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夜的孩子-流亡者.小说卷(A)
在当今世界上,萨尔曼·拉什迪无疑是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有目共睹。长期以来,他一直被看作当代英国文坛上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是“后殖民”文学的“教父”,又有人他和奈保尔与石黑一雄并称是英国文坛上的“移民三”。二十余年来,他佳作迭出,迄今为止共出版了八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引起了重视,获得过英国以及美、法等国许多重要的文学奖项。上世纪八十年代,拉什迪在《撒旦诗篇》中出言不慎,闯下了杀身之祸,结果使他不得不接受英国警察的保护,在公众面前消失达九年之久。正是个原因,他的重要作品在我国迟迟未能得介绍。所幸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变,1998年,伊朗官方宣布,尽管对拉什迪的追杀令是霍梅尼遗留下来的圣谕,不可更改,但这个命令从认真执行过,今后也不打算执行。随后,欧共体各国纷纷恢复了与伊朗的外交关系,一件令世人瞩目并引发国际争端的大事就以这样一种皆大欢喜的方式收了场。1998年,萨尔曼·拉什迪本人又在公众前露面。 难得的是,即使在拉迪处于风暴中心、被迫藏身地下之时,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十余年间,他又有一系列新作问世,包括文学评论集《想象的家园》,短篇小说集《东方,西方》,长篇小说《哈伦故事海》、《摩尔人的最后叹息》、《她脚下的土地》和《愤怒》。更可贵的是,评论家认为,他并没有简单地重复自己,每一部作中都有一些出人意外的新东西。 拉什迪出生在印度的穆斯林家庭,但却在英国接受教育,在文化上,他始终处于一种“边缘”的地位,这使他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他以英语为写作语言,小说素材大多来自印度次大陆,他在写作中经常采魔幻现实主义艺术的技巧,把“神话传统、寓言、后现代小说和通俗文化交织在一起”,他的作品可说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的一幅幅异常生动的图画。 拉什迪的作品中,最有代表性最出色的便是《午夜的孩子》。《午夜孩子》让他获得了国际声誉,使他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和君特·格拉斯等世界级文学大师并驾齐驱。这部小说原文四百余页,1981年出版后,文学界好评如潮,《纽约书评》称它是“这一代人英语世界出版的最重要的书籍之一”。《伦敦书评》认为它是“印度对英语小说最新最出色的贡献”。《泰晤士报》有人撰文说“自从阅读过《百年孤独》以来,还从来没其他小说像它这样令人惊叹。”它连续获得了英国文学的最高奖项布克奖及詹姆斯·泰德·布莱克纪念奖、英国艺术委员会文学奖和美国的英语国家联合会文学奖。1993年,该书又荣获为纪念布克奖设置二十五周年而颁发的大奖“特别布克奖”。1999年,美国著名的兰登书屋出版社评选出一百部二十世纪最佳英语小说,该书便名列其中。 《午夜的子》所以会受到广泛的好评,成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一是因为其题材独特,场面恢宏。它以印度次大陆为背景,内容涉及到印巴分治前后的政治动乱、社会变革、宗教纠纷等复杂的现象;拉什迪以文学的语言再现了这段历史的内涵,通过一个家族的故事和一个人的遭遇折射出这个“后殖民”的时代。二是作者的想象力丰富,他突破了关于小说形式的传统观念,将现实虚构、小说和历史糅合在一起,在现实的社会政治讽刺中,加入了奇特的幻想,把神话、寓言、通俗文化、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情节曲折多变,读性非常强。 拉什迪在《午夜的孩子》一书中采用的是印度史诗如《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中讲述故事的传统方式,让主角萨里姆·西奈在走向人生道路终点之前向女伴博多讲述自己的家史。书中时间跨度长达六十二年,覆盖的地域包括克什米尔、德里、孟买、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地。这半个多世纪在印度次大陆发生的种种重大政治事件,例如1919年4月英军在阿姆利则对手无寸铁的印度人的大屠杀(死伤一千五百余人)、印度独立前的宗教冲突、印巴分治、中印边界冲突、巴基斯坦政变、孟加拉战争、英迪·甘地的铁腕统治等无不在书中得到了反映。拉什迪将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同主角的经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印度次大陆从英国殖民地向独立国家转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探索。他在描写次大陆社会变革政治动乱过程中,对当权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调侃,尤其是对英迪拉·甘地政府实行的紧急状态法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午夜的孩子”这一说法出自拉什迪的虚构。说的是1947年8月15日午夜,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在德里宣布独立,就在零时至一时之,印度全境共出生了一千零一个婴,其中有五百八十一人活了下来,这些与新国家同时诞生的孩子就是“午夜的孩子”。由于这些孩子诞生于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时刻,他们都获得了某些神奇的法力,有的能任意变化,有的能穿越时空,其法力的大小又与其出生时刻同午夜零时的距离成反比,即越是离零时近的法力越大。这其中两个离零时最近便是在孟买诞生的两个婴儿,一个是本书的主人公萨里姆·西奈,另一个名叫湿婆。萨里姆其实是一个英国人同杂耍艺人的妻子私通所生,而另一个孩子的父母是孟买的一对穆斯林富商夫妇。但是, 助产士在他们出生时进行了调包,这,英印血统的婴儿便成为穆斯林富商的儿子,被取名为萨里姆。而这对夫妇真正的儿子却到了街头艺人身边,过着贫困的生活。这两个孩子都神通广大,萨里姆具有通灵术,能够深入到人的思想之中,洞悉别人内心的想法。他每天午夜还能够把所有午夜的孩子的灵魂召集到一起,后来他的鼻子又变得异常灵敏,以致孟加拉战争时在巴基斯坦军队中充当“军犬”的角色。而湿婆的膝盖则无比强大,他从小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成为一个信奉暴力的歹徒,但孟加拉战争却使他时来运转,成了战斗英雄。拉什迪虚构了尼赫鲁为萨里姆的出生写他的贺信,信中说:“……你是印度那个既古老又永远年轻的面貌的最新体现。……你的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自己生活的镜子。”萨里姆有己的人生哲学,他追求生活的目的,力图把午夜的孩子团结起来,把印度建设成为理想的国土。但现实却给予他一次次的打击。他未老先衰,健康每愈下,全身出现了裂痕。拉什迪借着萨里姆的个人遭遇,表现的重点是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次大陆留下的灾难性后果。而湿婆作为萨里姆的反面,处处与他作对,追求的只是破坏和罪恶,体现了印度社会中一股恶的力量。 有人说,魔和印度历史永远是拉什迪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本书中,预言、征兆、特异功能等离奇的内容既使故事蒙上了印度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神秘色彩,又带有强烈的政治讽刺意味。印度本身是一个文化传统丰富、种族宗教关系极其复杂的国家,拉迪在全书中使用了大量有关印度传统文化的典故,其中不少都与印度教、伊斯兰教有关。例如,被调包的孩子名叫湿婆,这是印度教中司毁灭创造、生殖和舞蹈的主神的名字,而另一位午夜的孩子婆婆帝用的便是神话中湿婆的妻子雪山神女的名字。护士的调包,使血统是英印混血儿的萨里姆进入穆斯林家庭,穆斯林富商的骨血却流落到印度教信徒的街头艺人中,造成了宗教文化身份上的错乱。拉什迪尽管在小说中量进行了虚构,但其中的大多历史事件却完全真实,这种将一个国家的命运及其历史变革折射到一个家族、一个孩子的经历之上的叙事手法十分巧妙。作者故意夸大某些器官的特殊功能,如本书中的鼻子和膝盖,作为萨里姆和湿婆两人的象征,在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想象力的丰富令人惊叹。 拉什迪借用了印度史诗中的叙事方式,即由主角讲述故事,这使全书节奏流畅,行文生动,富有民口语文学的韵味。它时而离题万里,时而回归主题,枝叶繁茂,令人眼花缭乱。书中个人生活与历史事件、现实与虚构结合得天衣无缝。拉什迪的多元文化的背景使他具有独特的视角,能从全新的角度切入印度独立前后的现实之中,阐述古老的文明,探讨印度次大陆在摆脱殖民统治之后的艰辛历程。不妨说,萨里姆遭遇也正是印度这一新国家独立后成长的艰难历程反映。 拉什迪在对英语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完全可以和十九世纪的大师狄更斯、萨克雷等相媲美。英国著名作家普雷切特在《纽约客》上就撰文说:“印度产生了一位伟大的作家……一位滔滔不绝地讲故事的大师。”他的语言灵活风趣,丰富多彩,可说是色香味样样俱全,例如书中反复使用了印度国旗上的绿色和桔黄,克什米尔天空的蓝色,再加上黑夜的黑色。又反复将食品如酸辣酱的味道和人物的感情或者故事的转换联系起来。另外我们在故事中还可以看到大量巧妙的比喻和双关语,即以各章标题而论,其中就有好几处一语双关,例如“多头妖怪”既指以进行种族宗教迫害牟利、以印度教中多头神罗婆那来命名的黑帮,同时该又有“群氓”之意,指很容易受到煽动的芸芸众生。“引流和沙漠”中,引流一词指医学上对鼻腔等器官的疏通,同时该词又有“消耗殆尽”之意,指国家的力量、军队的斗志以及个人的精力等消耗一空。此外,毒蛇的内容在书中反复出现,德哥斯塔在被警察追捕时被蛇咬死;萨里姆病危,靠蛇毒救治过来;在“蛇梯棋”一章中 ,萨里姆将蛇和梯子看成是人生中的祸与福的象征这两者保持平衡,又互相转化,这种辩证的关系与我国老子所说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很近;而在“萨巴尔马提司令的指挥棒”一章中,萨里姆的报复便是模仿蛇的出击。书中又反复使用了“一千零一”这个数字,除在某些场合是实指外,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表示“无数”、“非常多”之意。同时,拉什迪在故事中还使用了意流手法,借助梦境和生病时的昏迷状态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预感。此外,作者还不止一次地使用孟买电影中的技巧,如人物的特写镜头,近景和远景的描绘等等。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而宗教对生活在印度次大陆的人民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书大量涉及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方面的内容。印度教中神话传说的丰富令我们难以想象,正如拉什迪在小说中所说的,印度教中的神灵就有三亿三千万个,其中一些主神都有各各样的化身。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书中大量篇幅反映了穆斯林的风俗习惯,不止一处引用古兰经。这些都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为了尽可能准确地将全书介绍给中国读者,我在翻译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有关印度次大陆历史文化和宗教方面的书籍,书中人名、地名和神祗的名称尽可能采用《宗教词典》、《高级印度史》、《印度史话》、《印度邦历史文化》、《巴基斯坦简史》等书中通行的译法。书中大量有关食物、衣着和其他风俗习惯的词语源自印地语、乌尔都语或者孟加拉语,这些词语就连英国的《牛津词典》和美国的《韦氏三版国际词典》等大型英语辞书也不见收。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译者只能转请国外的友人向具有印度或巴基斯坦文化背景的朋友请教。简而言之,译者在翻译本书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远远超过平常的。 -
The White Tiger
Introducing a major literary talent, The White Tiger offers a story of coruscating wit, blistering suspense, and questionable morality, told by the most volatile, captivating, and utterly inimitable narrator that this millennium has yet seen. Balram Halwai is a complicated man. Servant. Philosopher. Entrepreneur. Murderer. Over the course of seven nights, by the scattered light of a preposterous chandelier, Balram tells us the terrible and transfixing story of how he came to be a success in life -- having nothing but his own wits to help him along. Born in the dark heart of India, Balram gets a break when he is hired as a driver for his village's wealthiest man, two house Pomeranians (Puddles and Cuddles), and the rich man's (very unlucky) son. From behind the wheel of their Honda City car, Balram's new world is a revelation. While his peers flip through the pages of Murder Weekly ("Love -- Rape -- Revenge!"), barter for girls, drink liquor (Thunderbolt), and perpetuate the Great Rooster Coop of Indian society, Balram watches his employers bribe foreign ministers for tax breaks, barter for girls, drink liquor (single-malt whiskey), and play their own role in the Rooster Coop. Balram learns how to siphon gas, deal with corrupt mechanics, and refill and resell Johnnie Walker Black Label bottles (all but one). He also finds a way out of the Coop that no one else inside it can perceive. Balram's eyes penetrate India as few outsiders can: the cockroaches and the call centers; the prostitutes and the worshippers; the ancient and Internet cultures; the water buffalo and, trapped in so many kinds of cages that escape is (almost) impossible, the white tiger. And with a charisma as undeniable as it is unexpected, Balram teaches us that religion doesn't create virtue, and money doesn't solve every problem -- but decency can still be found in a corrupt world, and you can get what you want out of life if you eavesdrop on the right conversations. Sold in sixtee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White Tiger recalls The Death of Vishnu and Bangkok 8 in ambition, scope, and narrative genius, with a mischief and personality all its own. Amoral, irreverent, deeply endearing, and utterly contemporary, this novel is an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ensation -- and a startling, provocative debut. -
The Namesake
在线阅读本书 Jhumpa Lahiri's debut story collection, Interpreter of Maladies, took the literary world by storm when it won the Pulitzer Prize in 2000. Fans who flocked to her stories will be captivated by her best-selling first novel, now in paperback for the first time. The Namesake is a finely wrought, deeply moving family drama that illuminates this acclaimed author's signature themes: the immigrant experience, the clash of cultures, the tangled ties between generations. The Namesake takes the Ganguli family from their tradition-bound life in Calcutta through their fraught transformation into Americans. On the heels of an arranged wedding, Ashoke and Ashima Ganguli settle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where Ashoke does his best to adapt while his wife pines for home. When their son, Gogol, is born, the task of naming him betrays their hope of respecting old ways in a new world. And we watch as Gogol stumbles along the first-generation path, strewn with conflicting loyalties, comic detours, and wrenching love affairs. With empathy and penetrating insight, Lahiri explores the expectations bestowed on us by our parents and the means by which we come to define who we are. -
A Passage to India
When Adela and her elderly companion Mrs Moore arrive in the Indian town of Chandrapore, they quickly feel trapped by its ins ular and prejudiced British community. Determined to explore the real India', they seek the guidance of the charming and mercurial Dr Aziz, a cultivated Indian Muslim. But a mysterious incident occurs while they are exploring the Marabar caves with Aziz, and the well-respected doctor soon finds himself at the centre of a scandal that rouses violent passions among both the British and their Indian subjects. A masterly portrait of a society in the grip of imperialism, A Passage to India compellingly depicts the fate of individuals caught between the great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flicts of the modern world. -
基姆
吉卜林被称为"英国的巴尔扎克"、"狄更斯的继承人",他倾注在那些以印度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的思想,打上了地地道道的英国殖民扩张的标记。这在《基姆》中也不例外。但是读者更能够从中领略和体会到广袤深厚的印度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
番石榴园的喧闹
桑帕斯爬上了郊外的一棵番石榴树,决定在上面定居,任谁劝说也不下来。庸庸碌碌活了二十年的他,再也不愿面对现实世界,不愿去当公务员,不愿听父亲的训斥,不愿承受外人异样的目光,不愿卑躬屈膝。天知道当年他随着一声霹雳在久旱后的甘雨中降生时,承载了多少美好的期许。 他的不识好歹触怒了父亲,但没多久父亲就喜笑颜开了,噢,这岂不就是发财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