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觉醒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不顺心、不如意,我们总是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极力想从外面的世界寻求,以期能得到说服自己的答案,却往往会无功而返。这时,不妨试着用佛教看待生命的方式,反过来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会发现,真正的答案其实在我们身心中都可以找到。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诸多方面进行阐释,直指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让我们能解除心灵的烦恼,更为自在地生活。 -
Comfortable with Uncertainty
This book offers short, stand-alone readings designed to help us cultivate compassion and awareness amid the challenges of daily living. More than a collection of thoughts for the day, Comfortable with Uncertainty offers a progressive program of spiritual study, leading the reader through essential concepts, themes, and practices on the Buddhist path. Comfortable with Uncertainty does not assume prior knowledge of Buddhist thought or practice, making it a perfect introduction to Chödrön's teaching. It features the most essential and stirring passages from Chödrön's previous books, exploring topics such as 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mindfulness, "nowness," letting go, and working with fear and other painful emotions. Through the course of this book, readers will learn practical methods for heightening awareness and overcoming habitual patterns that block compassion. -
为自己出征
介绍:zz from verycd 我不会只读木心,还有许多我喜欢的书籍,在我发现读书的乐趣时,他们变的更可爱了,就像这本为自己出征,就在我没有看过全文的时候,就被标题感动,要为自己出征,不要等待,无需犹豫,剥下盔甲,直面人生。 是我不是我 拯救自我──谈《为自己出征》..........傅佩荣 如果不引述学派、不卖弄术语,只就每个人当下反省的心得来看,「自我」有三层面貌:一是外在的形象,由别人的眼光所见的自我综合而成。二是自己内在的主观认定,这种认定可能会受别人的影响,但是毕竟还有「自以为是」的成分。三是心灵深处的自我,这个自我与别人有相通的能力,甚至与宇宙万物都可以产生共鸣。 我们平日生活,往往靠著外在我与内在我联合起来,一起面对世界,经常忘记了真我或心灵我的存在,以至常有落寞的感受。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但是,平白无故要人认真对待心灵我,却又有些困难。原因何在?在於生活只是由习惯在主导与重複,累积了一层层的心理防卫作用。虽然明知山下有块石头,等著我们日复一日的去推向山顶,我们还是像命运注定的薛西弗斯(Sisyphus)一样,踩著沈重的步伐,走向大石。 防卫是为了保护,既定的命运虽然使人不耐,但是已知的一切总是较为熟悉的。何必去反抗?何必去突破?在黑暗中跃向彼岸,固然是勇敢的表现,但是真有彼岸吗?换个方式来说,当我尽量摆脱外在我的束缚与压力,并且辨明内在我的虚伪与自怜,然后呢?谁能保证一定可以获得可贵的真我?并且,即使展现了真我,就一定可以得到快乐吗?也许那种快乐与我现在所企求的快乐,是不同性质的,那么,我如何确知自己一定会喜欢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应该都有合理的答案,但是关键在於:没有人可以代替我自己回答。理论上的叙述与阐释,有时更增加了困惑,学者专家的卓见在这些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那么,转向寓言体裁求援吧! 以一种听故事的心情,像小孩子在童话世界中从事心灵探险一般,我打开了《为自己出征》这本小书。一口气念完整篇故事,但是并没有随手丢开,却有了再念一遍的衝动。念了第三遍时,才能且读且想,综合提出一些心得。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武士,整天穿戴盔甲,到处去救人。他想证明自己是「心地好、善良、充满爱心」的人。久而久之,他的妻子与儿子都看不到他盔甲下的真面目,他自己也忘了自己的长相,问题十分严重。他决心脱掉盔甲,到森林去请教法师。 我们在人间,常以外在我的表现来决定内在我的性质,进而根本遗忘了心灵我。人生的过程,无异於自我遗忘的过程,等到察觉困境,往往已是中午阶段了。那么,如何找回自我呢?法师让松鼠、鸽子扮演嚮导,暗示武士,大自然的啟发是值得参考的。不过,解决困难仍然要靠自己。他必须通过三座城堡:沈默之堡、知识之堡、志勇之堡。 顾名思议,人在「沈默」中,必须面对自我。当外在的噪杂平息时,内心的茫然不安浮现了。如果用心,不难听到真我的声音,真我提醒自己什么是真正值得的目标。武士为此痛哭流涕,泪水却腐蚀融化了头盔,他的头部不再受拘束了。 「知识」是大家可以分享的,但是若无自知之明,博学又有何益?如果无法认清「需要不等於爱」,也就不可以适当态度与人相处。需要是一回事,爱是另一回事,需要可多可少,爱却永远是人人珍惜的。像这种正确的知识,就会带人走向爱之道。 「志勇」是指志气与勇气,用以克服疑惧之意。人生不能没有疑惧,最大的疑惧正是丧失自我的立足之地。不过,越是如此,越容易受制於疑惧。唯有无私忘我,有如「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 经过这三座城堡,武士身上的盔甲全部掉落,重新得到自由的生命。我们是否也能经由沈默、知识与志勇,摆脱外在我的束缚,调整内在我的成见,让心灵我自由展现,活出一个有爱的人生呢?这是每一个人的挑战。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是马英九、林青霞、李连杰、罗大佑、张国立等众多名人的心灵导师,是“四百年来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是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本书是圣严法师最后的遗作。书中圣严法师教导我们的佛法是:日日有晴,清“五毒”戒情绪,放下即幸福。本书在台湾金石堂、诚品、博客来书店连续28周销售冠军。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繁体版序 第一章:佛法改变人生 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情绪从哪里来? 业力与潜意识 如何安心? 烦恼与习气 调和感性与理性 第二章:贪 什么是贪心? 为什么贪心? 转贪心为愿心 以布施对治贪念 名利只是暂时拥有 远离名位、权力的诱惑 广结善缘带来好人缘 凡事恰到好处最好 清贫与悭吝大不同 第三章:嗔 为什么要生气? 嗔是心中火 嗔心与慈心 逆境要忍,顺境也要忍 生气是慢性自杀 忍耐不是忍气吞声 第四章:痴 别颠倒看世界 烦恼与愚痴 跳出自己设的陷阱 危机就是转机 善用生命不懈怠 不为自己找借口 让生活重新上轨道 第五章:慢 是自信,还是自负? 心存谦恭,乐当配角 知惭愧才能更上进 不懂就说不懂 发现不足,包容别人 谦虚才有成长空间 惭愧不是自卑 以鼓励代替责备 脱掉虚有其表的外衣 如何消除虚荣心? 第六章:疑 该不该怀疑? 疑心与信心 用信来除疑 疑出柳暗花明 不要担心未来 怕也没有用 如何去除恐惧? 无有恐怖 自信度过每一天 附一: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安谁 一能够安人必能安己 安身——在于生活的勤劳俭朴 安心——在于生活的少欲知足 安家——在于家庭中的相爱和相助 安业——在于身口意三类行为的清净和精进 附二:我为你祝福 从《心经》谈如何安定人心 从《普门品》谈如何自助助人 从《大悲咒》谈如何祈福有福 附三:佛教五毒:贪、嗔、痴、慢、疑 圣严法师生平简介 -
觉醒与冥想
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彻底改变?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丝毫的冲突和约束?印度哲学大师克里希那穆提在本书中回答说,只有全身心地面对当下,去认真地倾听、观察和学习,才能获得对生命的清晰洞察,真正探寻到这些问题的本质:恐惧、冲突、友情、爱情、死亡和冥想,从而过上全然自由的生活。 本书为《克氏谈觉醒》与《克氏谈冥想》两本的合集,共收录克里希那穆提在美国、英国和瑞士的讲演实录,以及从往昔著作和演讲谈话中摘录出来的经典语录摘选,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大师以灵动而沉静的语言,论说全然自在的生活方式、清晰的洞察和行动、生死哲学观、以及如何透过日常冥想抵御恐惧。精读本书字字珠玑、发人深思的文字,读者将领略智慧思想的灵光、悟得神圣永恒的空性。 -
让阳光自然播洒
《让阳光自然播洒:刘有生演讲录》(刘善人讲病)是刘有生先生的演讲结集,告诉我们如何将禀性化除,让天性回归,从而使生命转向健康的轨道。 全书分为立志与实行, 讲病, 病因与好病方法, 伦理与疾病, 重立人根, 生活与修行六个部分,讲述刘善人自己得病、好病和出来为大家讲病的缘起,伦理和疾病的关系,以及好病的方法。所讲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妙语风趣、契理契机。 先生说自己是个农民,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和能力,他讲的做人的准则和道理,都是从生活实践中得来的,都是身体力行做出来的。先生言传身教,立足于正己修身,着眼于家庭伦常,于无声处深入三界、五行、四大界,教导后学尽人合天,在当今的天时下,正有其“重立人根,一救万古”的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