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之后的孩子
他们非常兴奋,又异常年轻。在十四岁的夏天,一切都开始了。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法国文学回归现实的扛鼎之作
* 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 一场文字的搏击赛,欲望的火花与生命的愤怒“不是阶级的命运,而是物种的法则”
* 一部精彩纷呈的群像小说,戳破浪漫法国的肥皂泡,抒写边缘法国的卑鄙人生
《他们之后的孩子》是2018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讲述了法国东部洛林地区两名少年的成长,四个夏天,四个时刻,从《少年心气》到1998年法国世界杯,娓娓道来这个夹在城市与开发区之间的双面法国中一段段全速变化的人生。这不仅是一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故事,尼古拉•马修用极其细微的方式触及到了全球化时代青少年面临的困境,同时戳破了西方世界有关机会平等的谎言。
这个 40 岁的男人是描写危机的作家,是文字的战士。《他们之后的孩子》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小说的思想并未越过文字,传达的信息没有压过节奏。他把文学变成了一场搏击赛,只有足够精准的文字才可以更好地重现人与人之间的力量对比。……一部伟大的作品,在这里,风吹过皮肤的小快乐就足以让我们忘记无数悲伤的理由。”
——法国《玛丽雅娜》杂志
精彩的群像小说。作者讲述了一个世界,他的世界。小说既接地气,又意境深刻。作者视角广阔,常常说的是昨天,但描绘的是今日。
——《快报》
精准的文字,震撼的悲剧。故事是灰色的,但小说不是,充满了少年的活力、夏天的光亮、欲望的火花与生命的愤怒……天才之作。
——《电视全览》
-
如何做田野笔记
近几年,许多人类学家开始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而众所周知,民族志写作的起点和基础是研究者的田野笔记。那么,如何做田野笔记呢? 为此,三位具有丰富田野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人类学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而又指导性的建议。本书通过大量的正在撰写的、“未完成的”田野笔记实例,考察了田野研究者如何将亲身经历和观察写成田野笔记的过程,讨论如何运用田野笔记来讲述民族志故事的方法,以及帮助研究者基于田野笔记撰写民族志的关键步骤。 本书致力于提出一套实用的田野笔记写作指导,以帮助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口述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因为田野研究和人类学方法在以上学科中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政治学、商业管理、传播、社会福利及公共卫生等学科,田野研究和民族志也可以作为次一级的辅助研究方法。 《如何做田野笔记》系美国当代知名人类学家罗伯特·埃默森等撰写的一部有关人类学研究专著。田野调查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如何作田野笔记。此书结集的数位人类学家的经验谈,对此项工作作了详尽、清晰的阐述,也是该学科基础方法的指导之作。 -
六人
《译文随笔•六人》讲述了六个人的故事。他们不是芸芸众生中六个普通人,而是特立独行、有各自精神追求的世界性人物。除了僧侣梅达尔都斯(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小说《魔鬼的万灵药水》主角)和游吟诗人阿夫特尔丁根(德国诗人诺瓦利斯同名小说主人公)以外,另四个人浮士德博士、唐•璜、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和骑士堂•吉诃德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典型人物。作者借重塑这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探讨的是人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的重大问题。《六人》的英译者将这本书比作一部交响乐,开篇是一个介绍主题的序曲,六个故事是六个乐章,结尾是一首欢欣、和谐的终曲。在终曲中,作者洛克尔用嘹亮的声音唱出心声——他的革命宣言。所有的人,尽管思想不同、道路各异,都须抛弃“孤军奋战”,须与他人携手共进,才能最终实现每个人的才智都有机会发展的“大同世界”:“新国土的大门打开了。新人类踏上崭新的土地,欢乐的歌声从天空飘来,响彻寰宇。” 翻一遍《六人》,常常会被洛克尔的思想火花击中。我们阅读的不是一本消闲解闷的故事集,而是一位大智者和大勇者充满哲理、剖肝沥胆的肺腑之言。 -
探讨别集
《探讨别集》收录散文三十五篇,是博尔赫斯对他钟爱的作品、钟爱的作家的评论集。他由秦始皇焚书谈儒家经典的流传,在卡夫卡的小说里追踪卡夫卡的美学先驱,从济慈的诗句中找寻个体与群体的时空联系,从霍桑和爱伦•坡那儿发现幻想与真实相碰撞的心理轨迹,这些不囿成见的审美认识显示出超前的感知。 -
科莱利上尉的曼陀铃
本书以恢弘的史诗笔调,描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与战争的故事:二次大战期间,意大利人科莱利作为占领国军官被派驻希腊,与当地一位医生的女儿相爱,但后者却是一名抵抗组织成员的未婚妻。在这种纠缠着政治因素的爱情旋涡中,主人公注定了要承受巨大的磨难和难以取舍的抉择,他们的命运,伴随着科莱利擅长演奏的曼陀铃曲,忧伤而跌宕,甜蜜而绝望。 -
小夜曲
约翰夏普流落到墨西哥,邂逅一位美丽的印第安妓女,她非但让他惊艳,也带给他一个好机会,可以藉此杀回纽约和好莱坞东山再起。然而,紧接着,宛如花园的暗处蹿出一条蛇来,先前与夏普恩怨纠结的指挥家温斯顿突然回到夏普的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致命三角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