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明通纪
《皇明通纪(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是嘉靖时代著名史家陈建撰作的一部明史专著,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明代通史著作。著名史家谢国桢先生在《增订晚明史籍考》中称:“明代史学,自陈氏《通纪》流传宇内,人各操觚,遂成一时风气。”该书是明代优秀的历史叙事作品,其特点是:思想性强,主线明确;叙事生动,对话相对较多,可读性强;评说恰如其分。因而,成为中国史学名著之一,受到《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的大力推荐。该书原版第一次标点整理出版。自隆庆五年(1571)通纪板遭禁毁以来,原版流传甚少,目前仅有一部原汁原味的嘉靖原刻足本存世。《皇明通纪(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即据此整理而成。《通纪》以单刻本形式整理出版,这在出版界是第一次。《通纪》的学术价值、阅读价值巨大,是图书馆必藏、明史爱好者必备史学名著。 -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中国华教史籍,恒与列朝史事有关,不参稽而旁者之,则每有窒碍难通之史迹。此论将六朝以来史学必需之佛教史籍,分类述其大意,以为史学研究之助,非敢言佛教史也。 本论所及,大抵为士人所常读,考史常用,及《四库》所录存而为世所习见之书。先取其与中国史事有关者,故以《出三藏记集》、《高僧傅》等为首,而《释迦氏谱》、《释迦方志》等略焉。 中国佛教史籍之范围,略依《阅藏知津》,将此土撰述中的目录、传记、护教、纂集、音义等各类,顺撰着时代,每书条举其名目、略名、异名、卷数异同、板本源流、撰人略历及本书内容体制,并与史学有关诸点。 本书将六朝以来研究历史所常参考的佛教史籍,按成书年代,分类介绍。关于每书的名目、略名、异名、撰人略历、卷数异同、版本源流,和各书的内容体制,以及与历史有关的其他问题等,作者都运用了丰富的历史材料,旁征博引,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四库提要》有关佛教史籍的错误,一一予以纠正。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全二册)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套装上下册)》撰者李心传(公元二六七——一二四四年)是南宋著名史学家。宋史有传,惜多疏误。近人台湾大学王德毅教授着有李秀岩先生年谱和李心传著述考见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末》,上海大学来可泓教授着有李心传事迹著作编年一书(巴蜀书社一九九○年版),杭州大学梁太济教授所撰两朝纲目备要史源浅探一文(载文史第三十二辑),对李心传其人其书皆有新的创获,可供参考。 李心传的主要史学著作,除《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套装上下册)》外,尚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别名高宗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旧闻证误两书。要录二百卷,记载宋高宗一朝三十六年间史事,其书的材料来源,是以高宗朝的日历、中兴会要为主[注],并广泛参考源文件数据和大量私家著述。 -
续资治通鉴(全十二册)
《续资治通鉴(套装1-12册)》上与《资治通鉴》相衔接,即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全书史料完备,并仿《资治通鉴》体例,本文下分注考异。编者以徐亁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并从宋、辽、金、元四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一百多种书中取材,凡四易稿,历二十年而成。全书史料完备,并仿《资治通鉴》体例,本文下分注考异。其中北宋部分较精,元代部分较为简略。 毕沅(1730-1797年),清江南镇洋人,字镶蘅,号秋忛,官至湖广总督。他对经学、史学、小学、金石学等,皆有涉猎和研究。他认为“经义当宗汉儒,说文当宗许慎,编年史涑水先生(即司马光)最长”。他喜欢结交学人,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等先后在其幕中。 -
旧五代史(全六册)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后人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便习称《旧五代史》。这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公元912——981年)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经始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四月,至次年闰十月甲子日完竣呈上,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时间。成书如此迅速,主要在于宋太祖十分重视,组织的撰修班子规格高、阵容强;同时也因为去古未远,可资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范质又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实录简编——《建隆五代通录》,从而为修史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和宋朝之间曾有过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的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的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
文献通考(全二册)
《文献通考》是一部以唐代杜佑《通典》为蓝本加以扩充而成的政书。全书分为24门(考),所载制度以宋代最为详细,可补宋史不足。是我们了解宋代以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制度不可缺少的典籍之一。本书据原万有文库十通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