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座空屋
诺奖作家巴尔加斯—略萨、J. M. 库切盛赞的小说家,科塔萨尔的接力者,《格兰塔》最佳西语青年作家,胡安·鲁尔福小说奖得主
幻想小说大师萨曼塔·施维伯林最新短篇集
七段被遮蔽的梦境:当事物找不到它的位置时,故事就会发生
*
【内容简介】
女孩跟随母亲踏上了侵占陌生人空间的旅程;男人向警察隐瞒了父母和孩子赤身裸体藏在花园中的事实;女人帮助邻居不断收集他死去的独子的衣物;逐渐失忆的老妇人通过制订清单召唤死亡;婆婆给儿媳讲述了一桩旧事,或许只是为了让它再次发生;小姑娘生日当天在医院邂逅了神秘的陌生男子;女子穿着浴袍走出家门,坐上了一个管道工的车……
《七座空屋》中的七个故事来自卡夫卡、科塔萨尔和卡佛的文学传统,从幻想的奇异暗面抵达真实的世界。充满戏谑精神的荒诞情节,悬疑不决的气氛,游离徘徊的人物和越轨行为,孤独者迷失其中的疏离空间……施维伯林总是从日光下最熟悉的地方开始,然后魔术般将我们送至梦魇的深处。在她笔下不存在平庸乏味的日常:人生总在那些不可预见的瞬间亮出底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
【评论推荐】
★ 萨曼塔·施维伯林的黑色幽默故事仿佛格林兄弟和弗朗茨·卡夫卡造访了阿根廷,人们从裂缝中滑落,跌入洞中,进入了不同的现实。——J. M. 库切
★ 萨曼塔·施维伯林是西语文学最有希望的新生力量之一。——巴尔加斯—略萨
★ 施维伯林在明显对立的文学立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边是“肮脏现实主义”之父,另一边是与奇幻、恐怖和神秘文学有关的作家……她采用卡夫卡那种叙事者的声音,以完全自然的方式讲述肮脏、可怕,或者纯然悲伤的事情;她钦佩布拉德伯里的想象力和不可抑制的乐观主义;与科塔萨尔一样,她在不断寻找新的叙事方式。——《今日拉美文学》
★ 施维伯林的感染力是基于她对事件和情境的选择。这种选择的核心是一种巨大的能力,即以一种既写实又富于想象力的方式来分析司空见惯的事物,对环境进行透视……故事氛围如梦似幻,真实呈现于荒诞的那一面;有时会刺痛人,有时则会给人以慰藉。——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
-
鹿川有许多粪
李沧东封笔之作
直面错综复杂的生活本身,探索真正价值的可能性
从《烧纸》到《燃烧》,永恒的审视与追问
本书是韩国导演李沧东于1992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借此他获得了《韩国日报》创作文学奖,并在第二年受导演朴光洙之邀进入电影界,随后他便转型并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 大师。
这部小说集展现了一批裹挟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浪潮中的底层人物形象,他们艰辛地在生活中追求真正的价值,与现实中的痛苦进行抗争,同时寻找个人生活的意义。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遭遇审视韩国现实,但并非止步于讲述历史事件或故事本身,而是着重刻画了人物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转变,他们逐渐开始对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和自己的身份认同提出疑问并进行探索。
-
海边的房间
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的代表短篇小说集,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小说家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精巧布局,将人间悲欢斩落整齐,写出一个城市畸爱者的幽冷世界:老公寓里的弃女和养父,乡间卜算师与患病的儿子,梦游的宅男,中年独居女人和三花猫……语言的俏皮与一 个个意料之外被冻住的结尾,以及对平凡人事细致入微的体察,构成作品特有的文字张力。无常往往最平常,老灵魂的世情书写,温热冷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孤独。
◎ 作品看点
★无常往往最平常,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代表作,简体首次出版——荣获台湾多项文学大奖、两岸跨世代文学家盛赞、豆瓣高人气期待华语小说《海边的房间》盛夏来袭。黄丽群是台湾新生代小说家代表人物,短篇小说集《海边的房间》荣获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等华文奖项,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入选金马影展。简体版首次推出,作者亲选篇目,新增3篇新作,是其二十余年写作生涯的结晶。
★爱的卜算师,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拨动大命运上的小机关——黠慧之心,刁钻之笔,小说家黄丽群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故事精巧布局,卜算爱与命运,将人间悲欢大戏斩落整齐。老灵魂的世情写作,温热俏皮,幽冷美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无常。炉火纯青的汉语之美,沉迷进黄丽群爱的算式。
★城市畸爱者的世界,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写给孤独患者的恋歌,人生逆旅中的安顿。 “我写了各种不美的,零星的,凋的,毁的,那些我总是不可克制而一再抚摸的人生小瑕疵。一个人如果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舒适的位置,就必须自欺,自欺久了就会坏掉。”语言的俏皮与一个个意料之外被冰冻的反转结尾,形成黄丽群作品独特的文字张力。
★“已经很久没有一路直达阅读沸点,皮肤被烫伤的感觉了。”郭强生、骆以军、柯裕棻、张怡微、七堇年等两岸作家盛赞。——“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黄丽群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
◎ 评论推荐
文字有天生的高贵。她的故事如在显微镜下变形虫们不可思议的款款摆动。——骆以军
丽群正是这样的,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她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柯裕棻
丽群的小说让我们听见另一种“为甚么不”的疑问,为什么纯情不可以难以下咽?为什么绝望不可以无聊琐碎?她的小说透露出的不急不徐,不标新立异,不大惊小怪,反成就了一种独特主题——美好的破碎。值得期待的小说还真不多,而我终于等到了这一本。——郭强生
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面对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读下去,生怕要看完了似的,舍不得读太快;一路直达阅读沸点,几乎要烫伤触摸书页的指尖。我惊讶于发现这么好的小说家——黄丽群《海边的房间》真是能定义什么叫杰作的小说集。——七堇年
黠慧之心,刁钻之笔,自慢之人。——傅月庵
文笔细腻尖锐,结构层次清楚,令人惊奇。从未看过女性的嫉妒可以写得这样深沉,这样充满伤害性。——季季
现实最无常,小说人物自己却巴望常态化的人生;无常与常态的辩证,就是黄丽群最新小说集的主要课题。“噢,你也在这里?”张爱玲问。在哪里?就在投资市场中,像黄丽群一样慈眉善目,穿上规范时间节拍的马甲,束紧一点,再紧一点,跟她一起沉迷在她所爱的算式里。——纪大伟
黄丽群《试菜》则“以小见大”,从一个小切口进入,探讨了母爱的复杂内涵。——吴义勤
在台湾,黄丽群拥有众多读者,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五年之内囊括全岛四次三大报文学奖,更因为她笔尖下的跌宕人生,将故事还原为故事本身,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就是要演给读者看一套悲喜大戏。我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是以艾滋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卜算子》。患病的儿子要照顾养父,好似恶疾与衰老猜拳。小说写得从容平稳,将常情中所可能想象的低落层层推进,不战不逃,套用时髦的话说,对于生命终极的虚无好似一盘没下完的棋静止于家庭。这是取巧的题材,但文中有一句话很动人,黄丽群写道“无常往往最平常”。——张怡微
在黄丽群最具声名的短篇小说《海边的房间》里,最具原创性的,并非某种社会新闻和影视剧里见惯不惊的暴力、情欲乃至伦理戏,而是某种作者企图捕捉的“诡异自明性”,如此,我们不绝于口的所谓现实的荒诞离奇遂在小说家这里转化成人世的“天经地义”。——张定浩
这作者握着的哪是笔啊,分明是一把刀。——豆瓣网友 知暖
有种初读阿乙《鸟,看见我了》时的惊喜,却读到了别样的主题。“畸爱”也许是黄丽群这些短篇中最为耀眼的主题,可她却远未止于此。她以成熟的谋篇布局以及不经意的笔调,看似轻描淡写、却实则入木三分地谈许多“可能性”,谈孤独,也谈空虚,抑或等待,甚至是平淡生活中的荒诞与黑色幽默。有些麦克尤恩早期的影子,尤其像极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豆瓣网友 MagicDon
-
诺娜的房间
★融合安吉拉•卡特《染血之室》惊悚声调与宝拉•霍金斯《火车上的女孩》心理悬疑
★连获西班牙国家文学奖、西班牙评论奖、杜尔塞•查孔文学奖
★西班牙短篇小说女王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兹•库巴斯代表作
《诺娜的房间》是西班牙作家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兹•库巴斯的最新作品,2015年出版后被众多西班牙媒体评为年度好书,并荣获西班牙国家文学奖、西班牙评论奖和杜尔塞•查孔文学奖。
《诺娜的房间》中的六个故事充满安吉拉•卡特短篇集《染血之室》那种令人胆寒的声调和宝拉•霍金斯《火车上的女孩》令人揪心的紧张,把女性的日常幻想变成了噩梦、妄想和偏执。一个小女孩妒嫉妹妹诺娜受到家人特殊的关注,经历了一场残酷的觉醒;一个即将被房东赶出门的姑娘在街头偶遇一个老太太,在老太太家中的遭遇匪夷所思;一个丧夫的老太太从巴塞罗那独自来到马德里,却意外发现年轻时的丈夫,由此陷入一场时间的漩涡……
库巴斯重新审视童年与成年、孤独与家庭、故乡和城市的日常生活,向我们展示出蕴含其间的神秘、意外和震颤。
-
狼
◎ 作品看点
★ 台湾文学家朱西甯短篇小说经典《狼》大陆首次出版,以精纯之笔召回古老中国。——朱西甯公认经典代表作,《狼》续接《铁浆》《旱魃》中北方农村集镇的传奇人物与古老事件,锲刻乡土的原力、蛮荒的人性、义士的慈悲、市民的素朴。朱西甯以一支精纯之笔,将失落的古老中国一点一滴召唤回来。
★ 莫言心中的文学先驱,白先勇、刘大任、戴锦华赞誉,“居然在台湾发现了鲁迅与吴组缃的传人”。——《狼》勾勒出蛮荒原始的人性,近乎永恒。在人与狼、人性与兽性相互颉颃之间,一颗纯洁童心,称出“爱”与“宽恕”的重量。
★ “从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看《狼》,它是一座东方式的、色彩明艳的高塔。”司马中原、李静长文解读,深刻完整呈现朱西甯独特小说美学。——朱西甯是中国文学沉默谦和的先行者,他的小说朗澈悲壮,又温厚素朴,传统与现代并观,寻求人类灵明的觉醒。“他精神深处站立着一个神秘、谐和、无限展延、不息流动的玄色宇宙。”(司马中原)“他为中国小说贡献了一种全新的东西——关于‘爱—牺牲—救赎’的肯定性叙事,让我们久违地想起了‘重要的事物’。” (李静)
◎ 作者简介
朱西甯(1926-1998),台湾小说家,作家朱天文、朱天心之父。
生于江苏宿迁,祖籍山东临朐。本名朱青海,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肄业。一九四九年随军赴台,曾任《新文艺》月刊主编、黎明文化公司总编辑、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教授。一生专注写作,以小说创作为主,兼及散文、评论。著有短篇小说集《狼》《铁浆》《破晓时分》《冶金者》《现在几点钟》《蛇》等;长篇小说《猫》《旱魃》《画梦记》《八二三注》《猎狐记》《华太平家传》;散文集《微言篇》《曲理篇》《日月长新花长生》等。
【理想国·朱西甯作品】
铁浆
旱魃
破晓时分
狼
华太平家传(即将推出)
◎ 内容简介
欲念从天而降,人的千万种悲剧即是这样省力而来,方便而来。
《狼》是台湾文学家朱西甯先生短篇小说集,收录九部短篇经典,首次在大陆出版。《狼》续接《铁浆》中北方农村集镇的传奇人物与古老事件,雕镂深刻,人物与故事均从那个“纯纯粹粹的中国”流淌出来:《偶》中被欲念困恼的独居老裁缝,《生活线下》中天人交战后选择守护素朴信念的三轮车夫,《再见,火车的轮声!》中沉溺于研究“无声铁轨”的痴狂留德博士,《蛇屋》中遭受内外困厄后终寻得真正信心的民族负轭者萧旋,《狼》中在蛮荒环境里持守东方传统恕道的大毂辘……传统的原貌、生存的情境、原欲的引诱、人心的重压,古老中国遭遇现代文明,永恒人性渴望遭遇现实压抑,每一篇都蕴蓄坚实丰盈的光彩和迷人韵味。
在朱西甯铸造的文字原乡,人在日月山川里行走,愚昧暴力不曾缺席,而仁爱信义光光朗朗、正大坚实。他是文字锲刻者,用一支精纯的笔,将失落的古老中国,一点一滴召唤回来。
◎ 名人推荐
你的作品除了我最欣赏的比地方色彩更深一层的乡土气息外,故事性强,相信一定有极广大的读者群,将来还会更扩大。
——张爱玲致朱西甯
提起朱西甯,很容易使人想起日本的川端康成来,都是那么干干瘦瘦的,都有对大眼睛,目光如炬,闪着智慧的光芒。对于文学的执著和写作态度的严谨也一样。川端的作品几乎一色取材自大和民族,而朱西甯的小说故事也绝大多数发生在我国古老的大地上。
——林海音
从朱西甯的作品,我不难发现他精神深处站立着一个神秘、谐和、无限展延、不息流动的玄色宇宙;他以那样的宇宙和他生命中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感受相对照、相比重,建立了他的观念。从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看《狼》,它是一座东方式的、色彩明艳的高塔。对于朱西甯本身而言,这是他宗教精神、内在蕴蓄表露得最深的一篇作品。
——司马中原
朱先生是我真正的先驱。我在家乡听说过的故事,朱先生早我几十年就听说了。我使用的素材,朱先生早我几十年就使用过了。作者使用的素材虽然是乡土的,但作者注入到小说中的思想,却大大地超越了乡土。他异想天开,视万物皆有灵。这样的语言是诸多小说家梦寐以求的,我大概地可以想象出朱先生用这样的语言,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坛上造成的震荡。
——莫言
居然在台湾发现了鲁迅与吴组缃的传人。
——刘大任
朱西甯先生占据着一个非常奇特的位置,他的作品唤起我们很久以来中国寻根文学的一种民族寓言的书写,而这种民族寓言又是台湾本土的。他的事业、他的气度、他的文学和人生的诉求,又是此后的作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戴锦华
朱西甯先生的小说,表面像铜绿斑驳的古镜,内里却是透射人之五脏的X光机。朴旧、中国、严正而温柔,却又现代、普世、精准而酷烈。 最重要之处在于:他为中国小说贡献了一种全新的东西——关于“爱—牺牲—救赎”的肯定性叙事。
——李静
朱西甯的小说可以上接鲁迅,乃至三、四〇年代沈从文、吴组缃等人的原乡视野;而下接王祯和、黄春明的本土情怀……甚至对照八〇年代大陆寻根作家,从郑万隆到贾平凹,从莫言到刘恒……实为寻根作家亟应寻回的海外根源之一。
从《铁浆》过渡到具有明白宗教企图心的《旱魃》之前,朱西甯的《狼》值得一提。朱西甯安排了一个年幼孤儿的天真观点,来看成人世界的情欲纠纷,是一妙著。朱西甯借此阐明了人的救赎,全系于爱恨一念之间。心中之“狼”怯除,我们乃得以和平关爱之心,稍补世间缺憾。
——王德威
朱西甯的《狼》和《铁浆》等作品在今日读来仍让我感动。那里边有乡土却不是台湾的乡土,虽说存在于大陆但也都沾染了许多变形、扭曲和想象的成分,因此,对我它更具有传奇或志怪般迷人的氛围、巴赫金的嘉年华精神,它给当时的台湾生活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与国度。像《狼》,更勾勒出蛮荒原始的人性,是更接近永恒的。
——郝誉翔
-
绿色的夜
★怪奇梦域,艺术诸神共演共舞;冷酷世境,爱与美遭暴烈亵渎。
★收录三岛13—32岁创作短篇小说17篇 中文版首次面世
★著名译者陈德文亲自选译 追溯其极致文风形成轨迹
——————————
本书是三岛由纪夫13—32岁期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合集,包括《绿色的夜》《桧扇》《恋爱与别离》《玫瑰》《艺术狐》《脚上的星座》等十七篇,由陈德文选译,应当均为简体中文首译。
三岛由纪夫的作品特色鲜明,铺排的细节描写糅合着持续的浪漫、疯狂病态的激情,又嵌入有日式的细腻内敛。本书收录的文章皆带有这种风格,但也明显有他在找到稳定方向前的尝试痕迹。从少年时代的青涩,到青年的成熟,此脉络的记录是本书特色,对于喜爱、研究三岛的专业读者来说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