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眼睛
《情人》《广岛之恋》作者、法国国宝级大师、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杜拉斯唯一一本专论个人电影观的代表性著作,中文世界首度引进
《电影手册》出品,力邀杜拉斯共同企划之经典特刊,家人特别授权、百年诞辰纪念发行
畅聊电影、文学、政治与私人记忆,激进年代的流行文化、社会热点,对谈欧美导演、诗人、思想家
收录家庭私藏珍贵摄影作品、片场剧照、亲笔手稿
直观立体呈现杜拉斯的生活印记与心灵世界
一比一复刻法文原版尺寸,高品质布面烫黑精装,极具典藏价值
编辑推荐
玛格丽特•杜拉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最具个性的法国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名以颠覆性影像实践著称的电影人。1980年6月,杜拉斯受“新浪潮”摇篮、世界知名杂志《电影手册》编辑部邀请,推出电影专论特刊《绿眼睛》。
在本书中,杜拉斯介绍了拍片过程中的个人心路与思想脉络,以及对周遭世界与种种争议的看法。收录文章既包含《电影手册》编辑对杜拉斯的专访,也有杜拉斯与同时代备受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作家、导演的对谈,还穿插着与主题相关的信函、随笔或宣言、檄文。
作为一部关于艺术创作的箴言集、关于当代社会的省思录,《绿眼睛》有着杜拉斯一贯的行文风格:跳跃、拼贴、非线性的文本组织,极具破坏性和压迫感的高密度文字流,以及满溢于字里行间的作者强大的精神魅力——孤傲睿智、愤世嫉俗,近乎孩子气的野性和好奇心。
这些文字营造出激情与柔情并存的对话场域,新增的60余幅照片则建构了一个以“观看”为基础的游戏互动空间,要求看书的读者在交错的视线中探寻深藏的真相:关于电影,关于写作,关于世界,关于自我。
◎ 杜拉斯阐述其独特电影观念的唯一专著,《电影手册》独家纪念特刊:
对于“何为理想影像”“电影与写作、阅读的关系”“小众艺术片与商业片各自召唤怎样的观众”“现代媒体泛滥的影响”等问题,杜拉斯抛出了犀利精绝的洞见,极致坦诚的行文,将你卷入奇妙电影理念的思辨漩涡。
◎ 作为跨界“作家导演”,抱怨制片商、嘲讽影评人,亦热烈推崇激发共鸣的创作者:
对于戈达尔、伯格曼、卓别林、伍迪•艾伦、伊利亚•卡赞等同时代名导演,杜拉斯一一“毒舌”点评,一针见血、爱憎分明。种种交往逸事与珍贵对谈,勾勒出艺术大师之间惺惺相惜的画面,天才灵光交相辉映、令人心折。
◎ 一部微观私人文学史,纷繁叙述中,杜拉斯作品里的常数俯拾可见:
暗藏在系列照片中的童年叙事、《广岛之恋》式的战争创伤记忆、作为流浪象征的犹太喻象、俄罗斯套娃般的层叠女性影像、对边缘群体的持续关注、带有鲜明印迹的主观新闻时评……串起杜拉斯宇宙,为解读其作品提供了丰富线索。
◎ 高品质布面烫黑方脊精装,一比一复刻原版尺寸和排版样式,极具典藏价值:
甄选细织平棉布、上质象牙白贴纸,高级亮光烫料跨材质烫黑。封面照片选用法国著名摄影师、玛格南图片社前主席布鲁诺•巴贝作品,大师镜头、精彩构图,定格文艺大家风采瞬间。法文原书恪守作者亲自授意版式,中文版一比一复刻,再现作者的强力在场。
* * *
■杜拉斯语录:谈电影与写作
✍ 想要拍电影,也意味着想要走出资本主义电影消费者的角色,从中挣脱出来,并且阻断这种条件反射式的消费。很显然,这种条件反射式的消费是所有消费恶性循环中最完美的一环。我们通过拍电影来控诉。
✍ 我与电影之间是谋杀关系。一开始,我拍电影是为了获取毁灭文本的创造性经验。现在,我拍电影是为了抵达图像并将其浓缩。
✍ 对我而言,电影的成功根植于写作的溃败。电影最主要的且具有决定性的魅力,就在于它对写作的屠杀。这场屠杀如桥梁一般,将我们引向阅读本身。
✍ 我谈论的是写作。即使当我看上去像是在谈论电影的时候,我谈论的依旧是写作。胶片写作,对于我而言,就是电影。
✍ 一本持续前行的书如同潜在的生命。和生命一样,书也需要各种阻力、窒息和痛苦,需要放慢节奏,需要苦难,需要各种羁绊,也需要安静和夜晚。
✍ 当任何人都不拍电影的时候,电影是不存在的,电影从来没有存在过。但当任何人都不写作的时候,写作依旧存在,而且始终存在。当一切都终结时,在奄奄一息的灰色地球上,书写仍将无处不在。它在空气中,在大海上。
■杜拉斯语录:谈世界电影大师
★ 查理•卓别林:他是残疾的天才,是人类精神史上的传奇意外,也是电影的巨大裂痕。从未有人在有声电影中达到过卓别林电影中无声的境界。
★ 伍迪•艾伦:应该是个很可怕的人,他肯定没有爱过生活里的任何事物。作品是由一些碎片和碎块缝合而成的,能看出缝合的痕迹。
★ 让•雷诺阿:在雷诺阿的电影里,爱情演得太过头,处处泛滥着善意。但特别爱他的《大河》,他或许是去世的电影人中最喜欢的一位。
★ 雅克•塔蒂:太爱他了,他可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玩乐时间》是部巨片,唯一一次我们可以说“真正出演的是人民”。
★ 罗贝尔•布莱松:巨人一般的存在。他是所有电影的奠基人。《扒手》和《巴尔塔扎尔的遭遇》这两部影片就能代表整个电影。
★ 让-吕克•戈达尔:他是最伟大的导演之一。是世界电影最重要的催化剂。当感到孤独的时候,当想到其他电影人的时候,就会想到戈达尔。
★ 英格玛•伯格曼:从来没有喜欢过伯格曼,虽然之前认为自己喜欢他。《假面》和《沉默》都是过眼云烟。伯格曼和德莱叶,我们不可能同时喜欢两者。
★ 伊利亚•卡赞:或许是唯一一个具有国际维度的美国电影人。他的工作区域带有国际属性。伟大的“犹太人”,用他的电影覆盖了整个地球。
★ 玛格丽特•杜拉斯本人:不喜欢杜拉斯的一切,但喜欢《印度之歌》《她威尼斯的名字在荒凉的加尔各答》《卡车》《奥蕾莉娅•斯坦纳》。它们可以被列入迄今为止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
媒体推荐
若想充分欣赏本书中的对谈和文本(最初发表在《电影手册》的一期特刊上),熟悉杜拉斯的电影、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是一项必要条件。这些对谈反映了杜拉斯对自己和许多电影导演及其作品的看法。杜拉斯1914年出生于越南,在巴黎凭借小说《无耻之徒》(1943)首次登上文坛。她以实验性作家和电影人的身份著称,写作、拍摄的作品以“激进诗学”为特征,其中元话语和超文本占据主导地位(例如《琴声如诉》《广岛之恋》《劳儿之劫》等)。在本书非正式的“围炉聊天”风格的行文中,读者会发现丰富的信息:关于杜拉斯对政治、媒体、文学和电影制作等方面的个人观点。大量的照片和电影剧照也是十分有价值的补充。
——《图书馆杂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世界著名文学家、导演玛格丽特•杜拉斯唯一一本专论个人电影观的代表性著作。1980年6月,杜拉斯受知名杂志《电影手册》编辑部邀请,参与其策划的特刊《绿眼睛》,随后编纂成书、正式出版。在这本书里,她回顾了自己在编剧、执导电影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涌现的种种思索,亦点评了卓别林、戈达尔、伍迪•艾伦、卡赞等导演的创作风格,也谈及其文学、政治观点与私人生活。本书还收录了60余幅照片,部分出自杜拉斯之子让•马斯科洛及其本人的珍藏,是杜拉斯作品和人生的历史见证。
-
这就是杜拉斯
让·瓦里尔凭借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谈话记录,多次往返于越南、柬埔寨和法国,开始对杜拉斯的生平做实地考察。他仔细考证了这位原印度支那殖民地共同教育署行政官员的女儿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的家庭背景及其成长的地方,描绘出她青年时代特有的非文学性现实主义视野以及在她的生活和以后的文学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她母亲与两个哥哥的个性。瓦里尔以此构建其《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副领事》及《印度之歌》《情人》等小说的具体场景与真实氛围,向读者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杜拉斯书中人物的真实故事。 从杜拉斯l914年出生于西贡近郊到1933年定居巴黎,开始法律专业学习,包括到殖民部供职前四年这段时间,我们一直都在追踪其父母带着孩子奔波干印度支那与宗主国之间的往来行程,其间包括了杜拉斯和她哥哥童年与青少年时代的悲喜境遇。从1941年起,杜拉斯开始文学创作,饱经沧桑的成熟个性崭露头角。并在1943年杀青的处女作《无耻之徒》上选用了笔名“杜拉斯”。第二次大战前,杜拉斯嫁给了罗贝尔·昂泰尔姆。虽然身居维希政府公务员管理司官员之职,但他们夫妇仍然在德国占领后期参加了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 传记个别地方的观点与杜拉斯自传观点相左,与其他杜拉斯传记作家和评论家的观点甚至完全对立,因为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传”资料,根据传记资料或者创作冲动对别人的传记进行修改和校正。作品没有披露鲜为人知的秘密,却让读者能深入理解这位二十世纪大作家个性形成的脉络,进而正确认识其作品。 -
广岛之恋
杜拉斯代表作之一,也是她最有影响的剧本。一个法国女人与一名日本男子偶然相逢,深深相爱,可这爱却诞生于二战后的广岛,它注定是一场被扼杀的爱情,短暂而永恒,就像这个法国女人在战争期间与一名侵法的德国士兵在内韦尔的那场爱情一样…… -
平静的生活
本书是杜拉斯的第二部小说。感性而清醒的语言,笼罩在死亡阴影中的情节。偏僻的乡村中,面对贫穷、仇恨,二十五岁的女孩在孤寂中渴望生活,渴求爱情。生活就在表面的平静和内心的挣扎里缓慢又迅疾的逝去。初出茅庐的杜拉斯,笔下是诡异迷乱的句子,简洁明晰的故事线索。 -
爱
《爱》堪称《劳儿之劫》的续篇。 沙塔拉这一座爱情之城,回忆之城。在这片荒凉之地走来了旅行者,行走的男人,还有闭着眼睛休息的女人。他们相互间仿佛很陌生,然而在走动中,问询中渐渐地认出了对方,也渐渐忆起了遥远的过去,逝去的沙塔拉。想象中,回忆中的沙塔拉引出了多少诗意和梦想、激发出多少爱的欲望。 《爱》的作者是玛格丽特·杜拉斯。 -
情人
《情人》(全译本)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的爱情故事: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姑娘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少爷邂逅,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很久以前的那个夏天,殖民地时期的越南,浑浊的湄公河上漂浮着菜叶杂物,河水湍急,大地倾斜。一个打扮得不伦不类的法国少女,头戴一顶男帽,脚穿一双廉价却缀满饰片的鞋子,一只脚踏在舷栏上,眺望远方。一个来自中国北方的富家公子,哆哆嗦嗦地牵起她的手。从这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这悲剧中交织着殖民地家族创业的失败、亲人之间的爱和恨、青春的希望与绝望……杜拉斯的文字流淌着漫不经心的宿命感,把一个女人零碎的、无奈的生命本质刻画得令人触目惊心。作品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在表面平淡无奇的叙述下,透出一股荡气回肠的力量,令读者爱不释手、过目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