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英博物馆在倒塌
-
小世界
《小世界》被世界众多著名学者赞誉为是西方的《围城》。书中描述了当代西方学术界的种种离奇现象,学者们的眼睛不在仅仅盯在书上,而张大眼睛在世俗社会中寻找满足。他们满世界飞来飞去,表面上为了学术交流活动,实际上是追逐名利,寻欢作乐。小说巧妙地穿插了许多文学典故,新潮理论,对人性、宗教与人生,婚姻与爱情等古老命题做了入目三分的透析,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
失聪宣判
英伦“学院派小说”的主将戴维•洛奇的最新小说,饱受多年耳背之苦的戴维•洛奇终于将自己的这一痼疾与渐入老境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一吐为快,《失聪宣判》可算是作者“退休学院派”的天鹅之歌。 小说的主人公、英国北方某大学语言学系主任德斯蒙德•贝茨教授身为语言学专家却不幸罹患了“高频性耳聋”,又赶上学校要将自己执掌的语言学系并入英语系,为求一个体面的退路,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提前退休,基本上成为一个“家庭妇男”。自己的人生逐渐走向低谷的同时,二婚的老婆却焕发了第二春,非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取代丈夫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整个人的体型外貌乃至精神面貌也由此而焕然一新。 然而“失聪是喜剧,失明才是悲剧”,戴维•洛奇将自己笔下这个极富自传性的退休教授由事业失势身体失聪而导致的各种喜剧情境,以典型的英式幽默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可是“deaf sentence”(失聪宣判)与“death sentence”(死亡判决)毕竟只有一个辅音之差,小说在恣肆无忌的喜剧氛围中也隐隐透出“人生无常”的悲剧意味,带上了“长日将近”的阴郁色彩,由此成就了《失聪宣判》冷热杂糅、悲喜交融的丰厚意蕴。 -
作者,作者
星期天的第一道亮光还没有照进来他就醒了,心头感到可怕的压抑,立刻想起是为了什么。再睡回去是不可能了,于是他躺着,就像海难幸存者被冲上荒无人烟、冰冷潮湿的卵石海滩,躺在那里,筋疲力尽,意气消沉,无法爬出那道潮水线,也不在乎自己的死活,听任阴郁的思绪像一波波碎浪般漫过心间。最让他感到难堪的是,这场屈辱的失败已经或不久就会传到他那一大群熟人圈子里,接下来的几周时间,他所遇见的人、他与之通信的人,没有不知道他——亨利·詹姆斯——在圣詹姆斯剧院舞台上被人高声起哄。每一家报纸都会报道这一事件,俱乐部、沙龙,甚至在仆人的住处,都会有人谈论这件事情,闲言碎语甚至会漂洋过海跨越疆界、他的每一次社交活动、每一次信件往来,都会因为双方的尴尬而显得极不自然,因为双方都不知道是该提起这件事昵,还是装作不知道,如果是前者,又该怎么提。 整部小说是写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在生命最后几年的故事。他非常有名,在世界文学史上,奠定了心理现实主义的基础。他在晚年不甘寂寞,尝试戏剧写作。结果,他的戏公演当晚,他却遭到了公众的羞辱,令他从此一蹶不振。《作者,作者》的写作形式非常新颖,如果说它是小说,但它有非常详实的历史事实,却与一般意义上的传记毫不相同,作者有意识地按照艺术需求摆布事实。 -
好工作
这些日子她过着一种双重生活,觉得自己因此成了一个更有趣、更复杂的人。西沃尔斯伯里工厂林立,库房连片,道路纵横,弯道环绕,上面又密布着杂草丛生的铁道路堑和年久失修的运河,活像火星上的纹路,所以这片荒原本身就像一个影子国,卢密奇的阴面,对在大学里受文化学术之光熏陶的人们而言,是片未知的国土。当然,对在普林格尔工作的人而言,反之亦然:大学及其所代表的一切都在影子里——陌生异己,神秘莫测,还有点令人望而生畏。这两个地区各有各的价值观,各有各的重头戏,各有各的语言和举止,一切都大相径庭,跨过它们之间的边界线来回飘忽,罗玢感到自己像个特务;所以,也像特务容易遇到那样,偶尔会遭受阵阵怀疑的折磨:究竟正义是否在自己这面。 -
换位
本书是洛奇校园三部曲的第一部,在小说中集中塑造了两个不同国家大学的教师,他们参与了一项校际交流项目,并由此体验了对方在大西洋一边的生活:政治、生活方式、学生、同事,最后甚至交换了妻子,弄得不得收场。