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心理学
本书主要从“认识焦虑”和“摆脱焦虑”两方面进行阐述。
【要战胜焦虑,首先要正视它】
焦虑,这个难缠的家伙真的一无是处吗?事实上,每种负面情绪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是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焦虑也一样,它就像我们心中的卫士,提醒我们危险的来临,并对我们从头到脚进行“检视”,帮我们揪出所有的“不安全因素”。它不断地逐一排查我们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使我们快速意识到威胁,并逼着我们采取积极措施。
不过,一旦它的精力太过旺盛,对一些原本不需要参与的事情加以干涉,就会给我们的心理造成伤害,使人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无法正常地生活。
【赶走焦虑,重拾心底的宁静】
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焦虑之中,他们在家庭、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了各种压力;他们渴望寻求突破,却仿佛陷入了瓶颈。挥之不去的焦虑感困扰着现代人,严重焦虑的人随处可见,他们感觉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绪,时常坐立不安,做事缺乏耐心,无法集中精力,容易疲劳,情绪极度失控,极易愤怒……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会被失眠、噩梦所困扰。
与抑郁、伤痛、愤怒等单一化的负面情绪不同,焦虑相对更微妙、更复杂,甚至更难以形容。并且,当我们越集中注意力想要摆脱它,就会越发地焦虑。
本书对现代人所产生的普遍性焦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并结合多名心理学家的治疗经验和大量临床案例,得出了许多简单、实用、有效的战胜焦虑的方法,让读者在阅读和实践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摆脱焦虑的困扰,重回宁静。
-
读完本书,才有力气完成剩下的梦想
从读书、看电影、健身、大餐、购物、欢聚到睡觉,我们的生活充满各种休闲方式。但你是否发现,效果其实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好,一旦放松结束,你的焦虑和疲惫感又很快回来,可能还更加严重,这是为什么?到底为什么睡觉越久越累?为什么越shopping越空虚?为什么越聚会越无神?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为什么会感到“懂得那么多大道理,仍旧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越放松越疲惫?……梦想尚未完成,你已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怎么办?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将带你用心理学的眼睛,重新审视你自己:你的情绪、你的意识、你的自我、你的潜能以及你的身体。本书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可靠的心理知识为刀,深刻揭露了现代人身心透支背后的心理成因,并引导读者向真实的自我发起审视,了解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故事,直到找到自己的动力之源,活力重现。
本书提供3周行动力自我修复完整方案,将帮助你:
1、认清自己疲惫背后的心理真相;
2、让“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完美统一;
3、了解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故事,发觉动力之源,活力重现。
从今天起,学会激活自己内在动力,
成为能够掌控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人。
-
生活中的心理学
大众版:
普通大众——如果你想系统了解心理学,这门课一定能帮你入门!
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心理学理论,这门课必助你精进!
想了解自己——看第一、二、三、四章哦!
想了解别人——读第五、六、七章哦!
想了解社会——学第八章哦!
严肃版:
本书从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家庭治疗理论等多个角度切入,解读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在逻辑是了解自我、理解他人、解读社会现象。书中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确保了科学性和前沿性。文字风格深入浅出、活泼幽默,颇为“接地气”。这不是一碗心灵鸡汤,也不是一块理论板砖,可以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余,系统了解心理学。
高校版:
一直以为,会心理学是很厉害的事情
从小时候幼稚地以为,心理学就是可以看穿人在想什么
到现在知道,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鼻祖
从相信那些读心术的噱头,到会观察人的微表情
心理学就是这样,有一层神秘的面纱
这本书
带领你们手撕心理学的神秘面纱
带你们看透心理学的奥秘
-
自我的挣扎
人们天生的良好道德因为忠诚、意志、理性或者悲悯而得到培养、引导和强化,这一点和伦理以及宗教的观点是相符的。
假如设想的人格特性与现实不符,就不会感觉幻想与自身完美融合。解决“基本冲突”的方法在初始阶段就被他理想化了,用他独有的解决方法,比如,把顺从、攻击、冷漠美化为善良、领导力、独立、无所不能:把自己想象成英雄;觉得自己的爱是高尚伟大的,从而改正或遮蔽其本身明显的缺陷。
“强迫性”源自“自我理想化”,是“神经官能症的解决方法”。神经官能症结构的内在需要,我们把它称为“强迫性”的驱动力,意在表明它没有遵循自然的愿望与奋斗,是违背“真我”的。一个人为了免于身陷焦虑,避免被负罪感压垮,避免冲突带来伤害,又或者遭到拒绝等,所以他必定会对真实的愿望、兴趣或者感情不加顾及,死守着它们。
——卡伦·霍尼
-
幸福的流失
西方社会病了,生了一种叫做“GDP崇拜症”的病。症状表现为:你不幸福,我不幸福,大家都不幸福;你抑郁了,我抑郁了,大家都抑郁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目前全球各年龄层共有约4亿人患有抑郁症,且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不发达国家。以号称市场制和民主制典范的美国为例,有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国民幸福指数和抑郁症的发病率之间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此消彼长之势。尽管当前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民主和市场制)是基于幸福的功利哲学——为尽可能多的人谋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制定的,但这些体制似乎并没能发挥其功效,即填补人们的欲求之壑,反而将人们引向了一种更加不幸的境地。那么这一切又是怎么发生的呢?本书将在深入阐释上述现象的同时对此做出回答。
-
情緒勒索
你未曾覺察的「情緒勒索」,正在你的日常裡,一步步逼你就範。
6道關鍵練習,擺脫被情緒勒索,重新掌握人生!
情緒勒索是一種操控,只會讓彼此的關係崩壞。
因為當對方一再屈服與退讓,那是因為懼怕,而不是因為親密、信任與愛。
‧媽媽:「我把這輩子希望都放你身上。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
‧婆婆:「你把孩子給保母帶。你真自私,你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女友:「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們就分手。」
‧上司:「我看你資質不錯,才想讓你多做一點事,栽培你。別忘了,你試用期還沒過。」
以上這些例子,你是否非常熟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對話,其實就是緩緩掐住我們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的「情緒勒索」。當你不順對方的意,情緒勒索者開始自憐,或責怪、貶低、在你身上貼標籤,甚至威脅你。於是,你心懷歉疚,也開始自我懷疑,自己是否很糟、不成熟……你深陷在這些情緒裡動彈不得……
情緒勒索最常發生在伴侶、親子、職場、人際間,而在華人社會裡,更常見,且更糾葛,因為我們有根深柢固的孝順文化與對權威的尊崇,以及總是要求孩子「好,還要更好」,而後者,更容易讓人自我價值感低落。
周慕姿心理師以精準且層次分明的角度,剖析情緒勒索的面貌,以及何種人最容易陷入情緒勒索的困境,並且針對華人文化,提出提升「自我價值感」為避免情緒勒索的最主要關鍵。此外,適時建立情緒界限,搭配練習,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因為,這是你的人生,你不該為滿足別人的需求而活。
本書特色
◎台灣第一本由專業的諮商心理師討論「情緒勒索」的專書,內容精準,又條理分明,書中的各個例子,更是讓我們讀來,每一則都心有戚戚焉。
名人推薦
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撰推薦序
李崇建(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前理事長)、曹中瑋(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賴芳玉(律師)有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對一個孝順、乖巧、體貼他人的孩子來說,情緒勒索的餌,毋須是言語,有時單單一個眼神、一聲嘆息,我們都會『上鉤』。因為,我們在乎這段關係,重視關係中的對方。這樣的在乎,或許是源自於原生家庭的成長議題,也可能是害怕失去愛與肯定,但無論原因為何,這份愛與關係,都不應被任何人濫用或消耗,而是被珍視。……慕姿的這本書,構築了一條系統性理解的路徑!不只給了我們「拒絕被情緒勒索的勇氣」,也提升「拒絕給出情緒勒索的自我覺察能力」。──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
◎這本書的作者不僅很有層次、條理地剖析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課題,並且實際地列舉數個實際有用的「重要練習」,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楊聰財(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