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电影(修订第14版)
◆ 长销40年的经典电影入门书,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被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大学、哈佛大学、MIT、纽约大学等知名院校指定为影视课程教材,备受电影人、学生和影迷喜爱
◆ 全新修订第14版,增补修订约100页内容,如新增对CGI、动作捕捉、类型电影、商业大片、电影明星 等影视产业前沿话题的探讨,以及增补替换了近百部2000年后的新电影案例,如《星际穿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
◆ 摄影、调度、剪辑、声音、表演、故事……用专业而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电影的方方面面,一本书窥探电影世界全貌;侧光、长焦、蒙太奇、荷兰式镜头、次文本……快速充能专业知识,评论电影不再只说"牛牛牛"
◆ 知名电影人、电影学者、"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倾情献译,特别增补修订译文200多处,权威,准确,优美
◆ 全书四色印刷,收录超500幅全彩珍贵剧照,逐张精修;匠心设计的双栏版式,条目清晰,大开本也好读
————————————
本书为长销40年的经典电影入门书《认识电影》第14次修订版。自问世以来,《认识电影》已被翻译为十几种语言,并被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大学、哈佛大学、MIT、纽约大学等知名院校指定为影视课程教材,深受全球读者和电影行业专业人士认可,被公认为了解电影艺术的入门佳作。
《认识电影》从电影理论的典型视角出发,辅以大量电影片例,简明扼要地评论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全书围绕电影制作核心要素组织结构,共分十二章,收录超500幅精美电影剧照和图片,章后附有延伸阅读,书末缀有重要词汇表和影片图例。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颖独到的见解和纷繁多样的视觉冲击,呈现给读者一个丰富多姿的电影世界。
全新修订的第14版修订增补了近100页内容:1.增添了对CGI、动作捕捉等当下电影前沿制作技术的阐述分析;2.更多对经典电影和好莱坞黄金时代电影的探讨,如《春闺风月》《费城故事》;3.更多对当代电影明星(詹妮弗·劳伦斯、汤姆·克鲁斯等)的讨论;4.更多对类型电影和商业大片的讨论,如《银河护卫队》《侏罗纪世界》等;5.增补替换了近百部2000年后的新电影案例,如《星际穿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
从这本书开始,叩开电影世界的大门。
-
万物的尺度:看得见的单位
用照片和图画让“单位”看得见,让近80种单位带来具体的感受。
单位是如何定义和命名的,节、马赫、加仑、桶、磅这些单位有什么方便?
理解似懂非懂的单位,提高对数理化的兴趣。
◎ 编辑推荐
☆ 用照片和图画,让抽象的物理单位带来具体的感受,让数理化更加亲切
1厘米有多长——成人中指指甲盖的宽度;1千克有多重——4个苹果或者165个一元硬币的重量;1勒克斯有多亮——1只萤火虫发光的亮度;1摩尔有多少——能组成30座富士山的沙粒的数量……用大量照片和图画来解释,让抽象的单位与实物产生联系,一下子就有了具体的感受,数理化课程中的抽象数据不再遥远。
☆ 介绍单位用来表示什么,也解释它是怎么制定的,有什么样的历史
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起初法国人将它确定为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1000万分之1,后来又有改成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马力”是因为詹姆斯·瓦特为了展示蒸汽机相对于马匹的出色能力,而设定的功率单位,后世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又使用“瓦特”来做功率单位。更多单位的故事等你发现。
☆ 清晰的条理和版式,分类详细介绍36种单位,并介绍约40种相关单位
分类介绍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质量、时间、速度、与光有关的、与电有关的、功率、能量、压强、声音强度、频率、温度、分辨率、数据等单位,以及用于表述巨大数字和微小数字的词头。分多个板块来建立立体的知识网络:单位用来表示什么量、用什么符号,名字被作为单位的科学家,拓展知识,趣味小知识……
◎ 内容简介
数字+单位,是我们度量世界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米、亩、秒、升、千克、吨等单位,还会接触到桶、牛顿、安培、伏特、马力、瓦特、焦耳、赫兹、dpi甚至风级和震级等单位,但你真正知道这些单位是怎么确定的,有多长、多大、多重、多快、多强吗?这本书用图鉴的方式帮助你理解近80种单位,让抽象的单位也能带来具体的感受,让你能够更深入理解世界。
本书特点在于用十分形象的图画和照片向读者展示多种抽象单位的量,既可以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也可以作为趣味的课外延伸读物,有利于培养科学头脑。
◎ 媒体推荐
日本人凭直觉就能理解4.5张榻榻米和1升的瓶子的大小。但那些非公制的单位就难以理解,如桶、加仑等。这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精彩之作,对单位可视化进行了划时代的尝试。我小时候从电视剧《草原上的小房子》中知道了一亩是足球场的一半大小,两张榻榻米面积约1坪。最近,家电卖场的灯泡亮度从“瓦”改成了“流明”,这让我很困惑。我也搞不懂贝可勒尔和希沃特。但从这本书里都弄明白了。
——日本读者评论
一些大到难以想象或者很抽象的单位,虽然我们理论上知道,但在这本书中只用看一下图片就能明白了。也许正因为如此,书中大部分单位都用照片和图画展示,而且有通俗易懂的解释(起源、含义、用法等)。
在学习单位的时候,最好已经能做简单的乘除法,但我觉得单位基本上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可以超出对应年级的理解范围,所以我觉得这本书适合作为小学生入学的礼物。不过,这本书内容非常多样,从熟悉的“米”到你也许从没听过的“开尔文”,而且讲得比较透彻……
我真的很推荐这本书,因为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图鉴,它能让你直观地理解成年人都看似明白却只能模糊想象的单位。……我见过各种类型的绘本,这是我见过的最先进的绘本之一,所以想买给自己的孩子。
——日亚读者评论
-
科学:无尽的前沿
编辑推荐:
1.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亲自推荐!
2.硅谷投资人吴军、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阿里巴巴副总裁华先胜、阿里达摩院量子实验室主任施尧耘、小冰公司CEO李笛、微软中国CTO 韦青、华大基因CEO尹烨、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教授邓晓芒、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周航、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樊春良、科学作家万维钢等,超20位国内外大咖诚挚推荐。
3.这本书,成就了美国今日的科技强国地位,对于面临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被卡脖子的我们来说,具有很高的现实借鉴意义。
4.企业可以从中了解科技发展趋势,应对未来全球性的科技竞争。
5.对于个人来说,学会看懂未来的发展方向,追随大势,才能实现个人和事业的跃迁。
6.对于家长来说,培育具有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孩子,以应对未来的全球性难题,更是当务之急。
内容简介:
《科学:无尽的前沿》是美国科学政策的“开山之作”,使得美国迅速摆脱对于欧洲基础研究以及科研人才的依赖,成就了美国今日的科技强国地位,也永久改变了人类科学发展的格局。是我们看懂美国科技政策的由来、科学发展的路径以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著作。
《科学:无尽的前沿》系统解析了科学对于国家经济与安全、社会福祉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提出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给予科研工作者以高度的研究自由,政府应拨款以资助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设立国家研究基金会等。这些理念和建议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常读常新。
当下的中国和当时的美国状况类似。我们的科学虽然发展迅速,但依然严重依赖国外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在很多关键领域被核心技术卡住了脖子。透过《科学:无尽的前沿》研究美国科学大发展的原因,培育全民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加大对于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的投入,提升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全球竞争力,都具有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
-
时间的全球史
时间是如此重要,人们须臾不可或缺,世界的运转都要依靠时间的度量。可时间又是如此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我们现代人要如何来判断时间的流逝,以及确定具体时间的呢?而且,时间是否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一个统一的标准呢?身处非洲的人为什么会跟中国人有着同样的时间概念?我们怎么知道今晚从北京出发的航班明天会在什么时候降落在伦敦机场?
铁路、轮船、航空和电报通信的新网络使相距遥远的地方变得前所未有的接近,人们相互联系的意识加深,而时间的约束因素使得这种相互联系性面临着实际挑战。为了消除这种妨碍全球化进程的因素,自19世纪以来,人们就开始致力于建立全球统一时间标准的努力。本书通过研究近现代以来人们对标准化时间的追求,探讨了时间观念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得到发展,关于时间的意识如何在全球获得趋同的形态。同时,时间的标准化又如何对全球化进程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本书同时指出,时间的标准化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还未完成,统一的日历也未实现。这表明,全球化是一个缓慢而不平衡的采纳和变异的过程,这加强了国家间的差异。
本书荣获美国“社会科学历史协会总统奖”(“Social Science History Association President's Award”)。
-
成为三文鱼
三文鱼由来已久。它们早于我们存在,作为一种可靠的季节性资源,一种来自远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它们在近海地区可以被方便地捕获,从而成为了海边人群的生计支柱。我们曾拥有共同的历史,然而近些年来这种历史发展出了新的方向。
本书是关于“鱼的城市”的第一本民族志。基于作者自2002年始在三文鱼养殖业的田野,以多物种民族志的视角检审三文鱼养殖如何成为全球化的水产资本产业。它讲述三文鱼如何成为养殖的动物和如何被赋予情感的故事。这是关于一个出人意料的、正在崛起的产业故事,这个产业已给世界渔业资源的格局带来了巨大改变。随着三文鱼的全球化,这也是关于一种新型生物资本改变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故事。本书重点描述构成三文鱼养殖的脆弱而不可预料的关系实践,以及其催生的多种“成为三文鱼”的方式,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切面如何在三文鱼的旅途中不断赋形,又塑造着彼此。
以往,“它们的”故事在生物学家中寻找读者,“我们的”故事在人类学家中寻找读者,但讲故事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
这本书既是对三文鱼和饲养它们的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敏锐探索,也是一封引人入胜的写给民族志的情书,它阐明了这种工作可以扩大我们思考科学和社会棘手问题的界限……这是一部人类学著作,它向所有人讲述了我们的食物系统和被卷入其中的动物,以及不确定性的不可避免;它以一种高超的声音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没有结尾的答案。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一个及时的贡献……总的来说,《成为三文鱼》对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进行了详细而有启发性的研究,提供了对照料实践的关键见解,这些实践确实将鱼作为食用动物带到了生活中,并贯穿其间。
——《工作人类学评论》
《成为三文鱼》展现了生活中平庸的一面,揭示了它们令人震惊的陌生感。玛丽安娜•伊丽莎白•利恩追溯了这种陌生感——通过理论、历史、民族志和凄美的个人叙述——来说明人与非人的关系是如何处于我们生活的核心的。
——本-奥洛夫(Ben Orlove),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教授,《变暗的山峰:冰川退缩、科学和社会》的合著者
作者带我们进入神秘的贸易区,在这里,人类和鱼类等不同物种相互接触,并决定彼此的命运。
——罗安清(Anna Tsing),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人类学系教授,《末日松茸》作者
-
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直闷头工作,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认可;明明工作成果不少,但得到提拔的永远不是自己;工作或生活中说出不合适的话,让场面很尴尬;汇报工作时不知道把重点放在哪里,让人感觉不专业;读书或读工作报告时效率很低,难以快速获取有效信息;每到要写点什么的时候就无从下手,只能上网找范文;聊天时理解不了别人的言外之意,造成误解……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你缺乏“理解他人、表达自己”的能力。而这本《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就是为了给你补上这一课,弥补你在这方面的不足。可以说,这门课比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能让我们受益终身。
在这本书中,吴军老师非常系统地拆解了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一方面,他以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全部经验为基础,总结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让我们可以拿来就用;另一方面,他也带领我们走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与一位位大师会晤、共鸣,体会并学习他们如何用文字表达自我,同时也跟随吴军老师的解读,亲身体验何谓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