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的女儿
《火的女儿》是法国大诗人奈瓦尔的小说集,包括他最著名的小说如《安婕丽嘉》《西尔薇娅》《奥蕾莉娅》等,这些小说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阿兰-傅尼埃的《大莫纳》、安德烈•布勒东的《娜佳》都从奈瓦尔那里受到启发。 在钱拉•德•奈瓦尔身上,与生俱来的疯癫在未发作时,仅仅表现为过分主观,可以说比大家更加重视一场梦幻、一丝回忆,更加重视感觉的个人质地;对于现实,大家的感觉和觉察相同,他却更为注重。这种艺术秉性,用福楼拜的话来讲,导致把现实仅“用来当幻觉描绘”的天赋,导致造成假象的天赋,这原本用来描绘某种现实是很有价值的,最后却变成癫狂,正好切合文学独有的精华演变…… ——马塞尔•普鲁斯特《驳圣伯夫》 从《西尔薇娅》到《大莫纳》和《追忆逝水年华》,从《奥蕾莉娅》到《娜佳》,都存在着一条既隐秘又明晰的线索。奈瓦尔的才能在于能创造一种与自己风格特色十分相适应的形式。小说体裁的概念被他冲破了。 ——米歇尔•莱蒙《法国现代小说史》 在文学史上,奈瓦尔的诗歌和小说似乎可以归类于后期的浪漫主义,但他的许多艺术手法则超前地预告了象征主义甚至超现实主义的诞生。奈瓦尔在浪漫主义小说中独树一帜的是,他把情调浪漫的故事引入到了梦幻、谵妄、回忆和神话传说的边缘。 ——余中先《文学天才加疯子:奈瓦尔》 -
浮云
雪子在印度支那和颓废不羁的富冈相遇相恋。战败前两人各奔西东,战后在废墟般的东京重逢。雪子明知富冈是个自私的有妇之夫,却无力结束苦恋。而在富冈眼中,雪子的存在连接着那段游离于战争之外的美好时光,同时他们也共有曾被战争戏弄的心灵创痛。两人的关系几经曲折,雪子最后选择陪伴富冈自我放逐到原始丛林密布的屋久岛工作。那里的潮湿和寒冷夺去了雪子的生命;富冈则不得不继续浮云般的幻灭人生。 战争期间林芙美子和同期许多日本作家一样曾亲赴战地写过迎合时局的报道。后来她不断反省战争本质,创作视线投向创痕累累的普通人。《浮云》虽不曾出现“反战”字样,却体现了尤为深刻的战争反思。此作自1949年11月在月刊杂志《风雪》(后转至《文学界》)上连载,1951年4月完成并于同月出版了单行本。1955年成濑巳喜男改编的同名电影,在《电影旬报》20世纪百佳日本电影榜单上名列第二,仅次于黑泽明的《七武士》。 -
地之国
二〇〇六年初,特立尼达人恰克•拉姆克森的尸体在纽约一条运河中被人发现。 在伦敦,在银行工作的荷兰人汉斯•范•登•布鲁克得知这一消息,回想起他和恰克在“九•一一”后的纽约意外结下的友谊。那是汉斯人生中的艰难时期:英国妻子带着儿子离开了他,仿佛是“九•一一”事件暴露了他们婚姻中的裂缝和无言以对。他独自客居纽约切尔西饭店,度过了迷惘、苦闷的两年。 因为对板球的共同爱好,汉斯与一群来自亚洲、西印度群岛的纽约底层移民打成一片。在这个不为人知的边缘世界,汉斯与恰克成为好友。恰克怀有一个梦想:建造纽约第一个正式的板球场。然而在了解恰克梦想与憧憬的同时,汉斯也渐渐发现恰克种种令人费解的行为背后的另一面。 “这是一部关于绝望、迷失和漂泊的美丽小说。也是对纽约城的精彩献礼。”(《今日美国报》) 一部精致的小说,虚构作品中的一大成就,也是最令我难忘的后殖民作品。……它经常被误读为一部“九•一一”小说,但这遮蔽了它最非凡的特点:它是后殖民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詹姆斯•伍德,《纽约客》 《地之国》悬念迭起,巧妙、精确地把握人物心理,给人难忘的阅读体验。约瑟夫•奥尼尔成功描绘了纽约这座全世界最著名的城市,也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表现了“爱”这种世人最熟悉的概念。 ——乔纳森•萨弗兰•弗尔 许多人试图写出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约瑟夫•奥尼尔做到了。 ——约瑟夫•奥康纳 几乎不知不觉间,读者被这部小说灼人的光芒烤焦。 ——塞巴斯蒂安•巴里 精彩异常……如菲茨杰拉德一样,奥尼尔是一个内省的诗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已经成了小说家的绿光——很多人追逐,却很少有人能得到的目标。奥尼尔在却通过《地之国》一书,跑得更远,臂膀伸得更广,迎向那伟大的光辉。 —— 莫里恩•科里根(美国公共广播电台) -
笨蛋联盟
《笨蛋联盟》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小说主要刻画了一位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黑人--赖利,他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都与常人不一样,被称之为疯子中的极品,傻瓜中的天才。但是,他并非真正的傻子,而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他要领导黑人工人闹革命,要组织一群"乌合之众"政党,虽然这些行为在常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甚至可笑至极。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依然和他那群被称之为傻瓜的黑人朋友们在白人的笑声中进行着他们所谓的革命事业, 表现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不公的观察体验,以及对变革的真诚信仰。整部小说语言幽默、诙谐,主人公的可爱的形象和对社会变革的精神在美国家喻户晓,深得美国读者喜爱。 -
上海孤儿
《上海孤儿》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主人公班克斯·克利斯托夫已经是闻名全国的大侦探,是伦敦上流社会人人称道的探案高手。然而,他本人内心却始终有一件离奇悬案难以释怀,那便是童年时代父母在旧上海扑朔迷离的失踪案。他生于20世纪初的上海,当时父亲受聘于一家势力强大的英国跨国贸易公司。十岁之前,班克斯的童年在外国租界度过。当时的上海虽然充满动乱,租界却是相对安宁太平的世外桃源,日夜有父母、保姆和佣人悉心照顾,还有邻居日本小伙伴山下哲与其朝夕相处。父亲公司所从事的丧尽天良的贩卖鸦片活动尽管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却并未对他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可是,班克斯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在九岁时随着一场突然变故宣告结束。父母神秘失踪,先是父亲,然后是母亲,杳无踪影,毫无线索。在回忆中,他一直认定母亲对英国公司贩卖鸦片活动毫不留情的批评态度和仗义执言的勇敢立场是造成父母相继失踪的原因。班克斯成了孤儿,只好被迫前往英国与姑妈同住,内心始终梦想着有朝一日回到上海,把父母失踪案弄个水落石出。虽然这一成为福尔摩斯式大侦探的稚气愿望在整个少年时代不断遭人耻笑,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对他而言,这个人生目标决不是白日梦式的痴心妄想,而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使命。完成学业后,他很快成为伦敦上流社会炙手可热的大侦探,虽然是“外来者”,却迅速成名,声望如日中天,同时还是一笔家族遗产的受益者和一名孤女的养父。 当二战的隆隆炮火威胁着远东和英国时,班克斯的使命感变得更加迫切,决心去勇敢面对自己的命运。他回到上海,相信父母尚在人世,决心破解父母失踪之谜,重新找回失落多年的天伦之乐。同时他异想天开地认为,只要自己能找到父母,使正义得到伸张,便能阻止世界大战。然而,此时上海已处在日军的步步进逼之中,重新把握过去的每一步都不断在印证着书中提到的女诗人意味深长的诗句:“一旦长大成人,童年便好比异国土地,离我们无比遥远。”故事在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菲力普叔叔令人不安的叙述中达到高潮。在一座不知名的房子里一间灯光暗淡的屋子里,随着他的讲述,主人公无法看到或不愿看到的东西慢慢浮出水面,一个惨痛的、略带讽刺意味的真相渐渐昭示在读者眼前:班克斯所深信不疑的有关父亲失踪案的背后原来只是个善意的谎言。母亲为保留他童年心灵的一块净土,和菲力普叔叔一道刻意让他相信父亲是个值得骄傲的英雄。而实际上,父亲并非如他所想,因为挺身而出,对公司老板在鸦片贸易中获取暴利的行为勇敢表示反对而遭人暗算。真相是:深爱着母亲的父亲因为性格弱点,不堪愿望与现实的折磨,与另外一个女人私奔,最后凄凉地死在异国。而母亲所作的一切牺牲、她所忍受的非人生活都只是出于一个单纯而感人的目的:为了班克斯能够好好活下去,为了他在成为失去双亲的孤儿后能够衣食无忧,并出人头地。也就是说,他所受的名校教育,他的所谓“遗产”和养尊处优的生活,他在侦探界骄人的名望以及在伦敦社交界的地位,全都是建立在母亲的苦难之上。真相大白之后,班克斯如梦方醒,终于看清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看到自己妄想单枪匹马拯救世界的宏图大志是多么虚幻浅薄。 -
青春
韩寒最新杂文精选集。 特别收录韩寒对于中国年内重大活动和事件的精辟言论。包括“倒钩案” “荆州挟尸要价” “城市,让生活更糟糕”等杂文。 同时也收录韩寒在最近一年里的赛车、创作动态,以及他的生活真实记录。包括“ 必须竖中指”“ 生活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等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