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棋盘与网络
政客和外交家长期以来将世界看成一个棋盘,在一场永无止境的战略优势博弈中分析大国的决策,预判各方的反应。然而,当今世界互联互通,国家、组织、机构、企业、个人等各类行为体共享全球舞台,网络权力成为新的权力形态,博弈论不再适用于解释和处理当前全球所面临的多种问题。《外交政策》杂志连续四年评选出的“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安妮-玛丽·斯劳特打破棋盘与网络的界限,提出了一套新的网络战略理论。斯劳特认为,尽管目前各领域中棋盘式的竞争关系仍然存在,但网络时代的问题势必需要网络化的应对方式,我们必须学会理解、塑造并建立网络联系,打造全新的“网络战略思维”。作者介绍了恢复力网络、任务网络和规模网络三种具有不同结构和作用的网络类型,阐述了建立网络领导力的方法,同时明确了构建网络大战略的重要意义。本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为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商业、管理等众多领域的问题提供了网络化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第2版)》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全面分析和阐述了组织结构、运转及其发展历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组织的构成要素及其意义;并试图从方法论上建立起整体分析组织现象的视角和能力,同时能够为组织实际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组织社会学(第2版)》适合作为社会学、行政学、商业及管理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对各类组织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实际工作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Exit, Voice, and Loyalty
An innovator in contemporary thought o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looks here at decline rather than growth. Albert O. Hirschman makes a basic distinction between alternative ways of reacting to deterioration in business firms and, in general, to dissatisfaction with organizations: one, "exit," is for the member to quit the organization or for the customer to switch to the competing product, and the other, "voice," is for members or customers to agitate and exert influence for change "from within."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mpetitive mechanism, with its total reliance on exit, is questioned for certain important situations. As exit often undercuts voice while being unable to counteract decline, loyalty is seen in the function of retarding exit and of permitting voice to play its proper role. The interplay of the three concepts turns out to illuminate a wide range of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phenomena. As the author states in the preface, "having found my own unifying way of looking at issues as diverse as competition and the two-party system, divorce and the American character, black power and the failure of 'unhappy' top officials to resign over Vietnam, I decided to let myself go a little." -
组织管理与组织创新
组织社会学是国内社会学领域目前最有活力的领域,在国外的商学院,组织社会学因其理论生命力也备受重视。 -
行动中的组织
本书是20世纪组织研究最有影响的少数著作之一,是作者詹姆斯·汤普森作为权变理论创始人的最重要著作。 本书以对不确定性和理性的探讨为基础,探讨组织如何针对任务环境要素、因果理解、技术、目标、组织内外的相互依赖等,建立适应性的组织结构、组织设计和组织行为模式。本书对不确定性、理性、行政和权力作出了深刻分析,对于组织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该书在组织理论的系列中,是一本继伯纳德《经理职能》和西蒙《行政行为》之后组织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在组织理论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整合和拓展。在国外高等院校组织理论课程的阅读文献内,这本书通常都是必读。 本书在国内的读者除了社会学、行政管理学以及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学者、教师和学生外,对于政府或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的理论工作者,都是很好的读物。 -
缝隙中的改革
这是一个改革先驱者的故事,更是1978年底开始的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 1978年,改革席卷中国大地,其最终目标是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具体怎么走,谁也不知道,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黄宗汉,黄氏兄妹(黄宗江、黄宗淮、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中的小弟、1948年加入地下党的老革命,1978年年底主动请命到严重亏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厂——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就任厂长。黄宗汉在东风厂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全国引起很大影响。然而,改革必然会损害计划经济体制下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诸多矛盾终因1981年作家理由的一篇题为《希望在人间》的报告文学而点燃。 所谓的“破冰之旅”,要打破的“坚冰”,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相关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碍。而“缝隙”则是指制度柔性的一面,这使庞大而僵化的行政体制具有一定的自由政治空间,其弹性使最初的改革成为可能。 以往讲改革初期的历史,要么是高层的决策和斗争,要么是讲农村基层农民的决心和行动(比如安徽小岗村),而城市的改革,尤其是企业改革的肇始和实践,则鲜有记录和研究,能看到的,多是文艺作品的反映(比如《乔厂长上任记》)。因此,黄宗汉在东风电视机厂的改革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由专业学者来记录、分析这一过程,使得本书不同于一般的纪实作品,会令读者对肇始于1978年底的“改革”有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