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鉴
《木鉴》是一本以图识木为主、文字说明为辅的基础性书籍。主要内容以明朝、清朝家具用木材为主,侧重于传统的、有代表性的黄花黎、紫檀、红木、花梨、乌木、楠木(金丝楠)、鸡翅木,也兼面子一般用材新近进入中国的木材,如非洲的亚花梨、中国的山槐木、红豆、杉、香榧木。按树种进行分类并记述其一般特征、历史与文化,对种木材的不同表面特征进行展示与简要说明,以提示每种木材的多种表面特征,如颜色、纹理、光泽、斑点、疤结、缺陷等,以期达到以图识本本、增加理性认识,建立各种木材的真实标准。真正识别木材或见到木质文物一眼就能断定是什么木材,是十分不容易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接触各种木材、新旧家具才能做到八九不离十。这对于木质文物特别是古典家具的研究、收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本书所用的木材名称仍以传统的习惯性称呼为主,每种木材与科学认识木材和方法结合起来而不至于造成新的混乱。同时对每种木材的一般特征、经验识别方法及每种木材的不同表面特征进行记述,这样可以认同一种木材特征的多样性、多变性,不断实距、总结,才能建立正确的标准,不至于在实践中走眼。另外,有一些木材用于明清家具的辅料,如香楠木;还有一些并不能单独成器或难以得到部面标本,如榈木、海南黄檀等木材,均未提供诸如剖面、器具照片,十分遗憾。 -
谁在忽悠中国
本书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的终结篇,其姊妹篇《谁在收藏中国》和《谁在拍卖中国》近年来持续畅销两岸四地和世界其他华语区域,被读者携评论界誉为 “解读中国文物市场的百科全书”。本书延续作者一贯奉行的纪实风格,对中国内地文物市场进行整体扫描与剖析,其中有诡谲离奇的文物案例,有沉浮江湖的收藏者故事,有金融资本操控拍卖市场的黑幕,更有鉴定专家、高仿高人、收藏达人共同解密收藏迷局中的种种玄机,给圈内人指点迷津,为局外人揭示真相。 -
古街
《古街(最新修订版)》是一部可作为文物知识教科书的小说。小说以民国时代为背景,以百年为琉璃厂为舞台,摹写了一群古玩商人的颠沛际遇,苦辣人生。随着清王室的崩溃,本来由贵族集团独霸的珍贵文物流人民间,造成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的畸形繁荣;同时,也造就了一批独具慧眼的古玩商人,使古玩业行业成为旧京特有的文化景观和传统文化的精英。 故事从一颗假人头开始,情节离奇,悬念迭出,环环相扣,妙趣横生。三个古玩商人性情迥异、追求不同、命运悬殊。犹如三重奏一般的相互比照、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小说通过描述旧京风俗人情,演绎鲜为人知的故事,透视出历史的惨烈、文化的醇厚和人性的复杂。 -
自珍集
人或称我收藏家,必起立正襟而对曰:“实不敢当!实不敢当!”古代名家,姑置勿论。近现代允称收藏家者,如朱翼庵先生之于碑帖,朱桂辛先生之于丝绣,张伯驹先生之于书画,周叔 先生之于古籍,学识之外,更雄于资财。以我之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实不具备收藏家条件。此集所录,除舅父、先慈所作书画及师友赐赠翰墨文物外,大都掇拾于摊肆,访寻于旧家,人舍我取,微不足道,自难有重器剧迹。在收藏家心目中,不过敝帚耳。而我珍之,岂不正合“敝帚自珍”一语。此吾集题名“自珍”缘由之一。 敝帚可喻物,亦可喻人。自1945年日寇投降后,奔走调查,收回被劫夺重要文物、善本图书两三千件,其中不乏国之重宝,由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派员接收保管,当属我一生中最重要工作之一。不意1949年8月自美归来,竟被视同敝帚长达三十年。至于“三反”冤狱,故宫除名,五七扣帽,不仅敝帚之不如而直弃同敝屣矣。大凡遭受极不公正待遇者,可能自寻短见,可能铤而走险,罪名同为“自绝于人民”,故万万不可。我则与荃猷相濡以沫,共同决定坚守自珍。自珍者,更加严于律己,规规矩矩,堂堂正正做人,惟仅此虽可独善其身,却无补于世,终将虚度此生。故更当平心静气,不亢不卑,对一己作客观之剖析,以期发现有何对国家、对人民有益之工作而尚能胜任者,全力以赴,不辞十倍之艰苦、辛劳,达到妥善完成之目的。自信行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当可得到世人公正、正确之理解与承认。惟立志如此,却难如人愿,而一再遭受打击、摧残与阻挠。 如1958年《髹饰录解说》脱稿,开始搜集清代匠作则例。蒙朱桂辛先生亲笔致函文物局古建所,将前营造学社所藏抄本则例多种借出,益以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等处所藏,共70多种。1960年开始汇编工作,至1962年已将漆作、油作、泥金作、佛作、门神作、石作、装修作、铁作、画作、铜作、作之条款,从多种则例中辑出缮录,并加编次,准备进一步将各作中之名辞、术语提出,一一试作诠释。并以佛作、门神作为试点,但仅写成两作概述而“文革”开始。则例汇编工作为我带来无数大字报批判及大小会斗争。后果如何,不问可知矣。 又如1969年肺病(“三反”中在牢狱遭感染)复发,且有空洞。医嘱卧床休养,而军宣队勒令必须下咸宁干校。劳动中见畦边菜花倒地,犹昂首作花。受其激励,顽强生活,壮志弥坚,竟得康复,幸免葬身云梦之泽。有诗为证: 风雨摧园蔬,根出茎半死。 昂首犹作花,誓结丰硕子! 再如干校后期,生活大有改善。但坐视岁月蹉跎,光阴流逝,不免忧心如焚。亦有诗为证: 春搴兰草秋芝草, 朝啖团鱼暮鳜鱼。 日日逍遥无一事, 咸宁虽好却愁予! 立志不渝,长期奋斗,北风当有转南之日。1979年有伟人出,力挽狂澜,制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新国策,对我等实恩同再造。从此多年来写成之稿件,积累之资料,得陆续以本人姓名正式出版。其鼓励鞭策之力,何止万钧!使我等更加废寝忘食,刻苦工作。今日回顾,又何等幸运。自1973年干校返京后,已争取到近三十个春秋,得以出版、再版中文、外文著作约三十种,其中有线图数百幅者,均经荃猷绘制,始得成书。荃猷退休后,亦完成《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北京卷》及刻纸作业《游刃集》,诚不幸之大幸。 自年前整理去而复还之身外长物,编成此集,不禁又有感焉。其中有曾用以说明传统工艺之制作,有曾用以辨正文物之名称,有曾对坐琴案,随手抚弄以赏其妙音,有曾偶出把玩,藉得片刻之清娱。盖皆多年来伴我二人律己自珍者。又因浩劫中目睹辇载而去,当时泰然处之,未尝有动于中。但顿悟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有所会心,使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此岂不正是多年来坚守自珍,孜孜以求者。吾集题名“自珍”,此为又一缘由。 我年八十,左目失明。去年春夏之交,一病几殆。今已届白香山新乐府新丰折臂翁之年,距证实自然规律之日,为期不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愚夫妇衷心祝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真理彻底战胜荒谬,明智永远消灭愚蠢。人人奋发图强,充分发挥所长。中华文明,发扬光大,卓立于世界之林。 -
古泽初沾
《古泽初霑:古玩收藏笔记》主要内容:人生“路漫漫其修远”,这一路的“上下求索”,才是最快乐的。求索领域无穷尽,倒也无妨任情秉志,率性而为,苦乐由之,竞也常收一以当十之效。志趣是天赋的,心情是愉悦的,过程是充实的;五花八门中都藏着真、善、美的功德,何乐而不为! 阅读仰东一篇篇求索而得的记录,我从他对各类大、小对象的描述中,欢喜地谛听着历史的箴言、传奇的演绎、艺术的解读、睿智的推演,加在一起,是一部多样又灿烂的文化剪辑,以及这剪辑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今天,有着如此热情洋溢的交会与接待,予我以五味难穷的感触。其中的一味,是他在快乐中寻觅到的真实,结合着他真诚以对的鉴赏把玩,再传送到我辈读者心中涌出的知晓之乐,连外行也不禁醒豁而趣味丛生。 也许,热爱文物到沉醉其中的人,在他们心目中,文物是永生不老的,历史也就依旧鲜活着。数百千年的对象,由于他们的鉴赏与带动,令读者觉得,一件件都延续着生命于当下,都有着各自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归属,都蕴涵着承上启下的文明与智慧,都透露出分明的爱憎情仇,也都折射出审美的地方、民族与人类的共通性。古人的生存面貌,就由不同的文物彰显而荡漾在今人的心中。这些遗物的具象,并非人的具象,却更具人的当然是东方人的情志的丰富、生动与普遍性,更能带动后人对前生存情态的想象还原与追念。尤其感悟在心的,是前人在并非自由的时代,却因爱恋人类造福社会而探示着自由创新,成果煌煌。而一代代热爱文物的文化人,绵绵相继,将历代艺术宝藏长储于人类文化脉理之中,无疑关联着民族文化命数之所系。今人回望过去,古人走向今天:循文化现象之常规,葆炎黄精神之永续。触摸可及的文物实体,已成为比史书可信且渊博的真情实感境界。既是历史的境界,也是艺术的境界;是历史与艺术和谐统一于真相的境界。说艺术无时空,也无国界,当指审美苑中,古今中外,艺脉相通。人人一往情深,且谁也没有数典忘祖。 在收与藏的不断求索中,仰东积累并提高着鉴赏的文化功力。练到行内所言“八成眼”功夫,大抵应是“慧眼”的水平了。我祝贺他“独具慧眼”的成功。 阅读仰东一篇篇求索而得的记录,我从他对各类大、小对象的描述中,欢喜地谛听着历史的箴言、传奇的演绎、艺术的解读、睿智的推演,加在一起,是一部多样又灿烂的文化剪辑,以及这剪辑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今天,有着如此热情洋溢的交会与接待,予我以五味难穷的感触。 -
谁在收藏中国
这是国内第一部全方位揭秘当代中国文物市场真相的长篇纪实作品。记者耗时5年,周旋于国内主要古玩市场、拍卖公司、盗墓现场、文物制假基地,暗访了近百名文博界专家学者、古玩商贩和文物走私犯、盗墓贼,获得了大量业界内幕、黑道秘闻。本书采用文字白描加插隐拍照片的纪实方法,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记者亲身经历的一桩桩黑幕重重的文物交易、一个个骇人听闻的古玩骗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国宝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