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如意手记
手记,是纸与笔的对话,是以汉字之美记录人生随感的一种文化情怀。 《故宫手记》,亦是心与传统文化的对话。甄选自宏富收藏的故宫文物,集字于《敬胜斋法帖》的乾隆御笔,一首诗,一阕词,一则典故,一桩旧闻,一抹有待书写的留白……恰似一场精心策划的穿越之旅,带您细细体味历史的细节、先民的智慧,并邀您记录发自内心的感喟、源于岁月的思索。 如意,是清朝皇室钟爱的室内陈设之一。其造型起源于民间日常用具“痒痒挠”,以“如人之意”的功效而得名。名自物起,物受名惠。这个美好的名字,使如意成为人们心中的吉祥象征,常与其他传统纹饰搭配出现,共同构成饱含祝福的寓意。根据如意的形象衍化出来的纹饰,出现在器物上、建筑上、服饰上。如意本身也成为清代多位皇帝歌咏的对象。毫不夸张地说,如意几乎渗透到清官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如意是一种文物,也是一种祝愿,更是一种心态。哪怕行到水穷处,亦有坐看云起时。是否如意,端看您怎生品尝人生百味。人生如意即为乐! 二O一六年,我们为您奉上《故宫如意手记·二O一六·人生如意即为乐》,祝您在二O一六年平安如意、吉祥如意、幸福如意、欢乐如意! -
玩物“哲”学
这本《玩物哲学》,张信哲筹备了约两年,文字是他自己执笔,而照片则请专家操刀,在书中,张信哲通过每个收藏品的背后的小故事与读者分享他多年来的收藏心得和生活美学。书中提到的收藏品,虽然不是价值连城,但像绣花鞋、旗袍等,对他而言都是意义深刻的。 可以这么说,这本书里里外外都是“宝”,一个完全属于阿哲,而读者只能透过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去“鉴赏”的“古宝”书籍。 谈到收藏古董的经验,张信哲说,很多人收藏古董喜欢与人家比较,这观念很不正确;“收藏不是要和人家比品味、比财力,而是应该和你的生活发生直接的关系,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收藏的东西,就看你有无系统 将之组合起来。” 他强调,收藏古董不是要与他人比财力收藏,而是有特别的收藏系列。“自己的品味最重要,能反映出你的审美观和性格。另外,你能收藏出别人花钱也买不到的系统,或是有先见之明,成为另类收藏家,那才是最重要。我自己收藏的东西会以它本身的稀有性和质量为前提,最重要是看它是否适合自己收藏的系列。” 张信哲总结地说,“我觉得收藏老东西(古董)应该是要与生活、生命发生关系的,而非以价钱来衡量收藏品的价值。” -
醉文明
《醉文明》是一部马未都先生最新出炉的收藏知识文化读本,《醉文明》分为瓷器篇、家具篇、玉器和漆器篇、杂项篇四个大类,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近50种风格各异、极具收藏价值的宝物,生动地讲述了这些经历上百年历史的宝物背后的传奇故事。 同时,《醉文明》还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介绍了50件宝物涉及的历史知识、民俗文化,让人深切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听马未都说收藏,历史仿佛离我们很近,触手可及的细节和穿越时空的质感,让人畅快淋漓、意犹未尽。 海报: 延伸阅读: 《藏家养成计划:入门篇(中国第一本引领高端人群进入艺术品鉴赏与投资的指南)》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2)》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马未都签章版)(套装共2册)》 -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已做关于中国陶瓷艺术的12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2章,既对陶瓷及陶瓷历史等层面做了宏观描述,也对历代名窑,以及宋、元、明等朝代瓷器做了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陶瓷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5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增色不少。《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
瓷之色
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喜欢就事论事。研究瓷器是这样,研究者喜欢以包围之势将对象看穿,而不顾其生成的原因以及周围的环境。瓷器颜色缤纷,成长分先后,有的贯穿始终,有的昙花一现;过去我常常被其苦恼,弄不明白,遂惦记在心,终于有一天柳暗花明。 我开始知道文化不可单一形式,陶瓷同样也是。科学、文学、美学、哲学乃至玄学都为此层层加码,让简单包涵玄妙,使单色成为五彩。而成功表达这一成就,个人就显得力不从心,语言苍白。偶然一天,看见墙上悬挂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顿悟: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瓷之色亦如是。 -
古书之媒
韦力谈《古书之媒》: 《古书之媒》是一个系列,共有4本书,每本选择四五位人选进行细致访谈。因为恰好11月就是中国古书拍卖20年的时间节点,所以顺应先推出了《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另外三本则分别谈北方的古旧书市中心琉璃厂、南方的中心上海福州路以及介绍国内著名的书商。 从古至今大家对于书商都没有一个大的评价,但我其实对书商是怀有感激之情的,有了书商才有了古书流通,他们才是古籍流通最重要的人。也正因为此,此系列书把一些能梳理的东西整理出来,取之“媒介”之义。 这系列书难度大、关键就在于访谈提纲的设置。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花费大量时间在提问上,比如准备苏州90高龄书商的访谈,就拟了近160个问题。 ——韦力 内容简介: 《 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为我国民间藏书名家韦力先生同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总经理拓晓堂的对谈录。全书分七个部分,详细解读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古籍拍卖的奇书、奇人、奇事。二十年古籍拍卖的点点滴滴,见证一段段历史、一个个家族的兴衰、一个个爱书人的喜怒哀乐与痴情。喜的是好书得藏,文化得以传承;悲的是错失良缘,斯人斯书已失。 本书隐含着古籍鉴别、版本选择、价值判断等专业知识,介绍了这二十年来我国市场上出现的一些重要古籍的收藏价值及流传情况,以及一些大藏家藏书历程,从中可见他们的人生趣味及其对传承文化的拳拳之心,并从古籍拍卖的征集、图录、封面、估价、佣金、保证金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古籍拍卖的市场运作情况以及它对保护、传承我国古籍的重要意义,对认识我国古籍善本的流传及保存状况大有裨益。 编辑推荐: 1. 韦力,中国民间藏书第一人,继《古书之美》后又一力作;拓晓堂,中国古籍拍卖的领军人物,开创中国古籍进入拍卖市场的先河,确立古籍善本每年春秋大拍的惯例。 2. 《古书之媒》的“媒”,是指韦力和嘉德拍卖的拓晓堂对谈,有旗鼓相当的舒畅感,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娓娓道来古籍拍卖二十年的风云秘事和喜乐悲苦,是了解古书文化、版本鉴别及价值判断的必读之作。 3. 本书不仅汇聚萧盅友、黄裳、黄永年、韦力、拓晓堂等一批大家的藏书经历与心得,而且从古籍拍卖的征集、图录、封面、估价、佣金、保证金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古籍拍卖的市场运作情况,看完即可基本了解古籍的流通和运作。 4. 几百册毛边本一上市,顷刻被抢购一空。 5. 四色彩印,用纸考究,收录近百幅重要古籍的书影,还原古书之厚重与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