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密手稿
年近百岁的罗珊·麦克纳蒂枯坐于爱尔兰一家精神病院,她在这里度过了大半辈子,无亲无友,甚至无人确认她的年龄。精神病院即将关闭,面对巨变,罗珊避开照看她的格林大夫,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人生往事。而格林大夫也有写秘密日记的习惯。小说通过罗珊的回忆录和格林大夫的日记这两份“秘密手稿”,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爱尔兰秘史:其间交织着虐待、谎言、残暴、破碎的爱情和幻灭的希望。 -
芬克勒问题
2010年布克奖作品 “犹太裔简•奥斯丁”霍华德•雅各布森最出色的喜剧小说 “《芬克勒问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充满了睿智与幽默、忧伤与感性。它使人大笑,但却是在黑暗中大笑。” ——布克奖评委会主席、英国诗人安德鲁•莫申 “又一部杰作……阅读霍华德•雅各布森的作品而不为其音乐般的语言、塑造人物的力量以及深邃的洞察力所折服,几乎不可能。”——《泰晤士报》 特雷斯洛夫是BBC前广播制作人;芬克勒是著名的犹太哲学家、作家和电视名人;利博尔年近九十,曾经教授捷克历史,兼职好莱坞专栏评论员。三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却常年保持友谊。利博尔与芬克勒新近丧偶,成了鳏夫;特雷斯洛夫经过数次失败的男女关系后,也沦为了“名誉鳏夫”。一次意外遇袭后,特雷斯洛夫对自己的非犹太身份产生了动摇…… 小说以特雷斯洛夫及他的两个犹太朋友的生活为主线,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展现了英国伦敦犹太人的生活境况,亦庄亦谐的口吻讨论了犹太人的身份认同、反犹主义等严肃问题,堪比一部犹太史的缩影。 -
阿姆斯特丹
这是一部绝妙的黑色喜剧。报社主编弗农和作曲家克莱夫是一对老朋友,事业上如日中天。有感于双方的前情人莫利临死前所遭遇的疾病与屈辱,他俩订下一项协定:当一方不再能有尊严地活下去时,对方有义务结束其生命。然而,随着两人相继在事业上受挫,这对老朋友之间产生龃龉,他们的协定也就变成了一场相互谋杀。最后,两人为人性中最黑暗的欲望所驱使,不约而同地在阿姆斯特丹用安乐死结束了对方的性命。本书以其杰出的技巧,以及对当代英国的道德与公众生活的深刻洞察,而荣获1998年布克奖。 译 序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1948年出生于英格兰的奥尔德肖特,毕业于布莱顿的萨赛克斯大学,后在东安吉利大学获硕士学位。一度投身于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后来对这一反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感到厌倦,于1974年在伦敦定居下来。他性格刚毅,思维敏捷,具有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作品多为短篇小说,内容大都离奇古怪、荒诞不经,有“黑色喜剧”之称。许多作品反映性对人的主宰力量以及人性在性欲作用下的扭曲。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先爱后礼》(First Love, Last Rites,1975)、《床笫之间》(In Between the Sheets,1978),小说《水泥花园》(The Cement Garden,1978),戏剧《模仿游戏:电视剧三部》(The Imitation Game: Three Plays for Television,1981)、《陌生人的慰藉》(The Comfort of Strangers,1981)。其中《先爱后礼》获1976年毛姆文学奖。《阿姆斯特丹》是他1998年出版的一部新作,获该年度第三十届布克小说奖,标志着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一部好评如潮的小说 《阿姆斯特丹》一问世,即好评如潮。《多伦多明星日报》载文说,“本年度布克奖的获奖作品,是一部描写英国人的虚荣的迷人的小小黑色喜剧。……如同所有具有喜剧特点的优秀小说一样,不祥的后果迅速而又戏剧性地接踵而来——作为喜剧的精髓的缜密构思,成了麦克尤恩的一种专长。其结尾就像精彩的舞台闹剧的剧终一样干净利落。” 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载文说,“这是对当前英国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的一个粗野、乖张的讽刺。……入木三分。……回味无穷。是描写现代英国的道德衰退的一部粗野的黑色喜剧。” 《国民邮报》载文说,“这是一部精心创作的小说。优秀的讽刺作品是难觅的……然而,《阿姆斯特丹》是这种文学类型的一部小小的杰作。麦克尤恩具有一种非凡的娴熟技巧,能把人性中使人不愉快的方方面面表现得滑稽可笑。” 《蒙特利尔报》载文说,“这是对二十世纪末那种既助长自负又嘲弄野心的虚荣所作的一种聪明、辛辣而又完全能从中得到乐趣的检查。” 美国的《出版家周刊》载文说,“麦克尤恩是一个具有令人信服的天赋的作家……他以流畅的敏捷和带有讽刺意味的机智编织着情节。这是对伦理问题所做的一个既尖刻又聪明的探索。” 英国的《泰晤士报》载文说,“麦克尤恩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对隐藏在严峻外表下的语言的把握罕见而又细腻。……那是一种真正有独创性的表达。” 《金融时报》载文说,“冷嘲热讽,构思巧妙。它以梅杰政府后期为时代背景,对道德和体制作了扭曲、聪明、有时又令人激动的讽刺。书中的《法官报》酷似《泰晤士报》,《法官报》所干的傻事构思得引人发笑。……而在克莱夫·林利的身上,麦克尤恩勾勒出了现代艺术家的一幅尖锐得绝妙的肖像。……麦克尤恩的散文就像克莱夫·林利的音乐一样,具有绝对的音高。……《阿姆斯特丹》是一部短小的、反常出格的小说,但有着一部篇幅长得多的书的分量,有关英国的道德和公众生活,它所告诉我们的比同时代的任何一部小说或者非小说类写实文学作品都要多。” 英国的《卫报》载文说,“一部非凡的讽刺之作。……在寻求根绝我们最黑暗的欲望的过程中,麦克尤恩没有让一块石头不被翻出来……他的最大的技巧,是在人物塑造中展现出了种种微妙之处——友谊的持续,靠的是权力和竞争;职务政治中毫无意义的胜利或者失败,是在一种虚伪而又快活的气氛中获得的;而恋爱、友谊和婚姻,则从未能达到真正的结束。” 引语罗列了出来,也就无需我多言。从上述评论中,读者朋友自会看出,这是一本分量有多么重的书。 -
丝之谜
《丝之谜》(The Harmony Silk Factory,和谐丝庄)是他的第一部英文长篇,获得2005年度惠特布莱德奖的小说处女作奖。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马来西亚,华人农夫林强尼(Johnny Lim)在乡间开有丝绸店,名“和谐丝庄”,他是富商,也是当地人心目中的英雄,当日本人入侵马来半岛时,他不惧牺牲,奋勇抵抗。然而,在他的儿子林宝玉(Jasper)眼里,这位英雄父亲实在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一个马奸,一个叛徒,败类,鸦片走私犯和黑市上的投机倒把分子,和谐丝庄不过是他暗中行恶的幌子,掩人耳目的工具。不过,直到最后,我们才会明白,这一切,远非此前所设想的那么简单。 小说的叙述以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儿子林宝玉,妻阿雪(Snow),以及一位英国老友彼得·沃姆伍德(Peter Wormwood),出版商称,小说揭示出理解他人是何等艰难,而对他人形象的构建,又在何种程度上构建着我们自身。 -
凯利帮真史
英雄、盗匪的行侠冒险传奇,几乎是历各代、放四海,众人最为乐道的故事内容。它们的魅力所及,不但留传于古老的中世纪,也活跃于19世纪的近现代,吸引无数的作家知识分子去更新挖掘。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彼得・凯里就以其天赋的笔触将奇丽的色彩,悲壮的情感赋予了澳大利亚的一位家喻户晓的绿林好汉内德・凯利。他以其写给女儿的书信的独特形式,将?我们进入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草莽天地。看那群化身民间正义与自由精神的“盗匪”,因何落草、因何为寇,如何行侠、如何复仇,怎样与那些貌似君子的国家机器们周旋,又如何为那些受尽欺压的人们谋取幸福。彼得・凯里以浪漫之笔,从人们记忆中析解出“凯利帮”的历史,娓娓道出官逼民反的侠义故事之所以永远动人的魅力所在。本书曾获2001年英国图书布克奖。 -
传记作家的传记:一部小说
你可能是天使,但我说你是魔鬼,你就是魔鬼。 因为我是你的传记作家。 读过这本书后,你眼中的自我、他人、历史、社会,将截然不同。 一部惊心动魄的小说。 ========= 攻读博士学位的纳森,在一节课上,突然对所学的文学理论深恶痛绝。他觉得,唯有传记作家及其传主的故事,才 最摄人心魄。 在纳森眼里,迄今最伟大的传记作家,当属德斯特里-斯科尔斯,最伟大的作品,非他那部写维多利亚时代的博物学家博尔的传记莫属。 然而经过调查,纳森发现,那位无所不通的博尔只是一个传说,生平和学术资料全都藏头去尾,而传记作家本人,连生死都已成谜多年。 纳森感到,调查一位传主,有如一场自我放逐,寻找一位传记作家的真相,更是踏入了一个巨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