稿钞本的的题跋和专文辑录编为一书,如此庶可一窥来燕榭所藏稿钞本之全貌,有利于读者作进一步之研讨。 -
外族的智慧
本书意在讨论希腊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以及希腊人的态度对他们历史命运的影响。 -
中国文献学
《中国文献学》内容简介:我们必须阅读,才能更好地进行校书。但是,一个人的聪明才力究竟是有限的、渺小的。长于此或短于彼,不可能具备各方面的知识。摆在我们面前汗牛充栋的书籍,内容是丰富的、繁杂的。如果说一个人竭尽精力,便可校理天下群书,那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我国历史上几次范围较广的校书工作,都是在大规模组织人力、各用所长、分工合作、集体劳动的条件之下,取得成功的。当汉成帝河平年间,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次大规模集体校书的时候,便是采取各委专才的原则进行的。其中只有刘向是一位博涉多通的学者,所以能总校经传、诸子、诗赋三大类书籍。其中还有他的儿子刘歆,和杜参、班游等协助他,可知那三大类书籍,也不是刘向一人独力校订的。至于兵书、术数、方技等类书籍,则分配给精通这些专业知识的人去校订,发挥他们的特长。这在人事安排上,体现了重视集体力量的精神。其次,当北宋全盛的时期,开崇文院校理群书。程俱《麟台故事》说:“国初循前代之制,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为三馆,通名之日崇文院。”当时名流学者,都被罗致参加了工作。像沈括、苏颂这般人,学问博洽,举凡天文、地理、音律、算法、医方、本草,都有比较精湛的研究。每校一书,都有《叙录》。仿佛和刘向校书时,有些相同。《麟台故事》卷三有云:嘉祐二年,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院,以苏颂、陈检等并为校正医书官。这又说明了当时也是委任专门人才去校订专门书籍的。不过宋代统治者,还是拘于常格,除对四部之书作一番校订外,便没有注意到方外之书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