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圖之外
網路如此發達的現代,Google Map、Wikipedia、衛星空照圖等資訊唾手可得, 讓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地球上已無未知之處。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這些未現身於地圖上的地方,告訴我們地理大發現或許尚未結束…… ★ 現實考據與詩意狂想的完美融合,一本獻給所有地理、歷史、旅行探險愛好者的驚奇之書,一場讓你永生難忘的世界探尋。 ★ 從城市到荒漠,從地底到天空,英國地理學家阿拉史泰爾.邦尼特以富有哲思及幽默的文字,帶你走出地圖,走進47個最迷人、最引人驚奇卻最不為人知的世界角落。 ★ 各地點隨篇附有詳細經緯度座標,可與Google Map搭配閱讀:實際街景、地理現狀及照片,完全滿足探險樂趣。 以美酒聞名遐邇的中亞城市,為何成為一座世上最大的廢墟? 一座曾經是世界第四大的湖泊,怎麼會變成了沙漠? 至今未曾與現代社會接觸過的原住民部落,是什麼樣子? 一名土耳其男子為了裝修房屋,卻意外發現了曾有三萬人生活其中的地下古城! 愛琴海畔的希臘東正教隱修院半島,千百年禁止「雌性」進入,除了……母貓!? 「自有地理學起,人就著迷於奇特不凡之地。」即使進入了數位當道的年代,我們對來自遙遠異地之奇聞軼事的喜愛,從古至今未消。而英國新堡大學地理學教授阿拉史泰爾.邦尼特(Alastair Bonnett)秉持著他對「地方」異於常人的愛好及觀察,在本書中深入探索了7大類別--「失落的空間」、「隱密的地理」、「無主之地」、「死城」、「例外的空間」、「飛地與自立門戶的國家」、「浮島」、「曇花一現之地」,一共47個「地圖之外」的地點,其中包括-- 在許多地圖甚至Google Earth上都有出現,卻被發現其實根本從未存在的「桑迪島」 因發展核武而與外界隔離、不被外人知曉的俄羅斯祕密城鎮「熱列茲諾戈爾斯克」 國與國之間,不屬於任何國家的邊境間地帶 失去政府控制、恢復野性的非洲海盜之城「霍表」 被都市探險隊發現的美國明尼亞波里地下城市 活人與死人共居的「城市」--「馬尼拉北墓地」 既是家,也是交通工具的巨大郵輪「世界號」 …… 他不只從地理、歷史的角度深度探討,更以充滿詩意、哲學而幽默生動的文字描繪,帶領讀者前往這些地球上某些最不尋常卻又最不為人知的地點,拆解我們對「地方」的認知,重新認識你我所生活其中的這個世界。 這本書是當代的《馬可波羅遊記》、真實版的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不論你是喜好世界探索,還是紙上神遊,《地圖之外》都會令你有所啟發、沉醉其中。這些地點,是比傳說故事更虛幻的真實世界,看了此書,你看地圖、看周遭、看世界的方式絕對會大不相同! 【各界推薦】 「透過向我們介紹那些看似不太可能存在的地方,《地圖之外》嘗試重新魅惑這個世界:有些地方確實存在,卻無法在地圖上找到;有些在地圖上存在,實際上卻不存在;還有些島嶼已經消失,或者突然出現;還有那從湖泊變成的沙漠,以及在城市底下的迷宮。邦尼特小心地迴避那些鄉愁與過於樂觀的戀地情結,設法讓我們理解所謂『地方』的概念和地理學仍然重要。」──提姆.克瑞茲威爾(Tim Cresswell),《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Place, An Introduction)作者,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歷史學與國際事務學教授。 「這本令人興奮的異國遊記,將帶你探尋這世界的祕密、地下城市、鑽石礦場、情色地景……從此改變你看地圖──或者你家的後院的眼光。」──《歐普拉雜誌》(O Magazine) 「邦尼特帶著讀者前往地球的盡頭,以及街道的另一頭,啟發我們為什麼那些地方重要而且需要我們的關注,免得我們失去了身為人最重要的本質。」──《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邦尼特是個棒極了的導遊和文學伴侶。他不強加他的學識和成見,讓讀者自己進入這些地理政治學的場域。他成功的讓奇特的地方變得親切,讓親切的地方變得奇特,並完全佐證了他的結論:『平凡無奇的地方也正是非凡奇特的地方;所謂的異國情調也可能就在下個轉角,或者就在我們腳下。』」──《洛杉機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古怪、詭譎,卻令人愉悅。」──《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極為迷人的一本書……一趟經過透徹研究、引人入勝的紙上旅程。裏頭看來像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平行的宇宙,沒什麼是正常的。邦尼特一定是個最棒的旅伴。」──《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一本你在玩google earth時會覺得精巧有趣的書,但其實更多的是,它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與地圖的關係。」──《Men’s Journal》雜誌 -
成與敗
《經濟學人》讚譽,針對亞洲九國經濟發展,生動結合報導、學術和論證的佳作。 日本、南韓、台灣、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以及中國——同屬東亞的九個亞洲國家,在經濟上為何有的成功,有的失敗?這些國家是否有獨特的發展經驗,或是特殊的政策武器? 斯塔威爾在亞洲地區擔任駐地記者長達二十年,英國《金融時報》譽其為「亞洲商業的迷思破除者」。他在本書中透過對日本、南韓、台灣、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以及中國的實地考察和經濟政策研究,首次揭示同屬一區的亞洲九國,何以在有些國家經濟蓬勃起飛的同時,另一些卻萎靡不振,提出的立論完全破除西方對亞洲經濟舊有的錯誤觀念。 斯塔威爾的深度分析聚焦於理解亞洲經濟的三個關鍵領域:土地政策、製造業,以及金融業。土地改革是日本、韓國、台灣和中國大陸經濟成功的前提關鍵;而土地改革的失敗,也是東南亞國家現今的政治與經濟困境的肇因。工業化讓國家經濟得以發展,但一國的工業發展單靠製造業並不夠,國家需要「出口規訓」,由政府敦促企業以國際格局跨出國門,在國際間競爭,而有效的金融規範則是一國自立成長的最終關鍵。為了深入探索這些議題,斯塔威爾深入亞洲九國,以歷史縱深和產業政策為座標,進行一場針對亞洲各國經濟的跨國實地調查紀錄。 透過書中廣泛且深入的剖析,讀者將對即將形塑世界未來樣貌的亞洲國家,具備更詳實精闢的新認知。 名人推薦 「簡潔有力,智性十足…… 斯塔威爾的立論堅實,觀點極具說服力,而且風格強悍。高度精彩的重要之作。」—《金融時報》 「令人印象深刻、極富啟發意義,是一部生動結合學術、報導和辦論的佳作。」—《經濟學人》 「引人入勝…… 讀者可從斯塔威爾資訊豐富而且有條不紊的報導中拓展眼界。」—《出版人週刊》 -
不公平的代價:破解階級對立的金權結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重建有感成長與社會正義的經典著作 國際媒體報導推薦:經濟學人、時代雜誌、紐約時報、衛報、彭博商業周刊、美國公共廣播 版權銷售超過14種語文 工作機會消失,經濟成長停滯,不是全球化必然的結果,是政府管理失能,政策失當! 民主成為一元一票的機制,1%的富人對社會洗腦、綁架政府決策,犧牲99%大眾的生計!從北非、西班牙、到英國、華爾街,全球同時怒吼,是挺身而出,為自己爭取個機會公平的未來的時候了!這是1%所有、1%所治、1%所享的社會! 我們的經濟與政治體系承諾我們要做的事,與他們實際做的事情,兩者天差地別到不容忽視的地步!--史迪格里茲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是省思全球化與自由市場最清醒的聲音。2008金融危機後,史迪格里茲受法國前總統薩科齊邀請,擔任國際經濟與社會進步評量委員會主席,打破GDP的迷思。 這次,史迪格里茲聚焦全球都面對的世紀難題-分配不均。薪資停滯、工作機會消失,大眾的稅愈來愈重,但是社會福利卻一減再減。根本的原因,就是財團綁架政府、只求自己的財富如滾雪球般膨脹,而政府失能、完全無法矯正市場失靈。受害的不只是中產階級與勞工,更已經傷害了民主政治與司法體系。 我們必須看清楚財團扭曲的邏輯,站出來改變! -
不要命的自負
「社會主義是個錯誤嗎?」一生都在與社會主義搏鬥的博學鴻儒海耶克, 於一九七八年原訂針對此一主題來個大辯論,但因一些現實理由而作罷,最後將 其自由市場這一方的主要論點揮灑成書,名為《不要命的自負》。 本書濃縮了海耶克畢生淬煉的犀利靈見,對社會主義及其在思想與感情上 的來源作了嚴肅的解剖與批駁。對於真正關心「社會」﹑政治和經濟政策者, 應可提供寶貴啟示。 -
伊斯蘭國
快速竄起的伊斯蘭國,佔有的領土已逾7個台灣大 它已經不只是個「恐怖組織」 而是一個──真正的「國家」! 《獨立報》駐中東逾35年資深記者 派崔克.柯伯恩(Patrick Cockburn)的第一手資訊 全球搶先發行! 伊斯蘭國(IS/ISIS/ISIL)的前身是伊拉克基地組織。 賓拉登死後,他們迅速發展。現在的伊斯蘭國,殘暴得連基地組織都必須與其劃清界線。而他們的領土,也在短時間內擴張逾7個台灣大,比英國還大,領有六○○萬人,有能力對外銷售石油,每天進帳二○○萬美金,甚至有稅收體系──儼然是個真正的國家。 ◎伊斯蘭國能在2014年立國,要謝謝美國 如果沒有美國送武器給敘利亞所謂反阿塞德組織,ISIS也拿不到美軍最精良的武器。若不是美國與「溫和派」互通聲氣,ISIS也無法掌握美國動向。 在美國的支持下,伊拉克成立了世上少有的腐敗政府,把人民逼去支持ISIS。美國資助伊拉克41.6億美金建立35萬大軍,不但餵飽貪官,還敗於ISIS六○○○人,直接奉送石油大城摩蘇爾!伊斯蘭國之所以成長、茁壯、建國,怎麼能不謝謝美國? ◎送桶瓦斯到巴格達,要1萬美元 過去的伊拉克,給人的印象不外乎海珊、石油與專制政體。而美國從海珊手裡「解放」伊拉克以後,現在的伊拉克,不但政府腐敗,連軍紀也一同敗壞!一位伊拉克退休將領對現在伊國軍隊評語是:「貪腐、貪腐、貪腐!」 貪腐,讓伊拉克人當兵要付錢、升官要付錢,連期滿出獄都要付錢!國家的軍隊變成純粹的投資人,35萬大軍+65萬警察,加上41.6億美金的經費,打不過ISIS的6000人。而伊拉克的墮落,也成為ISIS壯大的溫床,中東國境崩潰的前奏。 ◎沙烏地不是當美國的友邦?怎會是恐怖組織的金主? 空襲敘利亞!警告ISIS!沙烏地阿拉伯這位美國的盟友,並肩作戰的夥伴,其實也與九一一事件有關,而且從未被究責?不只是ISIS,沙烏地阿拉伯還是基地組織的金主,中東諸多激進組織、反抗運動的參與者、指導者! 聖戰、阿拉伯之春、反恐戰爭,沙烏地阿拉伯通通有分!為什麼?而又是什麼原因,讓沙烏地阿拉伯緊急剎車,轉向美國一起「反恐」?而若是──轉向已經太晚,又會造成甚麼樣的影響? ◎反恐戰爭全面潰敗,伊拉克即將消失? 二○○三年,美國推翻海珊政權。然而,換來得卻不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分崩離析的伊拉克。ISIS,一個「恐怖組織」,不但已經擊敗美國支持的伊拉克政府,並幾乎已經獨立建國。 美國、沙烏地等6國聯手空襲-─也無法遏止ISIS的腳步! 是什麼樣的誤判,導致美國徒耗人力與財力,最後只能黯然撤離伊拉克?而美國與「盟友」的作為,看似聲勢浩大,卻攔阻不了ISIS──原因又在哪裡?而在反恐戰爭全面潰敗後,我們即將面對的,又是什麼樣的中東新局勢? ◎石油重鎮摩蘇爾四天就淪陷的第一手觀察-出版前緊急追加,全球搶先曝光! 透過公然殺害記者、並將影像透過網路傳布到全世界,ISIS成功打造自己的恐怖形象!以至於在二○一三-二○一四年間,幾乎沒有完整的伊拉克資訊進入西方世界的主要媒體當中。 也因此,石油重鎮摩蘇爾的陷落讓西方世界陷入一片靜寂。大家都嚇壞了──摩蘇爾是怎麼陷落的?這可是伊拉克第二大城,伊拉克的石油命脈!到底發生什麼事? 作者派崔克.柯伯恩(Patrick Cockburn)是英國獨立報的資深記者,駐中東超過35年。本書不但獨家搶先披露的完整紀實,作者並深入紀錄摩蘇爾人對此的反應與想法,由此觀察ISIS的興起,究竟對伊斯蘭世界投下一個甚麼樣的震撼彈。 ◎英國《獨立報》駐中東35年資深記者,中東第一手資訊! 本書作者派崔克.柯伯恩(Patrick Cockburn)目前是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的資深記者,駐派在中東已達36年。經歷過海珊崛起、波灣戰爭與伊拉克戰爭,到伊拉克後海珊時代的貪腐伊拉克,柯伯恩不但深入險境,也透過各種管道汲取各種消息!根據內文,他知道九一一的國會報告被刪除二十八頁,抹去沙烏地阿拉伯在九一一事件當中的足跡。他從伊拉克的高階將官處探聽消息,確認摩蘇爾戰役為何百萬大軍敵不過6000人。他直接與聖戰士對談,還原中東局勢的真正面貌。 名人推薦 ★前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研究員、民進黨祕書長 吳釗燮 ★作家﹑國際政治評論員 陳婉容 ★中山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趙恩潔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必榮 聯合推薦(以上按姓名筆畫順序排序) -
反資本主義的心境
緒論 第一章 資本主義的特徵與詆毀資本主義者的心理因素 一、消費者至上 二、經濟改善的要求 三、階級社會與資本主義 四、失敗者的怨氣 五、知識分子的憤慨 六、美國知識分子反資本主義的偏見 七、白領工作者的憎恨 八、「堂兄弟們」的妒恨 九、百老匯與好萊塢的共產主義 第二章 普通人的社會哲學 一、資本主義的本身與普通人眼中的資本主義 二、反資本主義的陣線 第三章 資本主義下的著作與出版 一、作品的市場 二、書籍市場上的成功者 三、關於偵探小說 四、出版自由 五、學者們的偏執 六、社會主義的小說與劇本 第四章 從非經濟的觀點反對資本主義 一、關於幸福問題的理論 二、物質主義 三、不公道 四、自由與社會主義 五、自由與西方文明 第五章 反共與資本主義 附 錄:米塞斯的主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