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死亡
-
亲历死亡
作者在一次严重的医疗事故中被割断主动脉和肠道,损伤了脊椎神经,心脏停止了跳动,然而他的灵魂却目睹了手术台上所发生的一切……是一位牧师朋友的祷告让他奇迹般地死而复生,开始了一段艰辛而又崭新的生命历程。 古人云:“不知生,焉知死。”现实是知了生也未必知死。然而死过以后又该如何看待生之意义?经历过磨难和死亡之后,作者勇敢地拿起笔,以幽默而深刻的文字,记录下了这一痛苦、紧张而又神秘的生死时刻,以及死而后生的心灵感悟。 没有哪一个旅行社可以提供“死亡一日游”,但你可以随本书作者一起游走于生死之间,通过感受 “死”才明白,人生的意义不是生命短暂及时行乐,而是领悟如何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好邻居和有爱心的人,以及学会如何表达和沟通,重新审视成功和人生方向的定义。 本书会穿透你“虔诚的臭氧层”。这本书直言不讳,也没有因描写了超自然力量而“深感抱歉” ,并坦称当今上帝并非静默无声,更没有陷于信仰上的陈词滥调。史蒂夫带领我们重新回到那间死亡病房,然后又共同领略他死而复生之后的生活。史蒂夫以特有的幽默和热情,与我们分享了他在临近死亡中所领悟到的真知灼见与智慧,诸如结交诚挚的朋友,与配偶和家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对陌生人也要多加关心,以及其他许多人生重大问题的思考。 -
死前活一次
1. 少有人會為死者拍照,顯示人們對死亡的不安與不了解。本書大膽觸碰這項「禁忌」,將生死肖像並列,使讀者不得不「直視」死亡。 2. 死亡是生命必然的終點,生者唯有把握生命,才能在死亡來臨時少一點遺憾。 3. 「臨終關懷」的精神在於,讓病人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藉由「疼痛控制」將病痛減到最少,保有尊嚴地度過生命最後時光。 ◎聯合推薦 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余德慧 大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林名男 柳營奇美醫院院長/曹朝榮 終身義工 /孫越 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王浴 萬芳醫院安寧病房護理長/湯梅芬 新樓醫院馬雅各紀念病房 基督教門諾會醫院迦南病房 秀傳紀念醫院安寜小組 安寧照顧基金會 蓮花基金會 這就像把望遠鏡倒過來,你只能看到那些大塊的東西:我是怎樣生活的?我愛過誰?我得到什麼?我錯過什麼?我還能做些什麼? 生與死本是自然遞嬗的過程,然而在今日社會,死亡和死亡的過程脫離日常生活,變得隱密而不可言說。人們對死亡的認識變得模糊,因而心懷恐懼。然而,這個把我們帶往未知世界的過程,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臨終關懷醫院是瀕死者度過生命最後時光的地方。住進院裡的人,知道自己沒有機會回家,知道自己沒有多少時間,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他們只有短暫的一段時間,可以為自己的生命做個總結,與自己和他人和解,面對死亡這個課題以及處理死後的問題。 本書作者和攝影者走訪德國數所臨終關懷醫院,和院中的病人、家屬及醫護人員深談,寫成細膩的文字紀錄。攝影者則分別為每個病人拍攝兩張臉部特寫;一張是即將畫上句點的生命,另一張則是死亡的容顏。從這兩張並列對比的照片,看到面對生命終點的倉皇、滿足或哀傷,也看到死亡的平靜。 斯特萊太太在死前一個月,仍抱著堅定的求生意志。 51歲的芭芭拉,從小在孤兒院長大,渴望母親的愛。她在最後幾個月常常夢到自己是個孩子。 當死亡站在曹太太的門前,她變得更誠實。能夠談論自己的內心,對她是一種解脫。 談普林太太打定主意,直到最後一刻都帶著清醒的理智,精心安排剩下的時間。 好幾個瀕死病人沒有機會和最親密的人開誠布公地談「死」這件事,他們來不及向對方說出愛。 這些瀕死者最後的願望是什麼?希望多活一些時候,希望死亡來得乾脆而溫柔一些,希望死亡不是一切的結束……在臨終關懷醫院,這些願望並非完全不可能實現。 在死亡來臨前「真正的生活」,不但是瀕死者的願望,也是以為死亡很遙遠的每個人,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 -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
《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除了从科际整合的宏观角度把“死亡学”连贯到精神医学、精神治疗、哲学、宗教学乃至一般科学(如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以便揭示“死亡学”研究的现代意义之外,更进一步从作者熟研半生的世界各大宗教传统,特别是耶、佛、儒、道诸家,汲汲观照生死,观照生命的尊严与死亡的尊严,了脱生死的智慧,并以此来探讨现代人的死亡问题及其精神超克,以及生死的终极意义。 -
最后的尊严
最后的尊严,ISBN:9787806462638,作者:(日)山崎章郎著;林真美译 -
地下幽深处
近些年,不少有关死亡的历史和社会学方面的书面世,但至今尚没有讨论陵园建筑、装潢和都市化的书籍。米歇尔·拉贡就这一主题投入了十多年的时间,收集了大量资料。 在《地下幽深处——幽冥国度的追问》一书中作者指出,陵墓是死者的第二个家,陵园是城市的理想翻版。从古代坐落在大路旁的陵园,到中世纪环绕教堂的陵园,米歇尔·拉贡又把我们带到十八世纪自然回归主义的陵园,十九世纪博物馆-陵园,最终进入越来越以“建筑群”为特点的现代陵园。 最令人惊奇的还应该是那些带有功能主义和死亡特点的章节:法国大革命时期祭奠礼仪的混乱、流放奥斯曼区巴黎死亡者的计划,为节约土地推行的火化、举行葬礼的火车站、带有空调设施的现代医院停尸房。 《地下幽深处——幽冥国度的追问》还理所当然地成为一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墓葬风俗的历史书,涉及社会学、政治和形而上学。丹特、斯维坦博格等人眼中的陵墓装潢,来世建筑风格,死刑场上的酷刑场面,十八世纪墓碑上的诗歌;对骨骼和圣品五体投地的崇拜;尸体的防腐处理和木乃伊化;幽灵(无家可归的漂泊之魂);葬礼物品,悼念逝人的建筑物…… 米歇尔·拉贡的书让读者毛骨悚然,惊叹不已,但该书的严谨性使其成为“死者的空间”主题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