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
-
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
众多有关“最后的晚餐”的画作里,为什么餐桌上摆放的总是鱼? 老虎在东方被公认为是勇猛的野兽,为什么却鲜少出现在西方名画中? 如何从画作背景里远航的帆船来断定妇人的手中拿的是情书? 本书封面上的《阿诺芬尼夫妇像》中,墙壁中央悬挂的镜子里映出的是谁的身影? 日本知名美术史家宫下规久朗在代表作《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通过猿猴、蝴蝶、葡萄、向日葵、月亮、镜子、书信、铁路、性爱、梦……这些我们日常所熟悉的事物,这些在名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轻松解读各个时期中外名画的秘密。 这是一本绝不一样的入门级绘画读物。再也不依循历史脉络,无须知识背景,零基础就能读懂梵·高、伦勃朗。 全书收录150多幅画作,图文简单对应,普及知识与实物鉴赏并行。 -
據几曾看
《据几曾看》是葛康俞先生四十年代在四川江津撰写的著作,九万余字,著录古代书画一百九十九件。先生既精于绘事,亦深具文史修养,故立论切实,行文典雅,或辩析源流,或印证技法,或阐发画理,多具卓见,又以工楷腾写,精微超妙,殊为难得。本书由郑超麟,王世襄,范用,吴孟明诸位先生鼎力推介,葛季曾先生提供珍贵资料。书中附录作者的有关文章,系范用先生托友人辗转收集得来,王世先生不辞辛劳,亲笔善写读后记,吴孟明先生楷书作者小传,并校堪过录《中国绘画回顾与前瞻》长文。 -
封面秀
期刊杂志的历史,仅百余年。这百来年的前几十年的杂志封面还是极素净的,像古书之书面的作法,只在封面左上端贴一纸签,写上书名再无多余的装饰。只是到了“新文化运动”以后,期刊杂志的封面装帧才慢慢地花样繁多起来。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期刊杂志也成为了一种文化消费商品之后,它的外观的包装设计也必须同其他种类的商品一样花一番心思投入一定资金以期达到最终将商品顺畅推销出去的目的,卖得越多,利润越丰厚。我们可以从越来越花花绿绿的封面背后窥察到商家越来越焦灼的心态,以至于我们现在很难看到一张白纸似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封面了。极力追求“震撼性”与“醒目性”,成为商家与美术设计者一致的思路,而“目迷五色”缺乏判断力的读者终究会在花花世界的视觉冲击下迷失方向,丧失立场,仅有少数人对此保持警觉。 本书不是对封面设计作出艺术性评估。作者只是以个人的审美取向从个人藏品中挑选出六十个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想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封面是一个支点,这六十张封面全部是1950年以前产生的,已不再鲜活,它的装帧作画者绝大多数已不在人世。老的封面,开启了一扇窥视旧时代旧人物旧故事的后窗,吾乐于沉湎徜徉其内访幽探秘嗟古叹今想到便写。只向封面餐秀色,管它冬夏与春秋。 -
醉眼优孟
本书由我国著名戏剧画家高马得先生的戏曲人物画和知名艺术家、作家许宏泉的赏析文字组成。收高马得先生创作的昆曲、京剧、川剧等戏曲绘画80余幅,每图一文,涉及戏曲、历史、演员、梨园掌故,春秋笔法、戏画话戏,透过人生看舞台,生动雅致。堪为当代图说戏曲的最佳读本。 高马得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醉心于中国戏曲,遂以中国画形式描绘戏曲人物,笔墨简练洒脱,形象生动传神,情趣妙生,令人寻味。而许宏泉的文字老辣而又不失率真,说戏说画说人生,处处皆是真性情,亦庄亦谐,灵气逼人。 汪曾祺先生曾言,“我们可以称马得为‘画梦的人’”,人生如戏,戏梦人生。高马得和许宏泉,可以说都是与梦境交错并体悟着的“梦中人”。 他们对传统的怀想和景仰,也如一首动人的挽歌,是对过往的最真诚的纪念,这同样激动着今天的我们,与他们的思绪一起浮沉。 -
看图说书
本书以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金瓶梅》、《聊斋志异》、《剑侠传》。《淞隐漫录》为考察对象,尤以其出版史上名家木刻版画插图。亦即小说绣像为讨论重心。作者以随笔风格;糅合小说史、美术史、文化史的综合眼光,引领读者巡视古典小说及其精美绣像深入浅出,笔调轻松,充分调动了图像与文字两种不同煤介潜力;文字无法表达的,图像可为补充;图像不能胜任的。以文字担当。由此避免了一般小说研究者,对精美的绣像领像视而不见,而研究古代中国美术者,又轻视小说本身价值的弊病。作者成点评小说。或赏玩图刻;或议图文结合之得失。或论作者用心、刻工优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背景的读者,自会有不同规阅读受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