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
★内容介绍
跟随荷兰汉学家,重返历史现场,纵览关羽成神之路。
本书是对关羽崇拜的研究,也是对在书写文化愈来愈重要的世界中口头文化的研究。
219年,关羽败走,后为吴军所俘,被杀,此后被尊为关公或关帝,成为不亚于观音的重要神祇,至今仍受民间敬奉。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追溯了关公崇拜的历史性演变:从早期惨遭横死的饿鬼,到骁勇善战的护法恶魔、驱邪将军,及至后来的雨神、财神和文士之神,甚至全能救世主形象……在关羽的多重面相中,每种形象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包括佛道教力量的介入、特定地方群体的参与、王权和国家力量的形塑等,但归根结底,关羽信仰兴起于口头文化,而非大多数研究主张的三国叙事传统。正如作者自己反复提到的,《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为“对口头文化在一个文字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巨大作用的研究”,作者结合大量史料和遗迹,甚至田野调查得来的一手资料,对背后的文化机制进行了详尽考察,也对其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文脉进行了梳理,其中格外突出了口头信息交互在形象建构与传播中的作用。
------------------------------------------------
◎重造关羽,解剖故事建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追源溯流的典范之作。红脸美髯,一袭绿色长袍,一把青龙偃月刀,座下是赤兔马和关平、周仓,关羽这一妇孺皆知的标志性形象是怎么建构出来的?关公、关帝、关夫子、关老爷、美髯公、壮缪侯、崇宁真君、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各种称谓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借关羽磨刀雨,龙王休想晒龙袍”,关羽与江南梅雨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何黑白两道都敬奉关二爷、各国唐人街都建有关帝庙?他又为何亦神亦魔,既是保护一方百姓的护法神,又是具有暴力色彩的“恶魔”?
◎重返历史现场,还原关羽真实形象。从3世纪并没那么重要的横死的将领,到以“关公”“关帝”之名成为后来我国最重要和最广为人知的神祇之一,甚至绝不亚于观音菩萨,本书从关羽形象的历代演变出发,结合大量史料和遗迹,甚至田野调查得来的一手资料,对背后的文化机制进行了详尽考察,还原了本初形象,也对其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文脉进行了梳理,其中格外突出了口头信息交互在形象建构与传播中的作用。
◎以关羽为例,辐射历代民间社会百态。各地对关羽崇拜的侧重点不同,历代的称谓也有差异,关羽只是一个范例,通过对关羽历代演变的追溯,运用社会学、历史学与民俗学的跨学科视野,对背后的文化机制进行了梳理与展现。
------------------------------------------------
★媒体评论
《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细节丰富,论证严谨,通过对关羽崇拜多重面相的考察,为研究帝制中国的集体记忆和宗教想象提供了著述范式,是该领域的里程碑。
——丹尼尔·伯顿-罗斯(Daniel Burton-Rose),《英国历史评论》
田海的著作是对关公崇拜演变的权威性考察,于对中国传统的信仰和暴力关系感兴趣的人来说,是绕不过去的参考书目。
——杰姆斯·博克(James Bonk),《信仰与暴力杂志》
很明显,本书旨在运用一种全新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文字和实体史料的挖掘来还原当时的口头文化。田海主张,宗教生活独立于书面材料而存在……在一个文字与文明一样古老的文化语境中,其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吕敏(Marianne Bujard),《法国远东学院校报》
-
拖神
内容提要:
这是一轴呈现潮汕平原近代历史变迁、人们精神嬗变的艺术长卷,作品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主要背景,跨度六十多年,凭借人神鬼的多重视角,探索潮汕人的灵魂家园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皈依。小说以樟树埠的崛起与没落为主线,着力描写主人公陈鹤寿为代表的潮汕商人、商帮的命运与传奇。主人公逃亡途中拐走“表妹”,贩卖“鬼火灯笼”,当过走乡药郎,经历了疍民、畲族和潮州人三个族群由冲突走向融合的艰难历程。造巨舟、遇风潮、上花艇,下南洋、救海贼、创船行、与神一战,同行倾轧,埠权易手……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鸦片战争再度爆发,汕头开埠,火轮垄断洋货倾销,父子反目兄弟突围,国仇家恨恩怨缠绵,老一代潮商悄然沉落,新一代潮商向海而生,潮起东南,龙行天下。
独特的构思,魔幻的视角,深邃的思想,复杂的人性,色彩瑰丽的风土人情,悲壮开阔的时代背景,真实的历史事件,诡异的草莽传奇,共同构筑起人神鬼共处、血肉交融、动人心魄的神奇天地。
题目《拖神》由来:拖神,是潮汕平原独一无二的游神活动,当地人以扳倒神偶、惩罚警醒神明的方式,祈求来年丰收富足。拖神暗合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既能超越自我又能超越别人,打破一切旧框框以体现人的生命意志,旺盛创造力,做生活中的强者。
-
中国精怪故事
★ 中国精怪故事大全,资深学者精心编选 //_ 狐狸精常见,布谷精少有;葫芦精可爱,象牙精善良……万物成精成怪,精怪无奇不有
★ 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中华大地的民俗智慧 //_来自全国各地,生生不息的讲故事传统,黑龙江饶河县、贵州威宁……
★ 家庭传承的枕边书 //_祖祖辈辈口耳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夜一故事,共话阖家阅读之乐
★ 古雅装帧:复古手工书之美 //_屡获“最美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
收入100多幅清末民间珍稀剪纸,双色印刷,用纸绵软,可完美平摊阅读;内藏裸脊,外封叠透,双册函装,大量手工制作,整体呈现中华传统艺术之美,值得收藏!
———
▼内容简介
溯探古老的故事幽林,传承唇舌间的精怪传说。
本书由知名的民间戏曲、民俗研究者精心编选,将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精怪故事汇编成册。这些故事源于神话,又不同于神话,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民间的价值观和智慧、传统。这些故事流传于民间,经过口口相传,最终演变成优美的民间童话。
——
▼学者推荐
_ 程章灿(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要了解中国人的想象力,读诗之外,还要读各种各样的幻想故事,包括神话、仙话、鬼话以及精怪故事。精怪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中源远流长,直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衍。本书编选当代民间精怪故事精品,可读性强,既有区域标志,又具民间特征,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和信仰文化。
—
_ 盛文强(作家,《海怪简史》作者)
在《中国精怪故事》中,禽兽草木器物皆可成精,与人类产生爱恨纠葛。精怪的产地各异,呈现为“精怪地图”的奇观,与此同时,讲述者的身上裹挟着丰沛的集体记忆与民间元气,史诗和神话由此而生。
-
中国古代妇女化妆
-
培田
培田是福建省西部山区的一个客家古村落。本世纪初,培田独特的山光水色、文物历史与民俗风情进入了一些中外学者的视野,培田被称为“辉煌的客家庄园”,成为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标本。对于追求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而言,这是一件幸事。在时代变迁的加速器里,人类的古老历史已被渐渐撕裂,成为一个又一个远去的、破碎的、残缺的梦。也许,培田的建筑、培田的文献、培田的民俗风情,可以帮助我们追溯久远的历史,找回失落的记忆,重温一段古老的岁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培田,在文献、文物与民俗的对话中,开始我们的考古之旅吧。 -
老北京的街头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