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世纪之美
本书是艾柯论述中世纪美学理论、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作品。中世纪之美在艾柯笔下呈现出自成一体的活力,它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在教条的思想环境中悄然演变,直到发展出成熟且具有批判性的观念体系,对现代所继承的传统做出了基于中世纪视野的修正。
艾柯的论述从中世纪文本中汲取 了神学、诗学、神秘主义、柏拉图主义的思潮,他探讨的艺术作品涵盖了教堂、雕塑、珠宝、绘画、音乐和古抄本。经过艾柯的解读和阐释后,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作品流溢出一种原始和独特的美感,它的缜密性和普适性直至今天都能够在我们身上激发出新鲜的见解。
——————————————————————————————————
中世纪是大教堂的世纪,上帝之树,千枝凌空,万叶纷披;中世纪是大城堡的世纪,断壁巨石铭刻着隐约在岁月深处的琱戈玉钺;中世纪是手抄本的世纪,神秘的文字寂寂地轩昂在灿烂的羊皮纸上。艾柯徘徊在教堂和城堡,翻开尘封的书页,写出中世纪的艺术,把读者引入圣域一瞥艺术的神性之光。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范景中
艾柯的《中世纪之美》带领读者走出两个常见的误区:一、中世纪不存在美学;二、即便存在,那也是以智性美代替了世俗意义上的审美感性。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艺术史和美学学者 沈语冰
博学如艾柯,也有他的起点,那就是中世纪美学。他反对将中世纪视为“蒙昧时期”,而将其视为欧洲近代文明的坩埚。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数字之美,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人文之美,爱留根纳的秩序之美,直到托马斯•阿奎那,确立了中世纪经院美学的庞大系统。这是著作等身的艾柯在博士论文后的第二本书,他自嘲说:“我以年轻学者的笨拙方式讲述了一个故事,但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这个故事。”——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相信艾柯。
——复旦大学教授,书评人,豆瓣网艾柯小组组长 马 凌
这部轻松易读的作品直到今天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艾柯显然对中世纪艺术充满了热爱。
——《波士顿环球报》书评专栏作者 罗伯特•泰勒
如果你是一位想了解中世纪美学的读者,你会发现市面上没有哪本书比艾柯的这部作品更审慎、更优美、更精妙、更予人以启发。
——《艺术月刊》书评作者 A. C. 巴雷特
-
別想擺脫書
讀書、品書、藏書、論書、贈書、買書、愛書、借書、賣書、焚書、禁書…… 我們生命裡的重要時刻都有書的蹤影,誰說你能輕易擺脫書的? 緣起緣滅,書聚書散,這是書的命運,沒什麼好說的。但不管怎麼散,總也有一、二本是一路相隨,最後才分手道別的。這種書不多,需得智慧滿溢,耐讀耐思索才行。讀者諸君手邊若還沒有,容我提醒,你正要看的這本即是,千萬不要擺脫!──傅月庵── 本書的主題很特別,源自於艾可小時候被追問的一句話:「告訴我,小安伯托,你看書是想知道書裡頭有什麼,還是因為你喜歡看書?」 多年來,艾可深深地思索自己和書本的關係,並發覺書的種種影響:書籍紙張單純的香氣滋養,竟然能讓人定心安神。 一個書櫃就像是一群活生生的朋友,孤單沮喪時總能在它們身上得到溫暖。 而夜晚在圖書館工作的氛圍,更讓他有了《玫瑰的名字》裡圖書館謀殺案的想法…… 不過,身為愛書人也是有煩惱的:電子書會改變我們的閱讀習慣嗎?紙本書的未來將會如何呢? 那些被人們遺忘的書,隔了幾個世代之後還有重新出頭的機會嗎? 有了網路上天下地豐富的資料之後,還需要看書嗎? 該如何決定書櫃的秩序,把某一本書放在另一本書的旁邊? 當人死了之後,那些心愛的藏書又該何去何從呢? 為了要討論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文壇大師艾可於是和影壇大師卡里耶爾有了跨界的閱讀交流,而他們兩位作為愛書人、收藏家和研究者的獨到觀點,也讓這本書成為所有「讀者」都絕對不能錯過、穿越古今書史的精采即興演出! -
诠释的张力
翁贝托·埃科是意大利著名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其涉猎的领域包括中世纪哲学、美学、文学、大众文化、符号学、诠释学等诸多范畴;同时,埃科又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畅销书作家,他创作出大量的小说、杂文和随笔,赢得了“在世的最伟大作家”和“当代达·芬奇”的美誉。 书稿是对埃科众多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文本诠释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按照埃科文本诠释理论的发展轨迹和逻辑体系,书稿共分为10个部分展开考察和研究。稿件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行文流畅,专业术语和引文的运用都非常严谨。作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和纵横开阖的学术视野,对埃科文本的研读细致而见解独到,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也有不少精彩的阐述。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功底扎实、论证详尽、颇有价值的学术书稿。 -
On Ugliness
In the mold of his acclaimed History of Beauty, renowned cultural critic Umberto Eco’s On Ugliness is an exploration of the monstrous and the repellant in visual culture and the arts. What is the voyeuristic impulse behind our attraction to the gruesome and the horrible? Where does the magnetic appeal of the sordid and the scandalous come from? Is ugliness also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Eco’s encyclopedic knowledge and captivating storytelling skills combine in this ingenious study of the Ugly, revealing that what we often shield ourselves from and shun in everyday life is what we’re most attracted to subliminally. Topics range from Milton’s Satan to Goethe’s Mephistopheles; from witchcraft and medieval torture tactics to martyrs, hermits, and penitents; from lunar births and disemboweled corpses to mythic monsters and sideshow freaks; and from Decadentism and picturesque ugliness to the tacky, kitsch, and camp, and the aesthetics of excess and vice. With abundant examples of painting and sculpture ranging from ancient Greek amphorae to Bosch, Brueghel, and Goya among others, and with quotations from the most celebrated writers and philosophers of each age, this provocative discussion explores in-depth the concepts of evil, depravity, and darkness in art and literature. -
信仰或非信仰-哲學大師與樞機主教的對談
洛杉磯時報非小說類年度好書,已翻譯成多國語言。本書是舉世聞名的大師艾可與下任教宗熱門接班人選馬蒂尼的精采對談!他們站在教堂門檻的兩端,分別從信與不信的角度各抒己見,質疑對方的立論基礎。不論你是不是基督徒,都可以從這兩位大師的對談中看到智慧的光芒,得到引人深省的啟發。 -
符号学理论
全书共分五章,分别阐述了符号学的基本术语、概念及理论体系,并对“代码”、“符号功能”、“讯息”、“文本”、“超编码与低编码”等问题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