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的陷阱
新的科学研究发现,我们都陷入了一个隐藏的心理陷阱:我们越是努力追求幸福,就越会长期遭受痛苦的恶性循环。
幸运的是,通过一个以正念技术为基础的开创性新方法,我们都能逃脱这个“幸福的陷阱”。
-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真实还原34位心理大师搞怪、疯癫的一面】
【幽默呈现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欧文亚隆、温尼科特、河合隼雄等开宗立派的故事!】
【一网打尽200年心理学史、5000年人类心灵史】
【武志红、曾奇峰、王浩威、李孟潮、张沛超等力荐!】
………………………………………………………………………………………………
【内容简介】
心理治疗师是一个特殊的部落,他们穿梭在人类心灵的丛林间;他们是灵魂的伏藏师,挖掘人性中潜藏的宝藏。作为部落领路人的心理学大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
国内自体心理学家徐钧巧用心思梳理了囊括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霍妮、温尼科特、萨提亚在内的34位心理学家的重要经历、人生故事。这绝非“野史”,是徐钧多年钻研梳理出的撼动大师人生方向的“转折点”。
通过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殿堂级心理学家的人生轶事,更能感受他们的成就、智慧、经历、瑕疵和教训,进而更鲜活地掌握整个心理治疗发展史的脉络。
对心理学从业人员和爱好者,这都是不可多得的趣味佳作。
【编辑推荐】
【1:真实还原34位心理大师搞怪、疯癫、不正经的一面!】
这些故事,你一定没有听过:弗洛伊德被口腔癌困扰16年、荣格与爱因斯坦相看两相厌、霍妮让其每个女儿都接受克莱恩的分析、弗洛姆当众接吻、温尼科特在草地上打滚、欧文亚隆一心想要继承家产…………这本书,让你捧腹过瘾!
【2:幽默呈现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欧文亚隆、温尼科特、河合隼雄等开宗立派的重要故事!】
作者徐钧挑选的每个心理学家的关键故事都是让其成为大师的转折性事件,因而《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又可以让你一览整个心理学史上重要人物创立学派的故事!
【3:一网打尽200年心理学史、5000年人类心灵史!】
心理学史和人类心灵史是由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们为线索展开的。徐钧借由对影响心理学史的灵魂人物的故事和思想的阐述,让我们从更轻松趣味地角度了解心理学。可以说,200年的心理学史和5000年的人类心灵史,借这本超萌快书,一览无余!
【4:国内自体心理学代表徐钧趣味力作,让你捧腹深思!】
徐均是国内自体心理学代表人物,其对于西方心理学史具有非常深厚的了解,对于精神分析、人文主义等疗法颇有造诣。在选取每一位心理学家的“人生故事”时,他运用了自体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选取了在每一位心理学家人生道路上具有绝对转折意义的事件来展开。这使得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意义的“野史”,值得读者反思。
【5:武志红、曾奇峰、王浩威、李孟潮、张沛超、叶斌、吴和鸣等力荐!】
………………………………………………………………………………………………
【名家赞誉】
【 武志红】心理咨询师都有病?心理咨询师都没病?谈到心理咨询师时,人们很容易有这两个疑惑。实际上,心理咨询师都是人,而且因为一直在直面内心,所以是更为真实的人。徐钧的这本书,给我们讲了那些心理咨询大家们的故事甚至绯闻,这可以让我们去魅,也可以让我们碰触到这些真实的心理咨询大家们的存在。在业内,徐钧一直有“图书馆”或“百科全书”的称号,由他来讲述这些大家们的小故事,最合适不过了。
——极具人气的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 武志红
【 曾奇峰】理论是人创造出来的。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一个人的理论,而没有看到他的整个生命历程,那就相当于只看到了这个人的毛发。徐钧在我眼里是通晓古今中外各种理论的人,但在这本书里,他却亮出了令人惊异的八卦精神,细数心理学领域名人们的生活和关系的琐碎,极大地满足了凡人对伟人的偷窥欲。当然不仅如此。猜测徐钧想通过这个做法建构自己的理论,即:有趣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资深心理学家 曾奇峰
【 王浩威】真正的心理分析世界并不是像弗洛伊德认为的那么科学,反而确实充满了徐钧所谓的部落气息。徐钧这本书透过许多具有创造力的分析师个人的故事,让我们从小故事里面看到大历史,分析心理学的另一个层面,让我们对于这样的传统,才能够有全面性的理解。
——台湾心理治疗界“总舵主”、畅销书作家 王浩威
【叶斌】徐钧的《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为我们了解心理咨询和治疗发展史开启了一道门,通过这道门看到大师们的生平和传记,无论他们的生活是光彩熠熠的,还是如常人般有着阴影,它们都是鲜活的、生动的,可以让人不断深思和反省。
——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中心总监 叶斌
【吴和鸣】徐钧的《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中选取的小故事,与其说是传说,不如说是意外,或者说传说也是意外。心理咨询中当事人的故事、经历都具有寓言的性质,需要反复解读。徐钧今天的成就应该也是一系列“意外”的结果,这本书也可以算做是意外之喜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副教授 吴和鸣
【 李孟潮】从表层上看,《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就是要让部落里面的长老们出来,让广大群众观其容貌,所以适合所有初学者和爱好者阅读。但其实,本书有更加深刻的用途,比如,专业者在学习任何疗法之前,首先应该了解这个疗法的创始人及其背景。
——国内精神分析代表人物 李孟潮
【张沛超】心理治疗的大师们,是一类熟悉如何在精神症状中开掘处于蛰伏状态中的心性宝藏的人。他们大多自己就是病人,因为自己的痛苦产生了对心病与心性的敏感,靠着这种敏感性找到了越来越多同病相怜的人,进行合作式的取藏活动。《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中提到过的不少人,如荣格、克莱因、霍尼、森田正马……其实都病的不轻。
——香港精神分析学会副主席 张沛超
-
感受爱
我们都想感受爱,但你可能还不知道,这是我们的生理需求,就像食物和水一样。《感受爱》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如何得到爱、留住爱。
如果你在一段关系中总觉得少点什么,因而变得不开心、有疏离感,这并非你独有的困境。大量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证明,能否感受到爱与人们在压力和创伤中能否焕发活力之间存在关联。感觉被爱并不只是一种你想要获得的感受,它是幸福安康所必需的一种生理条件。
《感受爱》既实用,又引人入胜。它重新定义了爱的意义和目的,并提供了现实的方案来帮助我们得到自己所需的爱。珍妮·西格尔博士是拥有四十多年从业经验的临床心理学家、关系心理学中的前沿学者。在本书中,她提供了一些经过实证检验的强大工具,帮助我们接纳和体验持久而有意义的爱,极大地改善心理健康、情绪状态,甚至是身体健康。
阅读本书,你将学会:
1、理解被爱和感觉被爱之间的不同之处。
2、识别有哪些障碍让你无法体验到爱,也无法让他人体验到爱。
3、利用已经证实的技术来减轻压力,调节失控的情绪。
4、形成新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方式,从而建立情感联结。
5、改善与生活中每一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家人、朋友和同事。
-
突破天性
●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某种性格的人?你是不是坚信大五人格、九型人格的测验结果?是否认为自己的性格适合或不适合某种行业?是否认为许多情况下的不成功都是因为性格中的局限?我们常常习惯于将自己当作某一类人,将自己限制在某一种生活模式上,但这却常常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在《突破天性》中,布赖恩·利特尔告诉我们,人格不是稳定不变的,我们不只有“固有性格”还有“自由人格”,每个人都能掌控和改变性格,提高对不同场合的适应力,让性格成为你工作和生活的助力!
● 《突破天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通过个人计划、个人建构、稳定特质、自由特质等多个层次、多种视角来认识自己和他人。布赖恩·利特尔告诉我们,想要了解他人,不能问“你属于什么人格类型”,而应问“你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 人格与幸福、成功有什么关系?在《突破天性》一书中,通过对人格与情境、健康、控制感、环境、创造力等方面关系的论述,布赖恩·利特尔论述了人格与幸福、成功的关系,为你追寻幸福与成功提供明确的指引。
[编辑推荐]
● 布赖恩·利特尔是人格心理学大师,连续3年被评为“哈佛大学zui受欢迎教授”,他开设的人格心理学课曾在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引起大量学生追捧!
● 颠覆所有对性格进行分类的理论,认为没有人的性格是稳定不变的,改变性格,是一种适应生活的策略,也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在做自己的同时,选择性地“不去做自己”,以实现生活和工作的双赢。
● 提供一套新的认识人和世界的方式,让你从人格建构、稳定特质、自由特质、自我监控倾向、控制感倾向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 解读人格与健康、情境、环境、创造力、工作等的关系,告诉你如何更有成效地追求幸福与成功。
● 本书通俗有趣,具有非常详实的案例和丰富的测试,将人格心理学的内容讲得非常生动鲜活。
● 湛庐文化出品
-
荣格与中国文化
《荣格与中国文化》是中学西渐丛书的一种,中学西渐丛书的选题意图是通过揭示西方世界具有影响力的文学艺术大师、哲学家、思想家等人与中国文化的关联,从中理出“中”学渐次浸润、影响“西”学的脉络。本书分为六章及“引言”与“后记”。*章“荣格的中国文化情怀”,从荣格出生与成长中所接触的中国文化元素作为缘起,呈现荣格家中的中国气氛,以及荣格内心深处的中国意象,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从中国主流文化的几大支系出发,分析荣格著作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印记,探索荣格思想形成过程中“中学”的催化、启发和影响;第六章“爱诺思及荣格之后的发展”,呈现荣格及其学生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沟通与整合的持续努力,分析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荣格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影响。
-
无压力社交
认知治疗学院创始人之一吉莉恩•巴特勒女士的经典著作,一本写给“社恐”人士的自助指南。
◎编辑推荐
☆ 比通俗读物更具科学性,比专业书籍更具可操作性。
以认知行为疗法的理念为基础,围绕社交焦虑模型展开,并为读者提供详细而明确的方案和实施步骤。
☆ 适合各种人群阅读。
大众读者可以借此克服自己的“社恐”问题,而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参考本书讲解的内容,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 澄清了由来已久的误解。
传统观点认为人们“社恐”的原因是“缺乏锻炼”“只要肯硬着头皮多试试就好了”。但实际上很多社交焦虑者的问题并不出在表达能力上,反复尝试错误的做法,只能让他们的问题变得更严重。
☆ 提出了一种隐性的社交焦虑现象。
由于工作有规律可循,有些人能很好地完成销售、公关、接待等含有大量社交内容的工作,因此意识不到自己也面临社交焦虑的问题。可一旦面临毫无“章法”可言的社交场合,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内容简介
习惯闪避别人的视线,尽量避免与人接触?
觉得有人在看着自己,并会停下手中在做的事?
在进入一个满是人的房间前,需要别人的陪同?
种种迹象表明,你可能产生社交焦虑了。
在本书中,作者剖析了什么是社交焦虑,并系统介绍了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方法,即减少自我关注、改变思维模式、改变行为模式,并在最后一部分补充了对特定人群有用的建议。
作者认为,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非病理性的现象。社交焦虑者们只是倾向于把情况想得很糟糕,本身并不缺乏优点,甚至还很讨人喜欢。所以,为了发挥个人优势,拥抱未来的美好生活,我们都应该了解自己在这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哪些努力是徒劳的,从而让自己更自在地社交。
◎媒体推荐
“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的书籍中,本书是对读者来说蕞实用的一本,它非常全面。”
——《观察家报》(THE O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