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厘正按摩要术
《厘正按摩要术》,又名《小儿按摩术》,清·张振鋆辑。本书是在明·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一书的基础上校订补辑而成。征引文献广博,增补内容丰富,编次条理明晰。 全书4卷。卷一辨证.包括四诊及按胸腹等儿科诊断方法;卷二立法,叙述各种按摩手法及外治法28种;卷三取穴.介绍十四经脉经穴图说、儿科推拿取穴及手法图说29种:卷四列证.叙述惊风、疳疾等24类疾病的证候及推拿法。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曾多次刊刻,极具临床实用价值。本次出版是以清光绪张氏述古斋医书刻本(原刻本)为底本整理而成,为便于读者学习.书前撰写导读。本书对从事中医推拿、中医儿科及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
医学三字经浅说-方药中论医集(第四辑)
《医学三字经》为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所著:,内容从医学源流到内、妇、儿各科疾病的诊治,因采用“三字”韵语写成,易诵易记,流传甚广,由于内容和文字简约,指导临床尚有不足。 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在120世纪40年代师从陈修园后裔著名中医陈逊斋先生,对陈门学术有深刻理解。50年代,先生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西医之际,抱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王”的态度,吸取西医的一些方法和知识,来整理中医古籍,著成《医学三字经浅说》一书。 该书以原著论列的疾病为纲,从病因、病机、症状证候、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博引近百种历代有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全面阐释。在治疗方面,补列了五百余首常用方剂,还补充了针灸治疗。实际上,《浅说》已将原书扩展成以内几,及针灸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一部临床必备书。由于资料丰富,论述系统全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出版后十分畅销,成为中医师的’临床必备书和西学中教材.80年代,作者对全书进行了较大修改和补充,出版了 “修订版”,此次在“修订版”的基础上,对文献出处等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正。 -
脏腑是怎样炼成的-脏腑演化律
《脏腑是怎样炼成的:脏腑演化律》是中医界第一本研究脏腑演化规律的专著,标新立异,思维独特,立足点高。该书在中国医学史上,历史性地提出了三才、五行,“一体两制”,揭示出脏腑以奇数演化的千古秘密,推出了精确的脏腑演化公式,从严格的逻辑学与广泛的生命演化考证,论证了中医安身立命的三阴三阳,是生命演化最基本的六大时空基态。 -
温热论 湿热论
《温热论》(另一传本为《温证论治》)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编撰。内容简短,仅四千余字,却对温病理论与临床有极大的指导价值,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最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本书是从事中医温病医、教、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对中医各科临床医生均有参考价值。 鉴于本书有《温热论》与《温证论治》两种传本,且两书的文字表述有较大的差异,故本次整理以《温热论》为主,其后附录《温证论治》。前者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卫生堂刻本为底本,后者以乾隆五十七年(1792)吴门唐氏问心草堂刻《吴医汇讲》本为底本,并参照其他刻本重新点校。书前撰有导读,便于读者学习。 《湿热论》(又名《湿热条辨》)由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雪编撰,约成书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以前,不分卷。本书仿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的体例,分条列论,简明易诵,各条之下有薛氏自注,对条文所涉内容详加辨析,故后人有以《湿热条辨》为此书命名。全书仅论35条,直述湿热病证候表现、传变规律及治法方药。所论多为作者临床心得,间或论及张仲景《伤寒论》及吴有性《温疫论》的理论或治法。此书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虽仅六千余字,却在湿热病方面对温病理论有创新性的补充。温病的三焦辨证方法,始见于此书,至今对临床温病辨治仍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本次整理以徐行《医学蒙求》清嘉庆十四年(1809)刻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重新点校。书前撰有导读,便于读者学习。 -
内经类证
《内经类证》是著名中医秦伯未先生研究《内经》病证的专著。作者基于“《内经》有是病,有是症”的观点,对《内经》病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认为“《伤寒论》叙列,”多本《内经》,并将《内经》病证分为50类,列35余证,附条文1200余条。 -
李克绍医学文集
李克绍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医学家及《伤寒论》研究专家,不但临床经验丰富,而且一生著述甚丰,《李克绍医学文集(精)》几乎涵盖了李克绍教授全部的论著,包括《伤寒沦讲义》、《伤寒解惑论》、《伤寒串讲》、《伤寒百问》、《胃肠病漫话》、《医案点评》、《中药辑要》等,全面反映了李克绍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该书对后学提高临汪能力及中医事业的发展人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