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的線條
本書為英國二○○四年曼氏布克獎得主,也是英國布克獎成立36年來首度闖越性與權力禁區的精彩作品,藝文圈一致好評! 尼克低喃了一聲,接受挑戰。這是他第一次看見里歐全裸,看見他臉上慵懶地觀察,輕鬆地譏諷,時而機靈時而遲鈍的面具暗影融化為赤裸裸的感受。里歐用嘴巴呼吸,表情看在尼克眼裡不只因慾望而苦,還有自責——怪自己怎會如此遲鈍,如此虛榮,如此盲目。 一九八三年夏天,正值青春年華的尼克?蓋斯特搬進費登家位於諾丁丘的豪宅閣樓。一家之主傑洛?費登是野心勃勃的新任保守黨議員,女主人瑞秋出身顯赫,夫婦膝下有陶比和凱薩琳一雙兒女。尼克就讀牛津時就對陶比傾心,但住進費登家後,跟風波不斷、叛逆任性、見解犀利的凱薩琳結為密友,並惶惶負起照顧凱薩琳的責任。 八○年代中期英國社會蓬勃發展,出身微賤、對政治和財富純真又無知的尼克一腳踏入費登家的世界,尼克心思細膩,觀察敏銳,才思敏捷,周旋於豪華盛宴、勾心鬥角、既滑稽也駭人的眾生百態之中。尼克在這一切充滿可能的時代裡,得以追求對美的執迷;對他而言,美的收穫就如同權力和財富對其友人一樣動人心魄。與任職於地方政府的一名黑人文官相戀讓他初嚐愛情滋味,後來跟一名俊美的百萬富翁的戀情才讓他的生活產生巨變,意外成為(異性戀)政壇醜聞的擋箭牌,也讓殘酷年代的虛妄幻想隨之浮現。 小說時間設於讓柴契爾夫人重握大權的兩次大選之際。書中呈現了歷經巨變和傷痛的四年。文字飽滿,情感豐沛,是數一數二的英語作家的重要著作。 「我們選出了一本令人興奮、寫得極精采的優勝作品,該作深入八○年代的佘契爾時期,對愛情、性與美的尋求,罕見地做了極為精緻的處理。」 ——二○○四年曼布克獎評審團主席史密斯(Chris Smith) 第一本榮獲布克獎的男同志小說。除了細膩呈現倫敦的同志文化,也描繪了八○年代倫敦對階級、社會、政治、家庭及性愛的世俗觀念,有如亨利?詹姆斯寫十九世紀晚期的紐約和歐洲社會。霍林赫斯特舉重若輕,用輕筆寫難題,也輕巧帶過道德評判。 ——《書評雜誌》 令人驚豔!讀之怡人,豐饒,古典,優美,一部沉靜的鉅著。 ——《蘇格蘭週日報》 一個時代躍然紙上,哀傷,有如快照。 ——《西雅圖時報》 一部出色的社會喜劇。作者以小觀大,觸角敏銳,對人際、階級的觀察永遠如此精闢。精彩之作。 ——《紐約時報書評》 佘契爾的身影只在邊緣徘徊卻揮之不去,讓人滿心期待她隨時翩然而降。 ——《紐約時報書評》 熱愛風格雋永、犀利譏誚之作的讀者,千萬別錯過這本文字優美、情感濃烈的小說。 ——《華盛頓郵報》 作者承襲亨利?詹姆斯的傳統,面面俱到巧妙呈現一副辛辣、諷刺的權力和性愛圖像。 ——《類型雜誌》 「若《游泳池圖書館》是宴會小說,那麼《美的線條》就是不可避免的宿醉。」 ——愛德蒙.懷特(Edmund White) -
發光體
令人讚嘆的繁複結構,使人沉迷的敘事手法, 魔幻般召喚出一個由貪婪與黃金構成的世界,栩栩如生…… 英語文學界新慧星,震驚世界文壇破格之作! 一部以後現代實驗包裹的維多利亞式奇情小說, 成就曼布克獎史上最年輕得主,篇幅最長得獎作品 伊蓮諾‧卡頓(Eleanor Catton)得獎小說《發光體》 售出25種語文版權,全球銷量超過50萬冊 改編電視影集籌備中 《發光體》出版後,在全球受到高度矚目和肯定: 已榮獲:英國曼布克獎、加拿大總督文學獎最佳英文小說、紐西蘭圖書獎年度小說 入圍決選:華特‧史考特歷史小說獎、安可文學獎、英國國家圖書獎、狄倫湯馬士文學獎、好讀(Goodreads)網站年度好書歷史小說類 入選單月/年度選書: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小說類:單月選書、年度編輯推薦、邦諾書店年度選書小說類、《紐約時報》年度百大注目好書、《華盛頓郵報》年度注目小說、《華爾街日報》年度選書小說類、《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年度十五大小說、《堪薩斯市星報》年度選書、《紐約雜誌》年度十大好書第三名、《寇克斯書評雜誌》年度歷史小說、書痴網站(www.bookish.com)年度選書小說類。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衛報》、《獨立報》、《金融時報》、《觀察家報》、《每日郵報》年度選書 加拿大:《環球郵報》(加拿大作家組)年度小說、《筆與紙》雜誌年度六大小說 紐西蘭:紐西蘭圖書獎讀者票選年度好書 雨夜中一場神祕聚會,一個意外的闖入者, 分屬黃道12星座的12個男子, 交織出一場錯綜複雜的命運大戲。 結盟與背叛、祕密與謊言、幸運與不幸, 令人髮指的罪行、近乎荒謬的癡戀, 宛如迷霧,卻又如星空隱然有序,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棋局中,最後的真相即將浮現…… 1866年一個雨夜,來自英國的華特‧穆迪經過漫長的海上航行,疲憊不堪地抵達紐西蘭的海岸小鎮霍基蒂卡。他跟當時所有做著發財夢,從世界各地蜂擁而至的人一樣,準備在這股淘金熱中為人生賭上一把。當華特走進旅館的吸菸室歇腳時,發現裡面擠了12個男人,從外貌與穿著看來,混雜著不同種族與身分階級,畫面極不尋常。 初來乍到的他,意外闖入一場祕密聚會。 這12名當地男子神情凝重地聚在一起,為的是釐清一天之內三起疑似犯罪事件之間的關聯:鎮上最富有的淘金者無端失蹤;一名離群索居的酒鬼遭到殺害,家中發現藏有大批黃金;一名妓女自殺未遂倒臥路邊,即將接受謀殺罪審判。 然而真實與表象有著極大落差,隨著每個男人說出自己的片面故事,真假難辨的說詞逐漸拼湊出一張交織著同盟與背叛、祕密與謊言、幸運與不幸的大網。有人聯手讓妓女身陷鴉片毒癮,有人戀上妓女,有人則是死者的異姓親兄弟,穆迪很快捲入這重重迷霧中,但他身上也帶著自己的祕密……而穆迪在船上目睹的一幕景象,又將與以上事件巧妙串連起來。 這張錯綜複雜的謎網如同星空般隱然有其運行秩序,每件事皆互為關連,每個人在其中皆有扮演的角色,卻渾然不覺…… 《發光體》(The Luminaries)既有扣人心弦的犯罪懸疑,也有近乎荒誕的愛情,是部深具企圖心、令人驚嘆的不凡傑作。多位敘事者輪番上陣,不斷顛覆先前的關係與預設,揭露虛假的表象,充滿語言與心理趣味。整部作品別出心裁地以12星座星盤為敘事架構,呼應命運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互為牽連、重塑的命題。作者的文字精準呈現濃厚的歷史感,召喚出19世紀中葉世界的運輸與金融流動,淘金熱爆發與破滅的時代圖像。 全球媒體一致讚譽: 曼布克獎委員會:「今年不論初選或決選名單,都呈現出多樣化的主題面貌……卡頓以舊文學形式大膽嘗試──維多利亞式『奇情小說』,在評審眼中脫穎而出。她承襲威爾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及赫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的精神,卻創造出嶄新的文風。」 2013年曼布克獎評審團主席羅伯‧麥克法蘭:「偉大的傑作:令人讚嘆的繁複結構,使人沉迷的敘事手法,魔幻般召喚出一個由貪婪與黃金構成的世界,栩栩如生……[在本書中]你偶爾覺得迷失,擔心它畢竟是『大而無當的鬆垮怪獸』,然而結果證明,它的結構就像太陽系星圖般嚴謹……[卡頓的小說]牢牢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我們讀了三遍,深入挖掘(套用書中隱喻),每一次拜讀都能產生不凡體會,得到極大收穫。這是一部展現出驚人掌控力的小說。每一個句子以及故事節奏與平衡感,在在顯露出成熟。確實需要投入心力……但它就像蘊藏量最豐富的金礦,只要往內挖,就能得到龐大的收穫。」 加拿大總督文學獎評議委員會:「《發光體》是一整個敘事宇宙,有著屬於自己的神祕世界。令人振奮的文學成就,讓人目眩的敘事手法。每個角色都是顆行星──各以複雜而耀眼的方式登場。精確靈動的文筆,昭示出貪婪、恐懼、嫉妒、渴望──以及人性中的一切。」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這是一部角色紛陳的精心之作,卡頓初試啼聲後再度超越期許。才華橫溢……展現強烈企圖心。《發光體》是部了不起的小說,扣人心弦,情節緊湊,充滿驚喜。」 《The Short Day Dying》作者彼得‧霍布斯:「如此精采,一部難得一見,讓你只能搖頭驚嘆的作品……難能可貴。佈局卓越、手法精湛、引人入勝。《發光體》是部傑作,作者的無限潛力與才華有目共睹。」 《全國郵報》:「魅力無窮……一次成功的大膽實驗。」 《紐約時報》書評:「令人目眩神馳的故事,古靈精怪,足以媲美珍‧奧斯汀。讓我們隨著穆迪冷靜的頭腦一起挖掘事件真相,並判斷他在船上見到的幽靈,是否也是謎團中的一環。他是福爾摩斯,是康拉德筆下的理性之人……《發光體》成就輝煌。卡頓以復古手法,生動重現十九世紀風格,卻創造出二十一世紀前所未見的小說。書頁翻飛,書本沉甸甸的重量很快從右邊移到左邊。世界在我們眼前開啟又關閉,展現出人性的種種衝突與絕望。太精采了。說到篇幅,當然,如此精采的好書,永遠不嫌太長。」 《為愛起程》作者傑伊‧帕里尼:「真正的好書突破類別框架,獨樹一格。就各方面而言,伊蓮諾‧卡頓令人振奮的第二部作品《發光體》,難能可貴地實踐了這句格言。小說的篇幅似乎令人卻步,但別被嚇跑。她是當代最會說故事的作家之一,帶領讀者深入撲朔迷離的情節,角色之間的糾葛,超乎想像。 她以深厚的歷史感賦予舊時代不遜於未來的新生命。在她筆下,時光流逝,創作的奧祕在字裡行間發出閃閃微光。我希望這本書不要結束──某種程度上,故事並未結束。卡頓的光芒不會消逝。」 《Skippy Dies》作者保羅‧莫瑞:「《發光體》令我傾倒。多麼狂野而奇特的世界、多麼令人難忘的角色,全都以如此華美的魅力、如此別出心裁的手法貫穿起來。年輕作家能寫出如此精采的作品,讓我對這門藝術的未來充滿希望。傑出,名符其實。」 《深夜小狗神祕習題》作者馬克‧海登:「欲罷不能。」 《紐西蘭先驅報》:「偶爾,你會讀到一部小說,帶領你超脫日常瑣事,把你拆解開來,然後重新組裝,讓你覺得彷彿剛與天才度過一段假期。伊蓮諾‧卡頓驚人的新作品《發光體》正是如此……卡頓是位了不起的作家,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蘇格蘭人報》:「格局恢弘,書中充滿不凡之處……極為卓越……卡頓的文筆細膩,充滿才氣。」 《每日電訊報》:「無可抗拒……扣人心弦的情節巧妙展開,貫穿全書,直至令人滿足的結局。這部小說從第一頁開始便牢牢掌握情節發展方向……敘事結構令人著迷,故事在書中各個角色的個別消息與觀點間游移,彷彿羅生門般,卻不令讀者混淆。眾多角色介入其中扮演偵探,而非作壁上觀……卡頓證明自己是有能力掌握情節與節奏的作家,足以媲美莎拉‧華特絲(Sarah Waters)。她的小說大量採用老式情景,肯定可以稍加說明當代眾多耀眼作家為何喜歡以舊時代為書寫背景。」 《寇克斯書評雜誌》2013年最佳歷史小說推薦好評:「層層堆疊、別具一格、引人入勝……卡頓筆下流露自信,華麗的詞藻恰到好處……她融合了維多利亞冒險故事、靈異故事、《月光石》的偵探小說典型,以及幽默敘事手法,創造出一部會讓湯瑪斯‧品瓊或胡立歐‧柯塔薩(Julio Cortázar)都感到驕傲的後現代小說;作者有趣地使用了天文學與占星學,甚至帶有卡爾維諾色彩。在巧妙與刁鑽之間,存在無盡可能……故事百迴千折後,出現漂亮的結局。讀完整本書需要費點功夫,卻是最令人愉快的功夫。」 《麥克林》雜誌:「故事躍然紙上……從封面到封底,一切似乎順理成章,卻又攸關重大。一個自成一格的微妙世界。」 《衛報》書評克莉絲蒂‧甘恩:「伊蓮諾‧卡頓是位傑出作家…… 這本書份量十足──厚達八百三十二頁。 引人入勝的故事,背景設在淘金熱時期、未開化的紐西蘭南島西岸。故事中每一句話都寫得精采,每一個驚心動魄的章節結尾,都讓我們迫不急待翻開新的一章。《發光體》結構精湛,是部登峰造極的文學作品,讓人忍不住一頁翻過一頁。」 《衛報》書評莎拉‧邱吉威爾(曼布克獎決選名單評論):「卓越的藝術形式,在這繁複的星象圖中,發光體(傳統上是指日與月)是固定角色,另外十二個角色圍繞他們打轉;隨著月亮逐漸消失,長章節慢慢縮減為短章節。《發光體》是部關於淘金、愛情、故事與書本的書。」 《出版家週刊》:「在這凡事講求經濟、語言直白的世界,熟練地表達了豐富的細節……卡頓巧妙地節制詩興,並偶爾打破虛實間的第四堵牆──跳出來提醒讀者故事內容,以及最重要的,述說故事的快感。」 《環球郵報》:「十全十美…… [卡頓的] 權威與熱情令人印象深刻,她似乎帶著我們四處遨遊,而我們每每信任她能帶著我們回到正軌……《發光體》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就……伊蓮諾‧卡頓顯然具備令人稱羨的才華與智慧……一個不容否認的成就。」 《溫伯尼自由報》:「無懈可擊的推理文學,場景設在一八六○年代紐西蘭淘金小鎮……卡頓精準掌握了維多利亞時期的語調並貫穿全書……作者的才華如陽光般耀眼。」 《溫哥華太陽報》:「無與倫比的敘事掌握能力……卡頓以傑出手法為故事的時空注入生命;貪婪對人性的戕害躍然紙上。她能細膩地掌控語言,全書語調優美……本書就像個巨大的魔術方塊,在一面面情節間切換、轉變,創造出新的模式、新的視野。」 《筆與紙雜誌》維特‧溫格納:「了不起的成就…… [卡頓]超越了前作的大膽自信,創造出一部格局浩大、曲折離奇、極度細膩,並令人讀來津津有味的歷史鉅著,交織著一八六○年代中期紐西蘭南島小鎮霍基蒂卡的淘金熱帶來的人心貪婪……《發光體》是部引人入勝的小說,也是一部文學瑰寶。」 《紐約時報》:「卡頓小姐生動描繪紐西蘭的地形風貌、熙熙攘攘的淘金熱潮,以及即將馴服這個國度的文明外衣……環環相扣,獨具匠心。」 英國蜉蝣肆書店(Foyles)網站編輯強納森‧魯平:「對於只想找個好故事的讀者來說,本書核心的謀殺懸疑事件,將徹底抓住你的注意力……然而書中遠不僅如此:躍然紙上的生動角色,文字的魅力,以及寫作過程中的傑出實驗……卡頓是難得一見冰雪聰明、才華洋溢的作家,是小說沿革的急先鋒。我有信心,她注定成為這一世代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作家。」 《衛報》:「這是一本讓你蜷起身子全神貫注閱讀的小說,錯綜複雜的糾葛、鉅細靡遺的敘事,集維多利亞奇情小說之大成……毒販與礦商、妓女與騙子、數不清的祕密與情節:這本書灑上金砂,並浸在鴉片中。紐西蘭文壇欠缺一部維多利亞年代史詩:卡頓填補了這個空隙,並一窺其他維多利亞風格作家不得其門而入的堂奧。」 《每日電訊報》:「《發光體》是部藝術傑作……以後現代實驗包裹的維多利亞式奇情小說。它立基於占星學的情節迂迴而精確……但也是部引人入勝的謀殺懸疑小說,玩弄著文學形式,令人著迷……[卡頓是]聰明的作家,將帶來更多令人讚嘆的作品。」 《獨立報》:「曲折複雜且人物眾多的情節,古風與現代感兼具,儼然已成概念藝術……卡頓採用十九世紀的措辭與行文節奏,不僅承襲或模仿古老敘事風格,更為當代重新創造新的文學形式。自信、生動、絲絲入扣,卡頓掌握了獨具個人風格的敘事語調。」 《觀察家報》書評朱立安‧巴吉尼,2013年年度選書:「伊蓮諾‧卡頓的《發光體》將為我那厚厚一疊但從來找不出時間閱讀的好書錦上添花。」 《環球郵報》2013年最佳加拿大小說:「對於生在加拿大、長於紐西蘭、一舉奪下曼布克獎及總督文學獎的二十八歲作家卡頓來說,今年是豐收的一年,但這是她應得的。背景設在十九世紀紐西蘭的《發光體》,不論筆觸或角色都令人驚嘆。」 《華盛頓郵報》書評克立斯‧波傑里安,2013年度注目小說:「逾八百頁的鉅著,背景設於一八六五年淘金熱時期,十九個貪婪的角色及一具屍體,若要理解這本錯綜複雜的小說,最好的方法就是遵照水門事件法則:跟著錢走。一本精心擘劃的小說,讀來樂趣無窮。」 《紐約時報》2013年百大注目好書:「這本榮獲曼布克獎殊榮、以紐西蘭為背景的愛情懸疑故事中,卡頓以生動手法臨摹十九世紀小說,同時創造出二十一世紀前所未見的傑作。」 《衛報》書評賈斯汀‧喬登,2013年度選書:「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宛如以紐西蘭淘金熱為背景的威爾基‧柯林斯懸疑小說。書中徐徐揭露一個盤根錯節的結構,質疑著命運、意志,以及人類對意義的追尋。」 《獨立報》2013年度選書:「卡頓巧妙編織出一個屬於紐西蘭淘金熱的故事,豐富的語調與歷史,離奇而交錯的橋段,形成宛如電視影集的質感。」 《堪薩斯市星報》2013年度選書:「闃黑的暴風雨夜、十九世紀淘金熱、懸疑的謀殺事件。此外夫復何求?」 《紐約雜誌》 2013年度好書第三名:「一部非常敏銳、讀來樂趣橫生的小說,彷彿密室謎團、義大利式西部片、數獨益智遊戲和《艾德溫‧德魯疑案》(Edwin Drood)的綜合體。」 《我們愛這本書雜誌》:「以全知敘事者角度說故事這點來看,卡頓堪稱大師;至於縝密描繪人物外型、精準刻劃角色心理,卡頓更是高手……成果是部全然可信的歷史小說,文中充滿隱喻,足以媲美《德古拉》、《白鯨記》,以及狄更斯最傑出的作品:《我們共同的朋友》、《荒涼山莊》與《遠大前程》……就格局與嚴肅性而言,《發光體》可與維多利亞時代任何一套三部曲抗衡──對一位二十八歲的年輕作家來說,實為了不起的成就。」 《書商雜誌》2013年度選書:「恢弘的格局(八百頁)與背景(一八八○年代紐西蘭淘金熱),活生生回到十九世紀。非常年輕也非常有才氣,卡頓是實至名歸的曼布克獎得主。」 《經濟學人雜誌》2013年度選書:「夢寐以求的小說。傑出耀眼,無可挑剔。」 好讀(Goodreads)網站2013年最佳歷史小說:「《發光體》是部結構精湛、極其敏銳的靈異故事,令人不忍釋卷。對一位才二十多歲的作家而言,這是個令人興奮的成就,它向評論家與讀者證明,卡頓將躋身國際文壇最耀眼的明星之列。」 書痴(Bookish)網站2013年度小說:「對於熱愛冒險故事與愛情故事的書迷,伊蓮諾‧卡頓這部企圖心旺盛的曼布克獎得獎之作,讓讀者在錯綜複雜的架構中苦苦摸索結局,極具趣味。」 -
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
Shortlisted for the 2015 Man Booker Prize A recipient of the 2015 American Book Award One of the Top 10 Books of 2014 – Michiko Kakutani, The New York Times A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Notable Book Named a best book of the year by: The New York Times Chicago Tribune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Boston Globe Time Newsweek The Huffington Post The Seattle Times The Houston Chronicle Publishers Weekly Library Journal Popsugar BookPage BuzzFeed Books Salon Kansas City Star L Magazine From the acclaimed author of The Book of Night Women comes a “musical, electric, fantastically profane” (The New York Times) epic that explores the tumultuous world of Jamaica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In 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 Marlon James combines brilliant storytelling with his unrivaled skills of characterization and meticulous eye for detail to forge an enthralling novel of dazzling ambition and scope. On December 3, 1976, just before the Jamaican general election and two days before Bob Marley was to play the Smile Jamaica Concert to ease political tensions in Kingston, seven gunmen stormed the singer’s house, machine guns blazing. The attack wounded Marley, his wife, and his manager, and injured several others. Little was officially released about the gunmen, but much has been whispered, gossiped and sung about in the streets of West Kingston. Rumors abound regarding the assassins’ fates, and there are suspicions that the attack was politically motivated. 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 delves deep into that dangerous and unstable time in Jamaica’s history and beyond. James deftly chronicles the lives of a host of unforgettable characters – gunmen, drug dealers, one-night stands, CIA agents, even ghosts – over the course of thirty years as they roam the streets of 1970s Kingston, dominate the crack houses of 1980s New York, and ultimately reemerge into the radically altered Jamaica of the 1990s. Along the way, they learn that evil does indeed cast long shadows, that justice and retribution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and that no one can truly escape his fate. Gripping and inventive, shocking and irresistible, 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 is a mesmerizing modern classic of power, mystery, and insight. -
曼布克奖得主短篇小说精选
编译了自1969年到2011年历届曼布克奖得主的优秀短篇小说,展示了这一国际重要文学奖项的文学成果。英国图书界提议设立一项可以与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美国普利策奖相媲美的文学大奖。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另一大世界性文学奖项。 -
白老虎
◆英語文壇最高榮耀曼布克獎得獎作! ◆榮登泰晤士報、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亞馬遜網路書店2008年度之最! ◆曼布克獎評審主席讚譽:藉由獨一無二的原創性脫穎而出,各方面都堪稱無懈可擊! 他是僕役、哲學家、企業家、殺人兇手、溫家寶的「企業家精神」導師,他是「白老虎」…… 我是值得信賴的忠僕,開車、服侍主人、對主人做的勾當視而不見, 直到那一只裝滿現金的紅袋子出現在車後座…… 我割了主人的喉嚨,卻依然逍遙法外,還一夕致富, 沒人能逮住我,因為我是白老虎。 巴蘭.哈外是個說故事高手,在一盞華麗水晶燈下,他花了七個晚上對中國總理溫家寶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巴蘭出生在印度中心的小村莊,雖然來自最低種姓人家,卻是全村最聰明的孩子;家人為了生計卻讓他退學去茶館工作。他在敲木炭和擦桌子時幻想著逃跑,希望擺脫黑暗、貧窮、沒有明天的農村生活。 直到一個有錢地主雇他為司機,巴蘭的機會來了。他在本田汽車的方向盤後面第一次看到德里,看見跟他一樣身分低下的僕人與腰纏萬貫的主人在大都市裡積極鑽營權力、財富與酒色。在蟑螂、水牛、客服中心、妓女、三千六百萬零四個神、貧民窟和購物中心之間,巴蘭的人生教育就此展開。 他想要當一個忠僕,卻又壓抑不了過好生活的慾望;他學到了新印度最重要的新道德,開始策劃老虎該如何掙脫牢籠:每一個成功人士在往上爬的路上,總要流一點血吧? 故事詼諧、緊湊,敘事獨特,扣人心弦。沒有莎麗、瑜伽、塔不拉鼓,卻有對經濟新興國印度精確露骨的觀察。從黑暗的村莊生活到光明的企業成功,巴蘭的旅程完全沒有道德,精采得肆無忌憚,令人難忘且愛不釋手。 【好評推薦】 ◎曼布克獎評審主席稱頌: 「藉由獨一無二的原創性脫穎而出。對印度社會陰暗面的描寫,為印度文學創立了別開生面的格局。作者透過扣人心弦的高難度鋪陳技巧,使讀者對書中主角這個徹頭徹尾的惡棍心生憐憫。全書以幽默的生花妙筆處理貧富懸殊及窮人難以跨越社會鴻溝等社會議題,令人手不釋卷。這本小說始終維繫一以貫之的風格,且不浮誇虛飾,各方面都堪稱無懈可擊。」 ◎「這本引人入勝的書跟近年來的印度小說不同,它描述的是社會底層人眼中完全露骨、憤怒、未經修飾的國家;裡面沒有一點番紅花的氣味或莎麗的蹤影……印度觀光局不會太高興,但你會瞬間讀完它,被情節牢牢吸引。」~安德魯.霍蓋特(Andrew Holgate),《週日泰唔士報》(Sunday Times) ◎「令人信服、憤怒、和黑色幽默,《白老虎》是通往新印度的意外旅程。亞拉文.雅迪嘉是值得注意的新秀。」~莫欣.哈密(Mohsin Hamid),《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作者 ◎「《白老虎》以冷酷又有趣的尖酸慧黠,分析了有錢人的奇妙渴望;並以令人驚嘆的準確度和溫柔,仔細訴說窮人迫切的掙扎。」~潘卡吉.米席拉(Pankaj Mishra) -
The Narrow Road to the Deep North
Shortlisted for the 2014 Man Booker Prize A novel of the cruelty of war, and tenuousness of life and the impossibility of love. Richard Flanagan's story — of Dorrigo Evans, an Australian doctor haunted by a love affair with his uncle's wife — journeys from the caves of Tasmanian trapper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o a crumbling pre-war beachside hotel, from a Thai jungle prison to a Japanese snow festival, from the Changi gallows to a chance meeting of lovers on the Sydney Harbour Bridge. Taking its title from 17th-century haiku poet Basho's travel journal, The Narrow Road To The Deep North is about the impossibility of love. At its heart is one day in a Japanese slave labour camp in August 1943. As the day builds to its horrific climax, Dorrigo Evans battles and fails in his quest to save the lives of his fellow POWs, a man is killed for no reason, and a love story unfol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