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色的寒鸦
这是卡夫卡的好友、奥地利著名作家马克斯·布罗德撰写的一部关于卡夫卡生平经历的长篇传记。 本书以详尽的篇幅,生动细致地再现了卡夫卡平凡而又伟大、孤独而又奋斗的一生,其中包括他的学习、工作、生活、创作,以及他的曲折的爱情、婚恋和年轻生命的匆匆的终结。 与此同时,作者以大量的笔墨,详细阐述了卡夫卡的文学经历、文学成果 、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并对此进行了深刻具体的演绎、诠释和评判。由于作者的亲历者、第一者的身份,使得这些介绍无疑成了上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说明。 -
布拉格精神
*简体中文完整版 *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思考威权与民主的思想杰作。“因为我创造,所以我反抗死亡。我建立一座比铜还持久的纪念碑。” *一座充满悖谬与磨难终究寻获自由的城市,一个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建立的精神家园。 *“我花了相当时间才完全明白,通常并不是善与恶的力量在互相战斗,而仅仅是两种不同的恶的力量,它们在比赛谁能控制世界。” *“文学并不是必须四处搜寻政治现实,或者为更换来更换去的制度担忧,它可以超越它们,同时仍然去回答制度在人们中间引起的问题。这就是我从卡夫卡中引出的最重要的教导。” “对布拉格的精神和面貌最具影响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生活的奴役,是许多耻辱的失败和野蛮的军事占领。世纪之交的布拉格已不再存在,那些记得这个时期的人也不再存在。犹太人被杀害,德国人被流放,许多伟大人物被驱逐后散居在世界各地,小店铺和咖啡馆关闭:这就是布拉格带给新世纪的遗产。 如果布拉格还仍然存在,还没有失去它的魅力或美,那是因为它非常结实,像它的人民一样,一直坚持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 《布拉格精神》是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著名评论集,收录了他为《格兰塔》写作却无法在捷克国内发表的文章,以及90年代在国际文学会议上的演讲内容,首次出版即为英文版。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的童年,对捷克历史上几个重要转折点的评论,以及1968、1989年前后社会环境与思想上的变化。在同名文章《布拉格精神》中,克里玛描述了这座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等人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它“悖谬”、文化丰富、屡经灾难却始终乐观。在菲利普·罗斯和他的对话录《重返布拉格》中,克里玛谈论了当代捷克知识界对瓦茨拉夫·哈维尔和米兰·昆德拉这两位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家的看法。最后一个部分《刀剑在逼近》详细分析了卡夫卡的人生、作品与书中人物,是克里玛对卡夫卡的精彩评传。 -
笑忘录
《笑忘录》一九七九年在法国出版,曾荣获法国文坛最高荣誉之一的『梅第奇大奖』,是一部关于笑与忘、关于遗忘也关于布拉格、关于布拉格也关于天使们的小说。作品以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时代背景,描写了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多舛命运。书中不同的章节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旅行的几个不同阶段,朝向某个主旋律的内在,朝向某种独一无二情境的内在,而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世界,我欲辩却已忘言。作者在故事叙述当中,探讨了人生中间记忆和遗忘的哲学关系;记忆,人们希望保持或者忘却的内容,如同附带欢娱和讽刺的笑一样,是交相辉映的永恒主题。是米兰·昆德拉奠定大师地位的关键代表作。在这部批评界奉为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现代派小说杰作中,昆德拉试图打通小说、哲学和政治议论以及自传之间的隔膜关系,籍以用罕见的政治正确的角度,探讨人生、音乐、性、哲学、文学和政治等重大话题,用笔诙谐独到,常常使阅读者在沉重的阅读中邂逅绝妙的幽默趣事,以致忍俊不禁。小说在法国出版后引起西方舆论界高度关注,获得当年法国最佳外国文学奖大奖。但是,它也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当时的捷克政府以此书在法国的非法出版为由,剥夺了昆德拉德捷克国籍。不过,这也从另一方面成就了昆德拉,使其成为国际驰名的小说家。 -
绞刑架下的报告
一代英雄,惨遭杀害,但他们是一座座高大雄伟的雕像,矗立在大地上,鲜花环绕,阳 光沐浴,人们把最崇敬的感情献上。一伙魑魅魍魉,蝇营狗苟,虽生犹死,都是些朽木雕成 的木偶,人们投之以冷眼、蔑视与嘲笑。捷克民族英雄伏契克在他举世闻名的《绞刑架下的 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部不朽的作品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伟大与渺歇—雕像与木 偶的根本区别。读了它,使我们深深热爱那些为了人类社会的前进而献出自己一切力量乃至 宝贵生命的英雄们,憎恨那些集卑鄙、残暴和可耻于一身的丑类。 伏契克是捷克劳动人民的忠诚儿子、捷共中央委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法西斯 军队于一九三九年三月占领了捷克后,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伏契克毅然留在布拉格领导斗 争。一九四一年春,党的第一个地下中央委员会被破坏不久,他又以坚强的毅力和无畏的精 神,主动与另外两位中央委员一起,建立了第二个中央委员会。那些年月,希特勒的盖世太 保疯狂搜捕共产党地下领导人。数以千计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被逮捕,受酷刑,遭屠杀。 由于叛徒的出卖,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伏契克在布拉格被捕了。《报告》就是他在庞 克拉茨盖世太保监狱里迭遭酷刑、备受折磨、随时都有被送上绞刑架的处境中,得到一个捷 克看守的帮助,用铅笔头在碎纸片上写成的。这是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用鲜血凝成的一 部壮丽的诗篇。 死,对于怯懦者来说,具有无比的威胁力量。然而在英雄们面前,它却是那样地简单、 平常。伏契克跟他的同志们就是这样:“我们对死亡有足够的估计。我们都知道:一旦落到 盖世太保手里,就不会再有生还的希望。在这里我们正是根据这一点来行动的。”伏契克从 被捕的那天起,就受到极其残酷的拷问和毒打,处于死亡的边缘,难友们都为他做了临终祈 祷。但他却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着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从死亡的床上醒来了。敌人见棍 子和镣铐未能制服伏契克,便从精神上来折磨他:带来他的爱妻跟他“对质”,当着他的面 毒打他的战友,带他去“逛”他所热爱的金色布拉格……这一切手段,无非是想诱使他产生 一分钟的动尧一瞬间的犹豫、一闪念的恐惧,从而毁灭他毕生的信念。然而,敌人的鬼蜮伎 俩落空了,伏契克不曾闪现过一丝杂念,他对人民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活一天就同敌人斗 争一天。他组织并领导“狱中集体”向纳粹匪徒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了把铁窗里的今 天和自由的明天连接在一起”,他也用笔作刀枪,在狱中坚持写作。 伏契克在《报告》中怀着热爱和感激之情,谈论“狱中集体”。受尽折磨的人们的兄弟 般的友爱,具有一种向心力,能把大家凝结成一个整体。伏契克在《报告》里用许多生动的 事例,说明这种友爱的威力,它能穿透墙壁,拥抱所有牢房。这是一种用鲜血和生命换来 的、不可征服的力量。伏契克在《报告》中,怀着极其深厚的爱,写出了这个集体里众多的 英雄人物的真实特征。如工人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叶林涅克夫妇,平时显不出是英雄人物, 可是在敌人面前却坚强如钢。当盖世太保闯进他们的家时,他们并肩站着。妻子问丈夫: “现在怎么办?”丈夫回答:“我们去死。”她没叫喊一声,也没摇晃一下,而是面对瞄准 他们的枪口,用一种十分优美的姿势把手递给他的丈夫。她以往是爱哭的,可是在狱中却不 曾流过一滴泪。她最后的遗言是:“请转告外面的同志,不要为我难过,也不要被这件事吓 祝我做了工人阶级要求我做的一切,我也将按照它的要求去死。” 伏契克向那些经过这场灾难而活下来的人们提出一个要求:不要忘记这些好人,要热爱 这些为他人、也为自己而牺牲了的人。他以全部热情赞颂:“每一个忠实于未来,为了美好 的未来而牺牲的人都是一座石质的雕像。”是的,人们热爱、崇敬他们。伏契克在《报告》 里雕塑了一座座高大的英雄雕像。他冒着生命危险,以火一般的热情,忠实地记录下这些肝 胆照人的英雄。他笔下的英雄人物朴实无华,个个都表现出真金不怕火炼的坚强性格。他们 的英雄主义是无私的、谦逊的。他们真正当得起大写字母的“人”的称呼。 伏契克也要求人们警惕那些“妄想阻挡革命洪流的腐朽过时的人”——那些大大小小的 木偶。他们是些出卖灵魂、丧尽天良的禽兽,用别人的生命来保持自己的地位,用别人的鲜 血来填塞自己的欲壑。有奶便是娘,苟且偷安就是他们的处世哲学。伏契克那双无比敏锐的 眼睛,从死亡中复活而被唤醒的感官,最能觉察这伙败类。像叛徒米列克,这个曾经冒过枪 林弹雨的人,现在却在盖世太保的皮鞭下,丧失了勇气,于是用出卖组织、同志以及自己的 恋人来保全自己的生命。他终于被集体所摒弃。伏契克在《报告》里痛斥了那些不配作捷克 人的刽子手。这些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人,变得比魔鬼更可恨。他们都是些极为阴险、狡 猾、凶残的木偶,受法西斯和各种反动势力牵动的木偶。正是这些木偶构成纳粹反动统治的 支柱,是黑暗时代的灾星。 伏契克英勇就义已经五十年了。《报告》不仅是捷克无产阶级文学中的经典著作,也是 全世界进步人民的共同的精神财富,自一九四五年在捷出版以来,已被译成九十多种文字, 在世界各国人民中广为流传。在我国,早在五十年代,就先后发行过两个根据其他文字转译 的版本,对我国读者起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今天,当我重读自己于一九七九年根据捷 克原文本译出的这部闪耀千秋的著作时,耳际好似又响起了伏契克被押赴刑场时高唱的《国 际歌》歌声,眼前呈现出一座座巍然矗立的高大的英雄雕像,但同时,也瞧见了正在地球上 一些阴暗角落晃动的一只只木偶的黑影。我想,所有读过或将要读到伏契克这本《报告》的 正直的人们,都会永远记住伏契克用鲜血和生命发出的谆谆嘱咐:“人们,我是爱你们的。 你们可要警惕埃”是的,一切为人类进步事业而献身的人们,都无不感谢伏契克真诚的提 醒: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警惕那些公开的和隐藏的、残忍的和阴险的、形形色色的木偶。 伏契克,这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的新闻工作者、作家和评论家,一九○三年二 月二十三日出生于布拉格的斯米霍夫工人区的工人家庭。从少年时代起,他就过着工人阶级 的苦难生活,立志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身。在伟大的十月革命的鼓舞下,他积极参加革命 活动。他刚满十八岁就加入了诞生不久的捷克共产党。一九二一年他进入布拉格查理大学文 学院学习;同时为了维持生活,当短工和街头广告员。 在学校期间,他就为党的报刊和其他进步刊物撰写文章。后来他被党指派为文艺与政治 评论周报《创造》的总编辑和党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的编辑。他曾两次到过苏联,写 了许多报告文学作品,满腔热情地歌颂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此,曾被捷克 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出狱后他又积极参加了一九三二年春捷克北部矿工大罢工,报道了矿工 斗争的真相。一九三六年以后,捷克的独立日益受到纳粹德国的严重威胁。慕尼黑协定出卖 了他的祖国。伏契克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写了许多政论文章、传单、宣言和告人民书等, 揭露国内外敌人的叛卖行为及纳粹匪徒的侵略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斗争。 一九三九年三月十五日捷克全部被希特勒德国占领。伏契克一面积极参加并领导地下斗 争,一面继续研究捷克十九世纪的文学。他对捷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如聂姆曹 娃、扬·聂鲁达等都著有专论。这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写成的文学研究著作,为捷克 无产阶级文学评论事业作出了贡献。 由于叛徒出卖,伏契克于一九四二年四月不幸被捕。敌人用尽各种酷刑,软硬兼施,但 他经受住了肉体上和精神上最严峻的考验,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念。他在布拉格庞克拉茨纳粹 德国盖世太保监狱里被监禁了四百一十一天,一九四三年九月八日被杀害于柏林的勃洛琛斯 狱中。 伏契克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将永远铭刻在捷克人民心上,成为捷克民族胜利的象征,也 将永远鼓舞着人们为自由、民族独立和美好的未来去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 -
卡夫卡精品集
本集收集了卡夫卡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城堡》,被人称赞的中篇小说《村子里的诱惑》、《变形记》,很有特色的短篇小说《致某科学院的报告》、《一条狗的研究》、《地洞》等,这部集子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卡夫卡的创作风貌,是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收藏书。卡夫卡是20世纪世界文坛引人注目的作家,他的作品包容了现代主义的众多流派,如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
没有圣人,没有天使
【内容提要】 《没有圣人,没有天使》 是捷克当代著名作家克里玛备受好评的长篇小说。 克里斯蒂娜是布拉格一名已届中年的牙医,由于不能接受丈夫外遇而与之离婚。她的外祖母死在纳粹毒气室里,母亲力图摆脱一切跟犹太人的牵连。父亲是一名民兵组织军官,笃信共产主义。她从父亲遗留的书信中发现自己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一发现彻底动摇了她的生活。抑郁症的困扰、叛逆的女儿和病危的前夫让克里斯蒂娜生无可恋,直到一个比她年轻15岁的恋人闯进了她的生命。四十五岁的克里斯蒂娜,三十岁的情人扬,十五岁的女儿亚娜,三位主人公就在充满历史包袱的布拉格中各自找寻自己的救赎。通过彼此的交流和互助,克里斯蒂娜最终释怀了过往的心结,与生命中的诸多人和事达成谅解,并领悟到爱的意义。 小说巧妙结合了散文和小说的长处,展示了平凡生活的不凡之处,体现了作家卓越的架构和描写功力。在一个相当典型的家庭、情感故事中,克里玛借助精彩的情节叙述,追问和探索了诸如爱、背叛、虚无、和解、理性、神性、成长等等母题,深具哲思的意味。 【广告语】 大师克里玛巅峰时期最受好评的长篇小说,聚焦当下,拷问灵魂 【封底推荐】 一颗鲜为西方赏识的文学瑰宝……一位巅峰时期的捷克大师。 ——斯科特•伯纳德•纳尔逊《波士顿环球报》 伊凡•克里玛……四十年来一直在记述在废墟和流沙中追寻幸福的故事……这些受过伤害的人闪耀出人性之光……脆弱而有瑕疵的人追逐他们不定性的渴望、扮演不光彩的英雄,直至最后一刻。 ——珍妮特•布洛维《纽约时报书评》 克里玛先生所塑造的角色如此真实可信——充满瑕疵、脆弱、迷茫、生活化。在他们取得真知灼见或终于能够沟通彼此那一刻,我们由衷感到意义非凡。就像契诃夫,作家克里玛先生有能力向我们展示平凡生活的不凡之处。 ——梅尔•鲁宾《华盛顿时报》 不输于任何人,克里玛重构了二十一世纪小说。巧妙结合了散文和小说的长处,他创造出具有莎剧人物般影响深远的角色……《没有圣人,没有天使》是一部并不张扬的杰作。 ——汤姆•戴夫林《普罗维登斯报》 从压抑旧制度下的生活,到自由新纪元下的问题和令人失望之处,克里玛笔下的人物演绎贯穿了整个区间……克里玛在探索过去的同时仍然聚焦当下。 ——安德鲁•纳戈尔斯基《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