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與哀愁
美麗與哀愁是在1961至1963年分33回連載於《婦人公論》,敘述單身的女畫家音子,17歲時與小說家大木發生關係生下女嬰後,便搬到京都獨居,雖然成了小有名氣的畫家,但年華卻在寂寞中老去。故事自兩人在24年後的偶然重逢展開,描寫音子的女弟子慶子,一個正在青春期的少女與大木父子間的畸戀關係。這是描寫愛情糾葛和愛僧交織的作品。川端康成以他深察女人的犀利眼光,對於女人的心理解剖,細膩而鋒利。 -
湖
《湖》敘述主角桃井銀平由於雙腳如猿猴般醜陋,因自我嫌惡而產生一種屈辱感與失落感,也與社會產生了隔閡。為了尋求解脫,嚮往美與追求美,他特別喜歡追求美貌的女性,企圖以一種複雜而荒誕的感情,來治癒自己的心靈創傷。結果非但無法治癒內心的寂寞,沖淡自己的孤寂感,反而被一個飽經風霜的中年醜婦跟蹤。銀平覺得此生已無法獲得救贖,絕望之際只能將希望寄託在魔界,寄望來世脫胎換骨,變成一個美男子。全書通篇表露出一種無法癒合的孤寂感,宣揚人生無常,萬事皆空的思想,說明人的孤獨與寂寞是無法排除與解脫的,美的東西是虛無的,幸福也是空虛的,在哀愁與虛幻中追求與憧憬,是永遠無法達成的,即使女性美也無法拯救自己虛空的靈魂。 小說中完全是採用意識流的創作手法,整個故事以幻想、幻聽、聯想與回想構成,時間倒敘,由近及遠,空間交叉混合,最終以湖為中心。湖是聯想與回憶的主要觸發物,藉助湖把現實帶到夢幻的世界,又從夢幻的世界中引回到現實中。作家透過描寫人物的意識流動和幻想的心理軌跡,進一步深入探索人物內心活動的祕密,挖掘人內在美醜對立的精神世界。 作者簡介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1日生於大阪,幼時父母相繼過逝,由祖父扶養成人。川端大學畢業後,擔任「文藝春秋」編輯委員,1926年他的成名著作《伊豆的舞孃》在「文藝春秋」連載。1949發表《千羽鶴》,因此作品獲得「藝術院獎」。1934年開始陸續發表《南方之火》、《淺草祭》、《雪國》等作品,1956年,他的作品《雪國》被譯為英文,在美國發行,《千羽鶴》被譯成德文,在德國出版。1968年川端以《雪國》、《千羽鶴》、《古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川端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在亞洲是第二人。 譯者簡介 唐月梅,畢業於北大東方語言文學系,現任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早稻田大學客座研究員、橫濱市立大學客座教授。著有《日本文學思潮史》、《日本人的美意識》,譯有多部川端、三島與井上靖代表作品。 -
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
张石,1990年毕业于东北师大外语系,获文学硕士,后游学日本,现任日本《中文导报社》副总编辑。多年致力于川端康成研究。 本书为研究川端康成生平及其著述的专著。川端康成(1899-1972)为日本著名小说家,于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虽受西方现代文化的洗礼,但他的根在东方。川端自幼父母双亡,跟随祖父生活,并深受祖父中医药、易学等方面知识的影响,因此,川端的作品体现了东方人有 -
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
《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内容简介:《比较文学文库》是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丛书》之后,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组编的又一套学科建设丛书。《比较文学文库》的基本宗旨,是进一步立足学科,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陆续出版一批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性著作,包括专著、译著、工具书等,为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进一步繁荣作出贡献。 -
川端康成文学的文化学研究
《川端康成文学的文化学研究:以东方文化为中心》: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学术文库。本著作对于川端康成文学在哲学层面和思想史层面上这一综合性的又是极为深刻地具有理论逻辑的阐释,是国内研究界和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研究界所未曾有过的。它以相当深刻的艺术洞察力、相当丰厚的中华文化修养,和对于“川端文学”极为细腻和到位的感知能力,第一次深刻地阐明了作为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文学中包含着如此丰厚的中华文化因素。 作为对一个特定定国家的特定作家的联合行动是行的发生研究,《川端康成文学的文化学研究:以东方文化为中心》则是以一个重大的文学创作作为“个案解析”,显示了比较文学的发生学观念包括“多元文化语境”、“变异体文学概念”等等透入国别文学领域进行“文学文本”研究的可能性,《川端康成文学的文化学研究:以东方文化为中心》已经得到相关领域内我国和日本的一些学者的积极肯定和褒扬。 -
古都
捨子ではあったが京の商家の一人娘として美しく成長した千重子は、祇園祭の夜、自分に瓜二つの村娘苗子に出逢い、胸が騒いだ。二人はふたごだった。互いにひかれあい、懐かしみあいながらも永すぎた環境の違いから一緒には暮すことができない…。古都の深い面影、移ろう四季の景物の中に由緒ある史蹟のかずかずを織り込み、流麗な筆致で描く美しい長編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