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噶仁波切心得
盛噶仁波切是止贡嘎举的活佛,止贡嘎举是藏传佛教的一个分支。说到藏传佛教,我们感觉很神秘,像世界屋脊上的蓝天、雪山,而盛噶仁波切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他对宗教、对现代生活的认识。 对人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开篇伊始,作者就做了一个很有趣的游戏: 把英文字母ABCD……XYZ分别对等于1—26数字,来看看各种因素的重要性: Hard work(努力工作)=H+A+R+D+W+O+R+K=8+1+18+4+23+15+18+11=98% 看来“努力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再来看看其它因素: Knowledge(知识)=96% Love(爱)=54% Luck(好运气)=47% Money(金钱)=72% Leadership(领导能力)=89% 而Attitude(心态)=100% 这个游戏不仅有趣,且醍醐灌顶!我们通常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而真正最重要的东西又被我们忽视了! 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商业化,人的需求越来越大,现代人的生活常常处于失衡状态,媒体上经常报道,有多少比例的房奴、大学生有心理疾病,而我们身边的白领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儿就是“郁闷”。 当一个国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的时候,宏观上巨大的发展动力也在微观上给每一个人以压力,这个压力如同人的影子,无法逃避,即使你发展了、进步了,也可能面临新的、更多更大的压力。就如同你长高了,影子反而会变得更长。 既然无法逃避压力,就有一个如何面对的问题,因为压力、挫折而不快乐,这种不快乐岂不是让我们更加的不快乐?既然已经失去了一些东西,如果再失去快乐,失去的岂不是更多?所以,作者说,“心态,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圆满,也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快乐幸福”。 作为一个藏传佛教的活佛,盛噶仁波切对宗教的看法让我们耳目一新。他以很平实的心态,很朴素的语言,向世人介绍藏传佛教,也纠正一些对宗教想当然的误区: 宗教不是迷信,更不是算命,“佛法修持到一定程度,确实有些高僧或上师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如果运用自己的法力满足私欲,则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同样,如果用自己的法力满足别人的私欲,甚至是邪恶的欲望,那就已经接近魔了”。 看到这里,让人想起“崂山道士”的故事,穿墙术是学会了,可一生出偷盗的邪念,法术立刻不灵了,结结实实地碰了壁! 开光,我们都认为应该找高僧,这样就比较“灵”。但作者告诉我们,开光不是使“神通”,“如果一个人的神通比你心中那尊佛的神通都强大,那么,你信佛法还有什么意义”,“每一个给佛像开光或加持的僧人,在做法事的过程中。其本心都是一样的,并没有神通大小的区别”。 这话普通人说了,我们或许不信,但从一个活佛口中说出,分量就不一样了。想想也是,心诚则灵,何必“一生好入名山游”? 对于佛教的显宗密宗之分,还包括基督教等其他的宗教,作者做了这样的阐述,“宗派本所谓有,无所谓无,一切有无,都在人心。无论哪种宗派,不都是佛家吗……比如基督教,他们也要求众生平等,也要求与人为善,从根本上看,我们都是普渡众生的,只不过有一些要求不同,有一些方法不同。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论个高低,非要争论谁好谁不好呢”。 这是一本弘扬佛法的书么?是,但不完全是。笔者以为是一位走进现代生活的活佛,以佛学视角阐述他对现代生活的认识。 盛噶仁波切也上网,也看电影《天下无贼》,也接触京城里忙忙碌碌的人们,所以他的书写得让人读起来兴趣盎然,书里穿插了很多故事,赵州的“吃茶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孔子的故事,甚至还有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的轶事,MBA教材的案例,看出作者在文化学上的造诣,信手拈来,恰到好处。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对本不大熟悉的藏族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虽然我们没有登上青藏高原,但我们也能看到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一个成员的生活和精气神,神秘而新奇,亲切而和谐。 在整天喊着“累”,喊着“郁闷”的生活里,整天忙得一塌糊涂的快节奏中,我们确实需要时不时地摆脱出来,想一想生命、人生的意义,在长途跋涉中给自己一个心灵驿站,精神家园。 -
藏传佛教的莲花生信仰
本书从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自身出发,采用了宗教学和宗教人类学的方法,依据藏族自己的想法,以及莲花生大师的作品法本、传记、史记等为基点,应用文献对比和田野调查的方法,立足于现实,从现实中寻找历史,从藏传佛教实际所存在的信仰现状上,论述莲花生大师从历史人物的文库,走进藏族百姓信仰的佛堂和精神的殿堂中,论述他的佛法学说影响了世代藏族人民,成为藏传佛教的经典,成为藏族百姓生活的精神需要。 -
米拉日巴尊者传记
《米拉日巴尊者传记:暨开显解脱与一切智之道》记述米拉日巴尊者的传奇一生,记述了其出生晋见上师,艰苦修行,利济众生及最后涅槃的历程。全书共分为两章,具体包括:第一章共同轮回世间之弘化和第二章不共寂灭涅槃之弘化。 -
佛教禅定
《佛教禅定》为当代非常著名的西藏密宗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接受英国比丘访问时所结集的英文著作,可说是继天台智者大师《摩诃止观》与《释禅波罗蜜》之后中国非常重要的禅定著作。 《佛教禅定》是陈健民上师的经验实证论述,他曾在印度喜马拉雅山脚下噶林邦镇作超过二十八年的闭关禅修生涯。 本书论述佛教禅定的各种教理、修行实证两方面,尤其更统摄阐明了佛教的小乘、大乘、密乘三者之间的禅定关系。 读者只要对本书作一遍快速浏览之后,将可以螺旋般地钻入心脏各章。本书包含有图解表及佛陀开示的各乘必修的禅定资料。 本书于八、九十年代曾成为欧美地区最为畅销的宗教图书之一。 -
藏传佛教哲学境界
本书以翔实的藏文原始资料,以作者对藏传佛教思想的亲身体验,以宗教学、文化学、哲学的广阔视野,在学术界第一次广泛而深入地阐释、译述了藏传佛教诸宗派的教义思想的基本内容、不同特点、体系建构、理论来源、思潮转向等。本书的特点是用西方现代哲学的存在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范畴注释了藏传佛教史上的“他空唯识中观见”与“自空中观见”两大思潮的基本内涵,指出“他空见”蕴涵着存在主义的哲学意味并体现着“无”的境界取向,“自空见”包含着理性主义的思想底蕴,它表现着“有”的境界取向,并用“有”“无”之互动乃至融合的哲学命题来概括藏传佛教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总结了藏传佛教哲学的最高境界。 本书立意新颖,资料丰富,创见迭出,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亦不乏高雅的审美情趣,在学术界具有开创性和填补空白的功用。本书是国家“八五 ”社科基金课题的最新成果。 -
中观庄严论释
《藏传佛教“五部大论”系列·中观:中观庄严论释(套装上下册)》为佛学五部大论之中观学,具有重要价值,《藏传佛教“五部大论”系列·中观:中观庄严论释(套装上下册)》由索达吉堪布经多年精心翻译而成,并细致讲解。开显一切法无自性,犹如影像。欲具备智慧者必不可少的殊胜宝典。揭示了中观与唯识互不相违的密意,并指明“在名言中唯识最胜,在胜义中观为尊”的观点。 许多人常把“藏传佛教”与“密宗”混为一谈,殊不知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除了密宗,实际上,藏传佛教中还有显宗庞大的修学体系,其核心即是闻名遐迩的五部大论:戒律、俱舍、中观、因明、般若。 戒律,简单地说,就是怎样做个好人。所有“善”的教育,乃至起心动念、一言一行,无不包含其中。 俱舍,涵摄了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丰富知识。 因明,又称佛教逻辑学。它通过严谨、透彻的推理,开启智慧、明辨是非,有助于生起理证的智慧。 中观和般若,是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本质加以探索,前者研究的是宏观世界,后者则是微观世界。 藏地不管是哪个教派的寺院,只要稍具规模、比较正规,都会长年如一日地教授这种佛法教育。几乎每位藏族僧侣,一生中均需对此反复学习。 精通五部大论,大约要10~20年的时间。完成学业后,即可对佛法通达无碍,生起不随他转的信心。然而,遗憾的是,如此珍贵传统在其他地方极为罕见。为使汉地佛子深入了解佛法,1998年起,我发愿将五部大论翻译成汉文,并用汉语逐一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