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大前程
后浪插图经典系列,名家名译名画
收录传世插画,精心打磨译本
《笨拙》杂志重要画师哈利·福尼斯×翻译家王科一
狄更斯晚期炉火纯青之作,BBC票选百部伟大英国小说第四名
穿越世纪的成长小说,道尽逐梦、逐爱的年少往事
编辑推荐
◎他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影响最大的英国作 家;他是托尔斯泰、纳博科夫、老舍、巴金等众多文学大师的启蒙者;早在一个世纪前,他就掀起过后来“哈利·波特”系列才能与之媲美的阅读狂潮,他就是一代文豪狄更斯。
◎狄更斯晚期炉火纯青之作,洞察世事,金句频出,震动人心,韵味悠长:
-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骗子,比起自骗自的人来,实在算不上一回事。
- 我们为人一世,往往就会这样,为了防范自己最看不起的人,结果干出了最最卑鄙恶劣的行径。
- 人生的长链不论是金铸的也好,铁打的也好,荆棘编成的也好,花朵串起来的也好,要不是你自己在终生难忘的某一天动手去制作那第一环,你也就根本不会过上这样的一生了。
◎穿越世纪的成长小说,道尽逐梦、逐爱的年少往事:天降巨额财产,爱人近在咫尺,铁匠铺男孩白日梦一夜成真。饱尝情伤苦痛,筹谋多年复仇,幻梦编织者将梦击碎,令悲剧轮回。
◎插图作者哈利·福尼斯是英国百年幽默杂志《笨拙》旗下重要画师,也是“卡通”(cartoon)一词的缘起。
◎翻译家王科一经典译本,被誉为“宛如田野上吹过的一阵清新的风”。
◎装帧亮点:封面灰蓝布纹烫银,上覆金属感异形腰封;附赠精美插图藏书票,尽显典雅英伦之风。
内容简介
《远大前程(插图珍藏版)》是狄更斯晚期成熟之作,搭配英国百年幽默画刊《笨拙》的重要画师哈利·福尼斯的26幅插图。小说讲述了孤儿匹普的成长故事,他从小在姐姐家的铁匠铺长大,因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贵族郝薇香,对她的养女艾丝黛拉心生情愫,对上流社会产生了向往。几年后他竟梦想成真,有一神秘人委托律师安排他去伦敦接受上等教育,成年后还可继承一大笔遗产。种种巧合令他以为是被郝薇香选中,从此将走向远大前程。然而命运却再次发生转折:神秘人的真实身份浮出水面,所谓的“远大前程”不过是匹普的黄粱一梦……
名家推荐
BBC票选百部伟大英国小说第四名。《西方正典》中的经典书目;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亚马逊网站“一生要读的100本书”;入选英国《卫报》评选的“人生的100本书”。
-
藏书ABC
本书一直被认为是关于图书收藏不可或缺的指南,也是了解藏书术语当前发展信息较丰富的参考书,本书包含700多个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条目,条目的解释可能从一行到几页,从中可以找到对藏书和书目技术术语的定义和分析,并且穿插着对拍卖、书品、复刻和赝品、稀有性等主题的正面讨论。全书的主题设定在一个范围内,对词条的诠释兼具个性和权威,行文风格简洁、直率且充满机智。
本次引进中国的为第九版,该版经过了尼古拉斯·巴克和西姆兰·撒达尼的编辑与修订,新增了一篇序言,较前版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和修正,同时首次配以插图进行讲解。
这不是一部百科全书,这是一本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词语汇编。这也不是书目汇编,抑或书籍印刷或装订或书籍 生产的术语汇总,尽管其中有很多来自这方面的词汇。这 是《藏书ABC》,给圈内新人,给潜在的收藏者,给那些对我们的圈子有兴趣但并不一定身在其中的读者们。——约翰·卡特
【编辑推荐】
这不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一部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关于藏书家、如何收藏的词条汇编。这也不是书目汇编,抑或书籍印刷或装订或书籍生产的术语汇总,尽管其中有很多来自这方面的词汇。这是《藏书ABC》,给圈内新人,给潜在的收藏者,给那些对书籍收藏有兴趣但并不一定身在其中的读者们。
-
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
【内容简介】
英国著名书籍装帧大师道格拉斯•科克瑞尔的《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因其对手工装帧的工艺及过程的详尽描述而备受赞誉,一直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从九世纪至十九世纪西方书籍的装帧方式,简明扼要、步骤详尽地描述了手工装帧工艺的几乎每一个方面——从折叠书页、选择纸张、上浆清洗、书口烫金、扒圆起脊、装封板制作、堵头布制作到多种不同的装帧方式与形态以及最后的装饰。第二部分则主要介绍装帧后书籍的具体养护。书中简单明了的白描图画更添吸引力和实用性。《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问世一百年间,仍然是关于手工装帧工艺最具价值的手册之一,依然保持着它的畅销度和行业标杆地位,现当代英国美国的版本随处可见。如今,中文版的推出,是对它的成功的致敬。
【编辑推荐】
道格拉斯·科克瑞尔是二十世纪初著名的装帧大师。他的许多开创性技术今天仍然被手工装帧师和精美书籍的策展人所使用。在《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中,他详细介绍了手工装帧书籍的步骤、各种装饰技术,并提供了关于正确护理书籍的实用信息。这部简洁实用的经典作品,让人们从最伟大的从业者之一的独特角度看到手工装帧这一日益罕见的艺术形式的来龙去脉。
-
自由国度
“未来是一个洞,我正在往里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 S. 奈保尔代表作
入选布克奖五十周年五大杰作
最冷静的文学眼光与最清醒的作品。——《纽约时报》
------
水是黑的,船是白的,灯光闪烁。船上,很深的底层舱里,人人都觉得自己像个囚犯。灯光昏暗,每个人都躺在 自己的铺位上。早晨起来,海水是蓝色的,但看不见陆地。船到哪里你也到哪里,你再也不会是个自由的人。船里散发异味,像呕吐物,又像餐厅后门腐臭的味道。船日夜兼程。海水和天空都渐渐失去了颜色。
------
我以前随波逐流,不觉得自己是独立存在的。后来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决定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获得了自由之后,我不过是认识到一点:我有一张脸,有一副身体,我必须养活这身体,给这身体穿上衣服,年复一年,直至它消亡。
“命运总是这样欺骗我们,让我们错觉自己有能耐。”
------
内容简介
本书是V. S. 奈保尔以流离失所为主题创作的一组作品,包括一部以在非洲的英国侨民为主人公的中篇小说,两则关于印度移民在华盛顿、在伦敦的短篇小说,以及首尾两则作者在地中海和埃及期间书写的日记片段。
《自由国度》讲述了两个英国白人——原殖民政府的公务员鲍比与一位殖民官员的妻子琳达——从一个正处于部落战争中的非洲国家首都开车返回南方公署安全区的经历,途中两人目睹部族的屠杀、经济的瘫痪、社会的混乱无序。他们原本是享有特权的局外人,但也随时可能变成涉身危险的受害者,与此同时,他们对非洲的态度也在向往与恐惧、同情与厌恶之间摇摆不定。《合众为一》中,印度厨师桑托什随雇主来到华盛顿,取得了美国公民的合法身份,却陷入更大的失落和空虚。《告诉我,该杀了谁》则讲述了一个男人为了资助在伦敦读书的弟弟,从西印度群岛的乡村远渡重洋来到伦敦打工,最终发现弟弟的梦想只不过是一个令人心酸的谎言。
无论是从发达国家去往殖民地,还是从贫穷乡村来到繁华都市,几个故事的主人公背井离乡都是为了寻找自由,却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陷入了更深的迷惘。
各界评价
奈保尔的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人们从被压抑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奈保尔讲述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我们自身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他对语言的运用精准而优美。——《泰晤士报》
奈保尔的《自由国度》,像是昨天才写下的,譬如当中触碰的难民问题,一点不过时。——英国作家、编辑、书评人罗伯特·麦克拉姆
一部对形形色色的人精准而又清晰的观察报告。——Amazon读者
他的作品如此清晰和精确,如此契合人性在每一刻的细微差别,让你觉得自己像是吸入了某种物质,所有感官都一下子变得敏锐了。——Amazon读者
作家中的作家。——肯尼亚作家恩古齐·瓦·提安哥
托尔斯泰式的灵魂……在所谓的第三世界中再也没有比他更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了。——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
-
德累斯顿
◎ 编辑推荐
★冯内古特《五号屠场》原型,丘吉尔缄口不提的敏感事件,广受争议的盟军轰炸行动
战争结束在即,德累斯顿是合理的军事目标吗?如果说摧毁德累斯顿是犯罪,那么谁才是真正的罪犯?
★《泰晤士报》年度图书,一部独一无二的城市史,讲述艺术之城的前世今生
从典雅、文明的往日辉煌,到残酷、狂热的纳粹时期,到毁灭与重建的极端年代,一直到今天的和解与复兴。
★从空中到地下,从前线到后方,多视角叙事,完整还原灾难始末
“从计划到执行,这个故事由关键参与者以及地面上遭受攻击本身及其后果的受难者讲述。”——罗伯特·福克斯
◎ 内容简介
“一场大火从德国喷出,绕世界一圈,然后又回到了德国。”
1945年2月,末日从天而降,上千架轰炸机飞过,德累斯顿在一夜之间沦为废墟,“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欧洲文明的中心,被炸出了20世纪。
在二战接近尾声之际,针对德国城市和平民的无差别轰炸对战争进程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惨痛的伤亡以及巨大的破坏引起了舆论的激烈反应。纳粹当局将盟军的攻击称作“恐怖轰炸”,英美媒体亦为德累斯顿这块瑰宝的毁灭而震惊,就连丘吉尔也对空袭的必要性产生怀疑。
究竟谁该为德累斯顿的毁灭负责?这一问题的讨论经久不衰,热烈程度甚或高于人们对广岛核爆的关注。冷战时期,德累斯顿的废墟在“铁幕”之下成了英美帝国主义恐怖暴行的物证,也刺激着大西洋两岸的反战运动。到今天,德国右翼组织仍然试图利用这一事件,以期将德国人塑造成战争罪行的受害者。
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轰炸发生的那一夜——在德累斯顿,千百个声音正等待着世界的倾听,是时候看看那场骇人听闻的毁灭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 媒体评论
正直的愠怒驱动着这一扣人心弦的研究。
——马克斯·黑斯廷斯(《日本帝国衰亡》作者)
令人不安又无法抗拒。辛克莱·麦凯赋予了这个黑暗的主题以生命。
——基思·罗威(《野蛮大陆》作者)
清晰而公正地描述了空战历史中最臭名昭著、最具破坏性的空袭。从计划到执行,这个故事由关键参与者以及地面上遭受攻击本身及其后果的受难者讲述。
——罗伯特·福克斯(《我们见证过》作者)
这场火风暴及其后果为这座城市的六年战争划下了创伤性的结局,它铭刻在人们的公共记忆中,在易北河畔被火烧黑的石头上依然清晰可见。
——《金融时报》
麦凯的丰富叙事和描述天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那个可怕夜晚的考究而坚定的记录。对现代历史上最具道德争议的军事行动之一,这本书是极为可读和精心制作的补遗。
——《华尔街日报》
麦凯避免直接的说教,他更关注德累斯顿人年复一年的纪念仪式以及这段历史在集体记忆中的地位。最重要的是,他为这座城市在现代的复活感到欢欣。
——《经济学人》
引人入胜、研究充分、写作有力、结构得当。献给所有对军事历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感兴趣的人。
——《图书馆杂志》(星级评论)
麦凯的广泛研究和生动书写捕捉了轰炸的恐怖和悲剧。读者不会轻易忘记这段关于毁灭的叙述。
——《出版人周刊》
-
影响地球的100种生物
◎ 编辑推荐
☆ 百科全书式的科普作品
作者按照一套多角度的标准选出了100种生物,通过讲述它们的故事来展示出惊心动魄的地球生命史,包含了历史学、生物学、地质学、经济学等各种知识。本书开篇就讲述了病毒与人类的联系:如果没有病毒,或许就没有人类。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我们或许该重新审视人类与病毒的关系。
☆ 全新视角的生命故事
这本书既可以看作一部从生物学角度撰写的世界史,也可以看成一部从人类历史进程的角度撰写的生物演化史。作者强调了一些微妙的因果关系,将世界的历史展示为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读者可以领略到我们熟知的那些生物对地球和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命。
☆ 引发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人类存在的时间在地球历史上不过是一瞬,却占据了生物史上的重要地位,近12 000年中所有在地球上蓬勃发展的物种几乎都是由于其对人类“有用”。人类在造就全球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危机——环境问题、药物滥用、物种多样性减少等。如今的人们疲于应付这些危机,人类这个物种又将走向何方……
☆ 人人都能读懂的生物史话
本书条目简明,语言平实,插图生动,通俗易懂。以不同的主题构成14 章,以对每种生物的介绍构成一节,共100 节,配以400多幅精美插图,仿佛一百张精彩有趣的生物知识卡片,带给读者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 内容简介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用平实的语言带领读者踏上一段不寻常的旅程,追溯从生命诞生之初到当下的历史,探索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书插图精美,内容丰富,涉及各种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甚至与之相关的世界史。本书第一部分回顾了40亿年前至12 000年前的演化机制,讲述了现代人类出现之前通过“自然选择”演化而来的最为成功的50种生物;第二部分则评估了从12000年前至今,人类社会中的新兴演化力量,描述了经过“人工选择”发展起来的最为成功的50种生物;作为总结,第三部分提供了一套简单但多角度的标准,评选出100种生物并根据其影响排名。
◎ 媒体推荐
劳埃德在他的热情和好奇心驱使下,向读者呈现了每一位“参赛者”的纷繁历史。本书充分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使读者可以在赏心悦目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出版者周刊》
从大爆炸到今天,关于这个星球雄心勃勃的历史。
——《每日电讯报》
扣人心弦地重述有史以来最不平凡的故事。
——《独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