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一卷)
这部小说描述了一个夜晚梦境,具有“迷宫”一样的文学结构,通篇充满了意识流。作者乔伊斯甚至发明了一种在世界语言史上绝无仅有的“梦语”。整部书中最有名的一个单词,就是乔伊斯用100个英文字母拼成的“雷击”一词,模拟雷声隆隆不断。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部小说的第一句“写在最后一页上”,而最后一句则“写在第一页上”。据称,这体现了作者乔伊斯对“历史循环”观点的赞同。当人们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才发现又回到了小说的开头。在作品完成之际,乔伊斯放言说,阅读《芬尼根的守灵夜》是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过程,而“这本书至少可以让评论家忙上三百年”。 -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
这是一部描写爱尔兰现代社会中绝望与欲望的故事集,精悍之中透着极其克制的冷调,情节起伏出人意料,让人惊叹在短篇格局中有如此跌宕的内容。在短篇小说《走在蓝色的田野上》中,一位神父在圣坛等待主持婚礼,而在婚礼和随后的庆典中,他的内心挣扎着他与新娘恋爱的往事,个中微妙的情绪渐渐铺张开,到最后,形成夜空下蓝色田野里难耐的悲伤。小说最后出现了一个不太会说英语的中国人。他用按摩——或者说,剧烈拉伸身体的技巧——帮神父略微甩掉了那份伤痛。 -
雨后
威廉•特雷弗被《纽约客》誉为“当代英语世界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雨后》是威廉•特雷弗著名的短篇小说集,1996年出版后被《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评为年度好书。特雷弗以充满同情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在《雨后》这部直抵人心的短篇小说集中,我们会遇见一个盲人钢琴调音师,他对第一任妻子的美好记忆随着第二任妻子的到来而逐渐变化;一个婚姻触礁的女人,她必须在愤怒的丈夫与闺蜜之间做出选择;一个为情所困的女子,她独自在意大利山间旅行,因为一幅不知名的《天使传报图》而顿悟…… 特雷弗自称是讲故事的人:“也许,我的小说的确有时揭示了人的种种境况,但我并非有意如此。”无论是否有意,特雷弗用他的悲悯、深刻的创作感动了一代代读者。 -
房间
“比电影《美丽人生》更艰难、更伟大的爱。” 入围纽约时报2010年十佳图书、2010年曼布克奖短名单,荣获爱尔兰年度小说大奖 一个年轻妈妈的牢笼,是她五岁儿子的全世界。 我四岁的时候,对这世界一无所知,以为它只是一些故事。我五岁的时候,“妈”对我吐露真相,说真实的世界大到你无法相信,而房间只是它一个又小又臭的碎片。 对五岁的杰克而言,房间就是全世界。这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他跟妈住在这里,学习、阅读、吃饭、睡觉、游戏。 但对妈而言,房间却是老尼克囚禁她七年的监狱。她在不可能的禁闭环境里尽量让杰克健康成长。每晚,她让杰克睡在衣橱里,不让他看到恶男子强暴她的恐怖画面;她也不让杰克沉溺在电视中,规定他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然而,她终究只是一个母亲,而非圣母,她会不耐烦,她会生气地对着杰克大吼,她甚至间或性情绪低落到一整天不肯起床,也不给杰克做饭。正是这复杂而不完美的母性,让人纠结不已。 靠着决心、机智和强大的母爱,妈为杰克创造了人生。但她知道这样是不够的……对她不够,对杰克也不够。她想出一个大胆的脱逃计划,需要仰赖她儿子的勇气,以及大量的运气。她没想到的是,对这计划一旦成功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自己竟然没有充分的准备。 《房间》以杰克的五岁的童真口吻来叙述,兴致勃勃,充满好奇。它不是一个恐怖故事,也没有催泪的企图,反而处处透出人类最为纯净的亲情。五岁的杰克打动了每个人的心,他的声音、他的遭遇、他的天真、他的幽默、他对妈的爱,使得故事虽然设定在这么一个令人不安、几近恐怖的前提上,仍然令人时时感受到希望与力量。 -
都柏林人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年2月2日出生于都柏林,1941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成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他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的里雅斯特、罗马、巴黎等地,多以教授英语和为报刊撰稿糊口,又饱受眼疾折磨,到晚年几乎完全失明。但他对文学矢志不渝,勤奋写作,终成一代巨匠。《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称得上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了。1914年出版,置景于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笔触简练,错落成篇,浮现出苍凉世态,遥远、清冷,然而精致,是上上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