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轮下
《在轮下》是1946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当代德国文学界得奖最多的抒情诗人黑塞的杰作。黑塞运用淳朴与含蓄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主角汉斯·吉本拉德少年时期的生活、青春期的迷惑、神学校的教育与家庭背景。这是黑塞亲身血泪的经历,也正是黑塞自己的画像。书中充满着田园乡土的气味,对于心灵的危机与归宿的寻求有着传神纤细的刻画。 这是一位孤独的流浪者所奏出的优美的人生之歌。是一部以描写学生的悲剧,刻画青春期陷于迷惑的新文学作品。此书问世后,一时洛阳纸贵,迄今仍为文学名著中的畅销书。 -
茵梦湖
-
杀心萌动那一年
一个与世无争的大学生的难以置信的供状:他打定主意要杀死一个老纳粹。这种刑事犯罪行为的背景是1945年前后被人遗忘、业已湮灭在司法丑闻中的一段德国历史。 1968年的圣尼古拉节,一个柏林大学生在收音机里听到,宣判他最好朋友父亲死刑的纳粹法官雷泽最终被宣告无罪释放。他义愤填膺,决定放弃一切为好友讨还公道。 在准备刺杀计划的过程中,这个年轻人研究了朋友的家庭历史,进一步增强了采取行动的决心。特别是死者的遗嫣安内丽泽在1945年以后陷人了一系列的司法丑闻之中,这一切都呼唤他去复仇。他放弃了学业及和平主义的理想,甚至失去了女友卡特琳,一步一步走向他的计划…… 编年史专家弗里德里希一克里斯蒂安德里乌斯将一个动人的故事讲得环环相扣,他巧妙地把四个时间层面揉合到了一起,并展示了其中那些重要事件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关系。 -
贝恩诗选
●贝恩在早期作为一个狂热的圣像破坏者活跃在德国诗坛,其创作主题多为肉体的崩溃:疾病和死亡。1912 年贝恩发表了惊世骇俗的诗集《陈尸所和其他诗歌》,该诗集像一颗重磅炸弹震撼了德国文坛。组诗《陈尸所》由五首诗歌构成一个尸体解剖系列,诗人以跳跃性的、涩滞的语言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幅幅恐怖的死亡场景,其细节描写令人作呕。然而正是这种极端化的表现形式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1932年4月贝恩当选为普鲁士艺术院院士。1949年贝恩在出版家尼德迈尔的帮助下重返德国文坛。1951年8月21日他在马堡大学作演讲《抒情诗问题》,引起轰动。1951年10月他荣膺德国最高文学奖——毕希纳奖,1952年荣获联邦德国一等勋章,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诗人在思想上与传统的欧洲文化决裂,在语言上也打破了语言规范的束缚,文法和句法被粉碎了,诗的语言要么变得简短、破碎,要么变得笨拙、艰涩。 ●从总体上看,贝恩的诗歌创作是一场语言的暴动和形式主义的革命,是一种带有虚无主义色彩的唯美主义。他的诗歌和诗学继承了波德莱尔、马拉美、格奥尔格和瓦莱里开创的“纯诗”传统,启发了二战以后的抽象诗和具体诗,并对当代德国诗人雷曼、克罗洛夫、皮翁特克、赫勒雷、吕姆柯夫、恩岑斯贝格、格林拜恩等人以及当代欧美和日本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贝恩诗选》精选了贝恩早期、中期和晚期的诗歌代表作,是对诗人创作生涯的完美呈现。贝恩的早期诗歌在题材上沿承了波德莱尔,在内容上直面人类的恶之花——丑陋和病态,在语言上打破了文法和句法,被评论家称为“纯粹的丑学”。步入中年之后,贝恩徜徉在神话、幻想和哲学的国度,创作了大量辞藻华丽、形式完美的诗作,为他赢得了“静力学诗人”的美誉。 -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上中下)
内容简介及三卷目录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埋没了一个世纪的荷尔德林后期诗歌得以面世,并很快吸引了德国和德国以外的学者、诗人及哲学家的关注。荷氏作品融汇了欧洲启蒙运动后政治、历史、宗教、哲学和诗学中最核心的观念,是启蒙运动后新神话的建立、观念论哲学和浪漫派诗歌的里程碑。但由于诗人后期诗歌文本复杂,语言晦涩,思想艰深,阅读和理解荷尔德林一直不是一件易事。本书是对荷尔德林除赞歌外全部后期诗歌的翻译、注疏和解读,其中多数作品首次翻译为汉语。 全书分“文本卷”和“评注卷”(两册)。“文本卷”为德汉双语对照,按体裁和编年收录了荷尔德林1800-1807年间除赞歌外的全部诗歌作品(含完成作品,完整草稿、修改稿、不完整草稿、片段等)及其翻译。“评注卷”详尽阐述诗人后期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其神学、哲学、诗学和美学内涵,探讨作品的语言风格,吸收西方学界最新成果,对所含作品逐一作了详尽的勘读、训诂、注释和解读,还结合中国诗歌传统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对荷尔德林后期诗歌的完整翻译不仅填补了荷尔德林中译的空白,也将深化读者对西方历史和思想史上这一关键时期的理解。本书从语文学入手来展示思想史,这对帮助读者理解西方传统的渊源和治学方法,有重要促进作用和示范意义。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 文本卷目录 图版:荷尔德林画像 /1 题辞 /1 前言 /1 鸣谢 /1 凡例 /1 哀歌和箴铭体诗 迁徙者〔第二稿〕 /2 哀歌〔《美侬哀悼丢提玛》前期稿〕 /12 美侬哀悼丢提玛 /22 施图加特 /34 附录:秋节〔《施图加特》后期修改稿〕 /44 〈墓志铭〉 /50 饼与葡萄酒 /52 夜〔《饼与葡萄酒》后期修改稿〕 /66 通往乡间的通道 /80 还乡 /84 附录:还乡〔后期修改稿〕 /94 六音步格诗和另体诗 爱琴海 /100 〈犹如当农夫在节日里……〉〔〈犹如在节日里……〉散文初稿〕 /124 〈犹如在节日里……〉 /132 致兰道尔 /140 生命的中半 /144 生年 /146 哈特之廕 /148 父国詠歌暨草稿 致地母 /152 德意志詠歌 /160 在多瑙河的源头 /164 迁徙 /172 莱茵河 /182 〈和好的,你这从不教人信的……〉〔尚无标题时的《太平休日》草稿•前期稿〕 /200 〈和好的,你这从不教人信的……〉〔尚无标题时的《太平休日》草稿•后期稿〕 /208 太平休日 /218 独一的〔文本一〕 /232 独一的〔文本二〕 /242 独一的〔文本三〕 /252 独一的〔文本四〕 /262 拔摩岛 /272 拔摩岛〔后期稿本的初稿〕 /292 拔摩岛〔后期稿本的草稿片断合成文本〕 /312 提坦们 /324 家乡 /332 哥伦布 /334 路德 /346 〈……梵蒂冈……〉 /348 〈就是说从深渊……〉 /354 〈我曾问过摩萨……〉 /358 〈克洛普施托克死于……〉 /362 〈就是以往,父宙斯……〉 /364 雕 /368 日耳曼尼亚 /372 〈可是当上天的……〉 /382 〈如同鸟群缓缓掠过……〉 /392 致首领〔第一稿〕 /394 致首领〔第二稿〕 /398 〈致圣母〉 /404 最先来的〔第一稿〕 /420 最先来的〔第二稿〕 /422 最先来的〔第三稿〕 /428 〈如同海岸……〉 /434 〈就是当葡萄藤汁……〉 /436 提埝岛 /438 〈褐色枝叶上……〉 /444 〈伊斯特河〉 /448 〈……你以为,应跟……〉 /454 纪念 /456 姹女〔《姆涅摩绪涅》第一稿〕 /462 姆涅摩绪涅〔第二稿〕 /468 〈噫讴巴刻库……〉 /474 〈你们安稳筑造的阿尔卑山……〉 /476 海因里希帝 /480 〈并同感半神……〉 /482 希腊〔第一份手稿〕 /486 希腊〔第二份手稿前期文本〕 /490 希腊〔第二份手稿后期文本〕 /494 附录:希腊〔A. BennholdtThomsen合成文本〕 /500 〈人生是什么?……〉 /504 〈神是什么?……〉 /506 D.E. Sattler依据詠歌草稿和手稿片断合成的文本 提埝岛Ⅰ /511 提埝岛Ⅱ /518 家乡 /525 最先来的 /530 提坦们 /535 决断 /541 哥伦布Ⅰ /548 哥伦布Ⅱ /553 希腊Ⅰ /558 希腊Ⅱ /562 姆涅摩绪涅 /567 姹女 /571 附录 厄琉希:致荷尔德林(黑格尔) /576 专有名称索引 /581 标题与首行编目 /607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 评注卷目录 卷上 凡例 / 1 导论 / 1 法国革命与荷尔德林——父国与民族——荷尔德林的历史观——士瓦本的敬虔派神学——荷尔德林与德意志观念论——荷尔德林的诗学——后期诗歌的语言与风格——荷尔德林诗歌的文本——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阐释——中译原则与荷尔德林在中文语境中的接受——方法论:语文学与日耳曼学 哀歌与箴铭体疏证 体说 / 177 古典格律——原本的内容定义和后来的发展——18世纪中期阿卜特的感伤哀歌理论——18世纪末席勒的理想主义哀歌理论——荷尔德林的哀歌理论——18世纪德语哀歌创作:克洛普施托克,歌德,席勒——荷尔德林的哀歌创作——荷尔德林后期哀歌的文本问题——汉译格式和对应格律 《迁徙者》[第二稿] / 201 《哀歌》/《美侬哀悼丢提玛》 / 213 《施图加特》/《秋节》 / 235 〈墓志铭〉 / 250 《饼与葡萄酒》/《夜》 / 252 《通往乡间的通道》 / 309 《还乡》 / 316 六音步格与另体诗疏证 体裁说明 / 333 短诗体裁说明——六音步格——品达体——阿多尼体——文本说明 《爱琴海》 / 338 〈犹如在节日里……〉 / 372 《致兰道尔》 / 397 《生命的中半》 / 399 《生年》 / 410 《哈特之廕》 / 414 卷下 父国詠歌暨詠歌草稿疏证 体辨 / 419 名称的由来——词源、语用和汉译——詠歌与颂歌——荷尔德林的早期颂歌和后期父国詠歌——父国——父国的与民族的——格律问题——父国詠歌作品概览——翻译——手稿和版本问题 《致地母》 / 464 《德意志詠歌》 / 472 《在多瑙河的源头》 / 474 《迁徙》 / 497 《莱茵河》 / 519 《太平休日》(含〈和好的,你这从不教人信的……〉) / 567 《独一的》 / 630 《拔摩岛》 / 670 《提坦们》 / 737 《家乡》 / 743 《哥伦布》 / 745 《路德》 / 753 〈……梵蒂冈……〉 / 755 〈就是说从深渊……〉 / 764 〈我曾问过摩萨……〉 / 767 〈克洛普施托克死于……〉 / 774 〈就是以往,父宙斯……〉 / 775 《雕》 / 780 《日耳曼尼亚》 / 787 〈可是当上天的……〉 / 805 〈如同鸟群缓缓掠过……〉 / 812 《致首领》 / 813 〈……致圣母……〉 / 820 《最先来的》 / 834 〈如同海岸……〉 / 844 〈就是当葡萄藤汁……〉 / 846 《提埝岛》 / 847 〈褐色枝叶上……〉 / 851 〈伊斯特河〉 / 852 〈……你以为,应跟……〉 / 868 《纪念》 / 871 《姹女/姆涅摩绪涅》 / 884 〈噫讴巴刻库……〉 / 910 〈你们安稳筑造的阿尔卑山……〉 / 912 《海因里希帝》 / 915 〈并同感半神……〉 / 917 《希腊》 / 919 〈人生是什么?……〉 / 931 〈神是什么?……〉 / 933 附录: D.E. Sattler依据詠歌草稿和手稿片段合成的文本简注 / 935 黑格尔:《厄琉希:致荷尔德林》简注 / 936 年谱 / 937 文献目录 / 967 名词概念索引 / 1002 后记 / 1012 -
阴谋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