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陷阱
300年历史的长时段剖析
人工智能时代打工人的启示录
AI 革命,革的是谁的命?
★ 英国《金融时报》2019年度最佳书籍
★ 芝加哥大学推荐必读书目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青年社会学家廉思重磅推荐
◎ 内容简介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会给社会的主要工作形态带来深刻的影响。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回顾了近几百年技术进步的历史,以及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分配。
本书作者将带领读者们遍览各个时代技术进步对人们工作形态的影响,揭示不同时代“打工人”的处境,并最终将目光转向未来,试图分析当前的AI革命将对我们的工作造成何种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做出应对。作者力图说明,技术进步对收入造成何种影响,将决定人们对它的态度。
工业革命是历史上的重大时刻,但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它的巨大后果。
正如本书所表明的那样,工业革命从长远来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和繁荣,但机械化的直接后果对大量人口来说是毁灭性的。中等收入岗位减少,工资停滞不前,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利润激增,经济不平等加剧。
本书作者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证明,这些趋势大体上反映了我们现在这个始于计算机革命的自动化时代的趋势。正如工业革命最终为社会带来非同寻常的利益一样,人工智能系统也有潜力做到这一点。
《技术陷阱》表明,在眼下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过去的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面对现在的状况。
◎ 专家&媒体推荐
技术进步始终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力量。即便颠覆性创新颠覆了许多产业、职业,经济学家依旧坚信,这是社会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本书透过漫长的历史镜头,聚焦到“取代技术”对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冲击,揭示了技术进步并不完美的一面,并对相关政策进行反思,值得反复研读。
—— 刘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技术进步的本质就是创造性毁灭。创造是永恒的,能带给人类以福祉,而毁灭是暂时的,但也会给社会带来撕裂性伤痛。这种伤痛正是“技术陷阱”的根源。……技术进步是永恒的,但也需要“间歇”,而我们也需要在“间歇”中思考。《技术陷阱》正是这种思考。
—— 高德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作者力图告诉我们,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并非单纯的生产力增长亦或人类对自然的一次次胜利,而是呈现出更复杂的劳动分工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政治力量的更迭乃至国际关系的调整。……本书不仅是一部技术变革史,更是一部社会分层史、劳工演进史和制度变迁史。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如何处理好技术引发的短期变量和长期变量,本书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无疑是极为深刻的。
—— 廉思,青年社会学家、中国新兴群体的瞭望者
《技术陷阱》可能会以其听起来有些不祥的标题吸引那些末日论者的注意。但最终,它一定会让每一个读过它的人振奋起来。
——《经济学人》
了解21世纪的自动化及其颠覆性影响的一部绝佳指南。
——《卫报》
针对当前的问题,弗雷秉持一种挑衅性的、原创性的观点,去审视过去的技术进步的后果……他的工作,向着批量生产和人工智能迈出了一大步。
—— 安德鲁·希尔,《金融时报》
这部著作对过去的工业革命、其中出现的技术以及社会适应这些变化的方式做了出色的分析。
—— 阿迪·盖斯凯尔,《福布斯》
-
当我像鸟飞向我的梦
梦想是小鸟
天高任它飞
一段艺术家追求梦想的童年往事
一个底层女性震撼人心的成长史
◎ 编辑推荐
☆ 坚持自我、追求梦想,一个女孩的励志故事。
本书以瑞典艺术家贝尔塔·汉森的童年经历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出身农家的女孩冲破生活的牢笼,坚持做自己,努力追求梦想,并最终如愿的励志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的女性无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被困于家庭,得不到进一步的自我发展。主人公贝尔塔热爱艺术,想获得再教育的机会。然而她总是被反对、质疑包围着,仅有的一点支持也因为母亲的离世而丧失了。在绝望中,她奋起反抗命运的不公,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父亲的理解。
这个故事诉说了一个女孩的悲伤与渴望,在传统社会中的不易,以及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坚韧。这些宝贵的精神能给予女性乃至所有心中有梦想的人强烈的心灵震撼,激起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
☆ 主题丰富,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本书是作者萨拉·隆德贝里为儿童创作的图画书,但它所探讨的内容可以影响到所有年龄段的读者。除了最突出的“追求梦想”主题之外,这本书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与讨论,如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应对命运的挑战、对自由的渴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象力带来的神奇的精神力量、艺术对生活的影响……所有这些都被巧妙地融入故事,被描绘得深刻而动人,同时传递出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 诗意的语言、高度艺术性的画面恰到好处地呈现了一段艺术家的往事。
本书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艺术家贝尔塔·汉森的日记与信件,因而整个故事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有点像日记的感觉,语言简洁、诗意、饱含深情,对于年龄小的读者理解起来也毫不费力。
画面色调明丽,暗示着一种希望、一种蓬勃的动力。作者萨拉·隆德贝里是一位具有超高艺术修养的绘者,她利用各种不同的创作手法——水彩、水粉、拼贴,提供给读者难忘的、甚至是惊艳的视觉体验。同时,画面中反复出现的蓝色小鸟是一个不断被强化的故事意象,它被很巧妙地融合在故事的叙述中,一步步走向升华。整个故事就是被这种高度的艺术审美包围着,与艺术家的故事原型完美契合。
☆ 基于真实事件的传记绘本,故事更有力量。
贝尔坦·汉森是一位极富个性的艺术家,童年经历在她的艺术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她儿时做出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她,这足以证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事在人为。由这段经历写就的故事,比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并深受鼓舞。故事的后记再次强调了这种真实感,帮助读者了解更多故事之外的信息,更充分地理解人物。
◎ 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女孩贝尔塔生活在瑞典北部的一个小农庄,妈妈患有严重的肺结核,长年卧病在床,贝尔塔和姐姐们承担着繁重的家务。贝尔塔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并且希望在完成基础教育后能继续求学。但爸爸很反对,他觉得画画只是浪费时间,对生活没有实际意义,一个女孩子的生活要务是做好家务,照顾好家庭,没必要接受更多的教育。贝尔塔认为这样的生活没有希望,她想追求更适合自己的生活。妈妈的理解与支持给了她很大的心理慰藉。但是当妈妈的去世时,孤独和绝望令贝尔塔爆发了,她鼓起勇气反抗命运的安排,最终,爸爸同意了她的请求。
◎ 媒体推荐
“追寻梦想”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什么样的牺牲、劳作与痛苦?在《当我像鸟飞向我的梦》一书中,萨拉·隆德贝里对艺术家贝尔塔·汉松独特的人生故事进行了思考与诠释,造就了这样一本关于追寻艺术与生活的美好、富有生命力的儿童读物,它激励读者勇于去追随自己心中的“鸟儿”,飞往它们想去的地方。
——奥古斯特奖评委会
这本书不应该被错过,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它提供了双重的艺术体验——最优质的插图与最亲切的艺术家传记。
——英国图书馆协会
该书提供了一种强烈的视觉体验,并向读者展现了多层次的故事内容:主人公贝尔塔的生活、她母亲日益恶化的健康,以及她的生活与自己对艺术蓬勃发展的兴趣之间发生的冲突。故事利用不同风格的绘画媒材,有效传达了画面的艺术性,增强了故事的广度。从画面中可以解读到复杂而动人的情感——一种未达成的渴望,还有一些悲伤和难过的情绪。这本书的形式像是一本艺术家的素描本,让人倍感亲切,同时它又是一场视觉盛宴。
——凯特·格林纳威奖评委会
◎ 获奖记录
2017年瑞典奥古斯文学奖
入选dPictus100本优秀图画书
北欧理事会文学奖提名
2020年Booklist青少年十大艺术书籍
2021年凯特·格林纳威奖提名
-
养蜂人之死
▷歌德奖章获得者,托马斯•曼奖、古根海姆奖、瑞典贝尔曼奖等多项重量级文学奖得主拉斯•古斯塔夫松,享誉欧美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瑞典作协会员、翻译家王晔倾情翻译。
▷“我痛故我在”——癌症患者最后的“告别交响曲”,远离尘嚣的自救之旅,三本笔记里的秘密心声。
▷约翰•厄普代克盛赞:一部优美之作,一首冷峻的抒情诗,掷地有声,字字珠玑。
————————
【内容简介】
《养蜂人之死》是瑞典作家拉斯•古斯塔夫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古斯塔夫松坦言:“这是一部有关痛苦的书,它描绘了由疼痛统治的、通往终点的旅程——疼痛之下,别无其他。”
冬日的冰雪开始消融时,由小学教师转行而来的养蜂人拉斯•莱纳特•维斯汀怀疑自己罹患癌症,时日无多。他将未开封的诊断通知扔进壁炉,拒绝在医院度过余下的时光,而选择隐居乡间,独自开始“自救之旅”。他回忆起亦真亦幻的过往,疾病令感受越发敏锐……
小说主体由主人公留下的三本笔记构成,翻开它们,维斯汀最后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徐徐展开。通过敏锐而不失幽默的哲思,平凡人面对生之痛苦的倔强、勇毅得以呈现。
————————
【媒体热评】
“每年我都会重读古斯塔夫松这部美妙的小说,正如威廉·麦克斯韦尔的《再见,明天见》,这是我至爱的两部小说。它们在构思上截然不同,但同样感人至深。”
——美国艺术文学院苏考夫曼新人奖得主、国家图书奖入围作家 布拉德·沃森
“每当需要宁静而美好的东西,我就会重读《养蜂人之死》。……我钦佩古斯塔夫松散文的温柔、精准,钦佩他发掘古怪而有趣的琐事的眼光,叹服于小说富于冥思的本质。”
——《纽约时报》畅销榜作家 米歇尔·里奇曼
“我强烈推荐将《养蜂人之死》与马克斯·弗里施的《人类出现于全新世》两部小说配套阅读!”
——美国作家 克里斯·斯卡努瑟姆
-
谎言之家
◆在瑞典每60人就有1人在读的超级畅销书!作品已在全球超过30个国家及地区出版,在德国连续几周跻身畅销榜单!
◆我们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三口之家,然而每个人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直到那场无法挽回的悲剧,生活的假象在顷刻间分崩离析。
◆三个视角,一个故事,“罗生门”一般的讲述,每一次视角切换都是惊天反转!
◆超好口碑!各大媒体一致好评!《纽约时报》将其列入“七大夏季悬疑排行”!“家庭生活中的所有激情、恐惧、失望、愤怒以及谎言,酝酿一出险象迭生的法庭剧,直到最后一刻,真相才真正浮出水面。”——《泰晤士报》
◆在丹麦一经出版就跃入畅销榜,位列丹麦最大连锁书店TOP3,并被读者评为“本月最佳阅读体验”!
◆作者马提亚斯·爱德华森为瑞典作家暨教师,写作之余,教授瑞典语和心理学,心理悬疑超高技巧,悬念设置引人入胜!
◆一桩谋杀案、一场审判、一个功能失调的三口之家,人人都在说谎!这是一本需要你亲自寻找答案的小说。
桑德尔家是一个让人艳羡的三口之家。星期六夜里,游乐场发生了一场骇人听闻的谋杀案,邻居目击了桑德尔家小女儿的身影。女孩被捕了,真相却出现了不同的版本。错综复杂的多边关系编织出了一个密不透风的谎言世界。
父亲亚当:我是一位父亲,也是“诚实在人间的化身”。我最深的恐惧就是保护不了我的家人。在那个改变一切的深夜里,当我看到头发湿透的女儿偷偷溜进卧室,当我看到那件染血的女式衬衫——我必须做出选择。
女儿史黛拉:大家都认为我有病,连我的家人也不例外。我无法成为老爸期待的完美女儿,也频频让老妈情绪低落地落荒而逃。我们是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可每个人都藏着深不可测的秘密。更荒唐的是,克里斯死了,我把一切都搞砸了。
母亲尤丽卡:我从来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我曾经努力过,但看到史黛拉坐在被告席上,我才意识到:我的失败真是无比彻底、不可饶恕。当我望着法庭上眼神空洞的女儿,长久以来在幽深隧道里互相撞击的情感忽然找到了出口:为了我的家庭,我会不择手段。
-
斯特林堡戏剧选
全书收录了作者从自然主义到象征主义各个创作阶段的6部剧作:奥洛夫老师,父亲,朱丽小姐,瓦萨,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 -
在世上做安娜
《在世上做安娜》中安娜·吕德斯泰德的这些诗句我们很早以前就铭记在心了。要描述做人意味着什么,难道还有更好的方式吗?所有人都是个人,各不相同,各具特性。通过做一个与众不同、具有特性的个人,成为你自己,你也就完成了使命,因此也就丰富了这个世界。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在世人眼中得到承认,更不是要你成名成家,有权势和财富,而是说你要找到你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生活。在安娜也很喜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卓夫兄弟》中有这么一句话,“在悲中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