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is not simply a survey of sixteenth-century images, but rather, a thorough and thoughtful examination of visual culture in China's Ming Dynasty, one that considers images wherever they appeared—not only paintings, but also illustrated books, maps, ceramic bowls, lacquered boxes, painted fans, and even clothing and tomb pictures. Clunas's theory of visuality incorporates not only the image and the object upon which it is placed but also the culture which produced and purchased it. Economic changes in sixteenth-century China—the rapid expansion of trade routes and a growing class of consumers—are thus intricately bound up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image itself. 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will be a touchstone for students of Chinese history, art, and culture. -
Elegant Debts
-
Fruitful Sites
-
Fruitful Sites
-
雅債
文徵明(1470–1559)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藝術家,以「明四大家」之一員留名畫史,向來備受尊崇。本書以一個嶄新的研究取向,拓展了我們對文徵明這位偉大人物的瞭解。不同於以往的研究成果聚焦於文徵明作品的外在形式,作者於本書中特別關注作品的製作情境,例如時機與場合,盡可能地利用文徵明當時的文獻材料(特別是其詩文)與作品,並參照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和藝術史學的研究成果與方法,自人情義務與禮物交換的角度,重新審視文徵明的生平與作品,探索文徵明如何在各種活動場域中建構主體與自我。 本書共有八章,每一章皆以某種場域、某一組特定的關係類型作為參考架構,這兩者不僅定義了文徵明的自我認同,同時也是他據以待人接物的出發點。第一部分的三章處理了與文徵明前半生有關的場域,包括家族、師長、同儕;第二部分是透過官場與地緣檢視其社交關係,援引的資料橫跨其一生;第三部分則著重處理他後半生的場域,包括顧客與弟子。最後一章檢視在文徵明死後如何凝聚出一個一貫且鮮明的「偉大藝術家」形象。 作者簡介 柯律格(Craig Clunas) 教授是當代研究中國物質文明史的重要學者,現任英國牛津大學藝術史系講座教授。1954年出生於英國蘇格蘭亞伯丁(Aberdeen)。1974年曾前往北京學習中文,後分別於劍橋大學東方研究院及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取得學士(1977)與博士學位(1983)。曾擔任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中國部資深研究員兼策展人長達十五年,並自1994年起先後任教於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藝術史系及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他不僅博學多聞,對於中國傳統典籍亦有深厚的造詣,同時經常關照西方文化史、人類學、社會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將兩者結合而提出新穎有洞察力的學術論述,學術成就廣受國際學界的讚譽。 著作豐富,自1991年起陸續出版《長物志:早期現代中國的物質文化與社會地位》(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1991])、《明代中國的園林文化》(Fruitful Sites: Garden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China [1996])、《早期現代中國的圖畫視覺性》(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1997])、《中國藝術》(Art in China [1997])、及《雅債:文徵明的社交性藝術》(Elegant Debts; 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1470–1559 [2004])、《大「明」帝國:明代中國的視覺和物質文化,1368–1644》(Empire of Great Brightness: 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s of Ming China, 1368–1644 [2007])等書。其中《長物志》更是有關明代晚期文化消費的經典著作,影響深遠。 譯者簡介 劉宇珍 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候選人,目前正在柯律格教授的指導下撰寫博士論文。翻譯本書第4、5、7章、及後記,並審閱修訂全書譯稿。 邱士華 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目前於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修讀博士課程。翻譯本書前言、第1至3章。 胡□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所博士生,曾於柯律格教授任教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時,取得碩士學位。翻譯本書第6、8章。 第Ⅰ部分 1 家族 2 「友」、師生、庇主 3 「友」、同儕、同輩 第Ⅱ部分 4 官場 5 「吾吳」與在地人的義務 第Ⅲ部分 6 「友」、請託人、顧客 7 弟子、幫手、僕役 8 藝術家、聲望、商品 -
雅債
本書以一個嶄新的研究取向,拓展了我們對文徵明(1470–1559)這位偉大藝術家的瞭解。不同於以往的研究成果聚焦於文徵明作品的外在形式,作者於本書中特別關注作品的製作情境,例如時機與場合,盡可能地利用文徵明當時的文獻材料(特別是其詩文)與作品,並參照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和藝術史學的研究成果與方法,自人情義務與禮物交換的角度,重新審視文徵明的生平與作品,探索文徵明如何在各種活動場域中建構主體與自我。 書中共有八章,每一章皆以某種場域、某一組特定的關係類型作為參考架構,這兩者不僅定義了文徵明的自我認同,同時也是他據以待人接物的出發點。第一部分的三章處理了與文徵明前半生有關的場域,包括家族、師長、同儕;第二部分是透過官場與地緣檢視其社交關係,援引的資料橫跨其一生;第三部分則著重處理他後半生的場域,包括顧客與弟子。最後一章檢視在文徵明死後如何凝聚出一個一貫且鮮明的「偉大藝術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